什么是暗黑人格?
暗黑人格是以玩弄权术、对待他人漠不关心为共性的一组人格特质,共包括3个成分。
1. 马基雅维利主义
相当于汉语中的工于心计、阴险,即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可以使用阴谋手段,不惜利用、牺牲他人。
2. 精神病态
行为冲动,对他人缺乏共情,对社会没有责任感,但是格外注重自身的感觉寻求,喜欢追逐刺激。
3. 自恋
以自我为中心,自以为是,喜欢自我吹嘘,对他人傲慢无礼,享受特权带来的优越感。
已有研究表明,个体暗黑人格的分数与大五人格体系下的宜人性、尽责性呈现此消彼长的负向相关关系。个体暗黑人格特质的来源包括基因和环境两个方面,其中低质量的家庭教养方式是暗黑人格环境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暗黑人格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性的暗黑人格分数被证明高于女性。
暗黑人格的年龄发展趋势
社会投资理论认为:心理成熟的人对社会角色投入更多,也就是会更注重与他人、与社会的联系。而具备暗黑人格特质的个体则并不在意他人的感受,不会花费精力经营、维系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所以从这一点来看,暗黑人格的个体并非心理成熟的人。心理成熟又往往依托于生理成熟,即年长的个体比年轻的个体更符合上述心理成熟的一系列标志。那么据此可以推测,年长个体的暗黑人格分数可能存在普遍低于年轻个体的趋势。
几位日本学者对此进行了探究,他们收集了近7000名日本公民的暗黑人格特质数据,年龄跨度从20岁直到69岁。结果发现:无论是马基雅维利主义、精神病态、自恋等3个成分自身的分数,还是由这些成分综合得到的合成分数,都存在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的趋势,也就是说“越活越悲悯”的说法得到了验证。
除此之外,这项研究也再次验证了暗黑人格的性别差异,男性得分高于女性。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得分下降的程度比男性更大,即女性更好地诠释了“越活越悲悯”的说法。
仍需注意的是,上述结论的稳定性仍然有待考证,首先,横断设计不能排除同辈效应,即年龄差异的存在可能是因为现有的年轻人群体和老年人群体本身暗黑人格特质就存在差异,而不是出现了预期的“越活越悲悯”、“老者慈悲”的结果;其次,中国文化与日本文化虽然同属于东方文化,但是二者还是具有许多不同,所以这种跨文化一致性是否存在目前尚无从判断。
参考文献:
Kawamoto, T., Shimotsukasa, T., & Oshio, A. (2020). Cross-sectional age differences in the dark triad traits in two japanese samples. Psychology and Aging, 35, 91-96.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2142755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626622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665446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88351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652588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