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是每个人自带的绝症
那天看到东航飞机MU5735掉下来,心都要碎了。
这些乘客上飞机前和我们一样,都把这次飞行当做一次普通的旅行,飞机起飞前有的还在忙着自己的工作,有的跟家人约好了吃饭,但他们都爽约了。
他们在3分钟的时间里,集体去往了一个手机再也收不到信号的地方。
最近的世界并不太平,疫情肆虐已经3年,俄罗斯和乌克兰正在打仗,很多人以一种不正常的方式死去,青春年华就遭遇不测。
坠机事故后,朋友圈弥漫着一种恐慌的情绪,不少人感叹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一个先来,把想做的事趁早做完,不要留遗憾。
与此同时,我在给一名84岁高龄的老人做哀伤咨询。
她的丈夫患病去世,她自责没有照顾好丈夫,每日以泪洗面,痛不欲生。
这些关于死亡的哀思像透明的灰色线条,悬浮在我身体周围,围着我打转。
它们没有重量,又极其坚韧,它们串联起死者的消亡和生者的哀伤,慢慢禁锢住我的脚步。
每个人终将面临死亡,我该用什么态度对待它呢?
很早以前我看过一本书,书名叫《临终前最后悔的五件事》,是由澳大利亚作家邦妮·韦尔女士所著,讲述的是韦尔女士在八年姑息护理工作中所整理的老人遗愿。
排名最靠前的五件事分别是:
1、希望我有勇气过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2. 希望我以前没有那么拼命的工作
3. 希望我有足够的勇气表达自己的感受
4. 希望我能够和自己的朋友们一直保持联系
5. 希望我已经让自己成为快乐的人。
这里面没有一件事和赚够多少钱有关,所有的后悔和遗憾都是关于心灵的欠缺、表达的迟疑。
当你在红尘世界中打拼时,很容易被物质欲望蒙蔽心灵,常常为了赚取过多的钱,而忘记了自己本来的热爱,明珠蒙尘。
我知道有些朋友会说:我哪有赚过多的钱,我只是被生活按在地上蹂躏的中年人,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房贷每个月要还吧,孩子辅导班的钱要交吧,老婆想买个包我得支持吧。
问题恰恰在这里:这里面的很多消费,其实是不必要的。你在资本主义构筑的消费陷阱里打转,用他们潜移默化的标准构筑了自己的“最低”标准,并把这叫做生活所迫。
看看老人临终后悔清单的第二条就清楚了,“希望我以前没有那么拼命的工作”。他们是未来的你,你是过去的他们。
而直面死亡,会冲刷掉蒙在你内心的灰尘,帮助你看到真正在意的是什么。
我看到两个意象:
01
远处的地平线上,一双巨大的眼睛浮现出来,眼光如同烈日一样灼烧着我。我想躲,可整个大地都是荒凉的土黄色,一点遮蔽物都没有。
我的衣服腾起青烟,不一会儿就燃烧殆尽,我全身赤裸站在大地上,听着自己心脏的跳动。
02
我在攀登一座巨大的瀑布,瀑布横亘在黑色的山脉间,水流冲刷在我身上,压迫我的前行。
越往上,水流越激烈,像刀一样把我的皮肤割破,一片片皮肤被水流冲走。皮肤没了,血肉裸露出来,血肉又被水流冲走。血肉之后,是洁白的骨头,眼看骨头也要被冲刷得差不多了。
但透过胸腔骨头的缝隙,我看到了鲜活的心脏,它依旧坚定的跳动着。
当你身上附带的名声、财富、地位、观点、对错、评价这些东西被死亡一样样拿走,你留在最后的东西,就是你的内核。
死亡同样会带走你的内核,不会有任何幸免,但你至少可以知道该把时间花在哪些方面,该做些什么,才能让自己少些遗憾。
这是死亡带给我们的部分:很多人一辈子都在逃避自己的内心,死亡用它巨大的力量把我们按在地上摩擦,迫使我们必须去面对自己。
我的微信签名是:只在世上活一天,今天。
这同样是死亡教给我的东西,用正念的态度聚焦于当下,从当下的生活中汲取力量。
注意力的投注,就是一个人的生命力所在。投注于过去,你就生活在过去;投注于未来,你就生活在未来。
然而过去和未来,都是虚妄。过去是曾经发生过的记忆,未来是还未发生的想象,它们都不是真实的,本质上是你头脑中的想法,是你从时间长河中攫取的一抹倒影。
人的大脑非常神奇,让我们可以不断的回忆过去,展望未来。这本来是为了更好的为现在服务,但如果我们太沉迷于此,反而会阻碍我们活在当下。
那位失去丈夫的老人,她的时间就停在了两个月前丈夫去世的时候。她从内心里没法接受丈夫去世的事实,仍然认为丈夫还活着。
每天吃饭的时候,她还要给饭桌上原来丈夫坐的位置放一碗米饭,然后轻声呼唤丈夫来吃饭。
她的子女劝她不要这样,但她根本不听。子女为了让她不要那么难过,只能由着她。
第一次我们咨询的时候,她在我面前哭了一个小时。她在丈夫身上投注了太多情感,丈夫去世后,这些情感化成了悲伤,把她淹没了。
她找不到自己了,也找不到当下。
后面的咨询里,我陪着她接受丈夫去世的事实,继而找到了爱自己的方式,爱子女的方式,并用一种充满爱和正向的方式去纪念自己的丈夫:
带着他热情、善良、优秀的宝贵品质走下去。
如果你每天都能活在当下,不因过去的失去而哀伤,不因未来的不确定而焦虑,那你就能感觉到当下赐予你的平静。并能保持开放和敏锐,接纳更多的新事物。
在这样平静的状态里,无论死亡何时来到,你都更有勇气和力量面对它。
生死之间有大恐怖,我们抵御死亡焦虑的方式,有时是选择把它远远的扔在一边,仿佛它根本不存在。
就好像局促的房间里站了一头大象,但每个人都在忙着自己的事情,都装作看不见这头大象。
大象大部分时间很安静,偶尔会发疯,在屋子里乱窜,把屋里的瓶瓶罐罐撞倒。屋里人被吓得尖叫起来,四处躲避。
等大象安静下来,他们慢慢站起来,清理好垃圾,又继续着看不见大象的生活。
这是我们经常用来应对死亡的方式。
这种方式的问题在于,死亡来临时,我们深感突然,会受到巨大的冲击。我们一直在躲着一个根本躲不过去的结局。
与此同时,我们又非常害怕疾病。
疾病除了让我们身体上承受痛苦以外,还让我们联想起死亡,这样就像被逼着去凝视死亡的骄阳。
特别是罹患绝症,更是让我们感到恐怖。因为那意味着我们的生命进入了倒计时,时日无多。
实际上,我们从一出生开始,生命就在倒计时,只是你看不到那个一直漏着时之沙的沙漏在哪里。
而且你也不是没有得过绝症,每个人都是带着一种绝症出生的,这种绝症就叫“死亡”。
你可以把死亡当成一种特殊的绝症:
它没有症状,无法检测,无药可治,无法预期发作时间,无法预期发作地点,年纪越大发作几率越高,病死率100%。
然而它是公平的,没有任何一个人能摆脱它。
所以,如果你不幸罹患绝症,你可以理解成自己是在已有“死亡”这项绝症的基础上又多了一样,不是那么倒霉从天而降一场灾祸,可以帮助缓解“为什么偏偏是我”这种思维下的受害者心态。
反过来,如果你把死亡理解成一种绝症,可以帮助你破除对死亡的恐惧感。绝症虽然可怕,至少是熟悉的。而死亡被我们隔离的太远,我们根本不了解它。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691947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051212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255018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234370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217438 人想测
免费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