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解读:什么是癔症?
作者:王冠 2022-03-03 18:42:19 心理百科

偶然间从一个咨询师那里学到癔症相关的内容,今天就想聊聊癔症这个话题。癔症可以说是一个很魔幻的东西,它的魔幻在于真与假之间,你不能说这是一个在很多女性来访者身上可以找到这种特质,情感丰富、有表演色彩、自我中心、富于幻想、暗示性高。国外还有不成熟、要挟、性挑逗等特征的描述。情感丰富的人就会想到很夸张很戏剧性的,爱幻想,遇到事件其实幻想和感性能更好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癔症

癔症(分离转换性障碍)是由精神因素,如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暗示或自我暗示,作用于易病个体引起的精神障碍。癔病的主要表现有分离症状和转换症状两种。分离,是指对过去经历与当今环境和自我身份的认知完全或部分不相符合。转换,是指精神刺激引起的情绪反应,接着出现躯体症状,一旦躯体症状出现,情绪反应便褪色或消失,这时的躯体症状便叫做转换症状,转换症状的确诊必须排除器质性病变。

(1) 记忆丧失。癔症是一种脑部疾病,所以患者会出现突然性的记忆丧失的情况, 不知道自己究竟干什么,也不知道接下来该干什么。

(一位来访者描述为在路上走着走着突然不记得自己是谁,在干嘛,为什么出现在这里,当时都奇怪怎么想都想不起来自己是谁,接下来要干嘛,一会又好了,很可能是我自我暗示的结果。)

(2) 头痛。另外部分患者会经常性的出现抽动性头痛的情况,主要集中在头部两侧,以及头盖骨,甚至有的患者会遍及整个头部,这种疼痛感会持续一段时间,然后逐渐消失。

(一位来访者描述为遇到某一个人相关的东西就头痛,额头前面痛很久,头盖骨也会偶尔痛几秒后消失,而且是一想到就开始痛不想就不痛)

生物学因素

(1)遗传:最早的癔症遗传学研究是Kraulis在1931年完成的。他调查研究了1906~1923年期间被Kraepelin诊断为癔症患者的所有亲属,发现患者父母中有9.4%曾患癔症住院;兄弟姐妹中有6.25%曾患癔症住院。癔症患者的父母和兄弟姐妹中分别有1/2和1/3的人有这种或那种人格障碍。(很多女性会和母亲一起有这方面的特质)

(2)素质与人格类型:通常认为,具有癔症个性的人易患癔症。所谓癔症个性即表现为情感丰富、有表演色彩、自我中心、富于幻想、暗示性高。国外还有不成熟、要挟、性挑逗等特征的描述。(情感丰富的人就会想到很夸张很戏剧性的,爱幻想,遇到事件其实幻想和感性能更好保护自己不受伤害,温柔感性的人有一颗柔软的心灵更能包容别人温暖自己。)

(3)躯体因素:临床发现神经系统的器质性损害有促发癔症的倾向。多发性硬化、颞叶局灶性病变、散发性脑炎、脑外伤等均可导致癔症样发作。(比如脑部受过外伤、病变、脑萎缩等)

2、心理因素现代医学观点倾向于癔症是一种心因性疾病。(心病还须心药医,有一个运动员之前腿受过伤,因为害怕自己的伤势严重而在潜意识里回避比赛,所以表现出来的就是腿部疼痛,潜意识默认自己的腿出了问题无法行走,这种钢铁般的意识直接造成他确实无法行走,到医院又查不出损伤。最后心理咨询找到了他自己都无法承认的恐惧比赛的原因,他的内心在保护自己免受失败带来的指责和受伤痛苦,坦然面对之后发现走起来虎虎生风完全没有问题。)

3、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对癔症的影响作用较明显,主要表现在癔症的发病形式、临床症状等方面,有人认为也影响其发病率。

癔症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较有影响的观点大致可归纳为两种。第一种观点认为癔症是一种原始的应激现象。所谓原始反应即人类在危机状态下所表现出的各种本能反应。包括:①兴奋性反应如狂奔、乱叫、情感暴发等精神运动性兴奋状态;②抑制性反应如昏睡、木僵、瘫痪、聋、哑、盲等;③退化反应如幼稚行为、童样痴呆等。

第二种观点认为癔症是一种有目的的反应。临床实践发现癔症常常发端于困境之中或危难之时,而且癔症的发作往往能导致脱离这种环境或免除某些义务。

(一名自称名字是纯的女孩,似乎患上了失忆症,记不起来之前的生活细节,有人在路边认出她是某家店铺的独生女,于是将她带到那里。店员立刻认出了纯,但却称她另外的名字,并告诉她已经3个月没有她的消息,家人一直都在找寻她。在家中她逐步恢复了本来的生活记忆。她因为家中的刺激性事件而产生分离转换,潜意识将过去的人和事都打包暂时忘记不去面对,更换名字身份,去另一个地方重新开始生活。)

心理学解读:什么是癔症?

分离症状的主要表现

(1) 分离性遗忘:表现为突然不能回忆起重要的个人经历。遗忘内容广泛,一般都是围绕创伤性事件。这一遗忘的表现不能用使用物质、神经系统病变或其他医学问题所致生理结果来解释。固定的核心内容在觉醒状态下始终不能回忆。

(2) 分离性漫游:伴有个体身份的遗忘,表现为突然的、非计划内的旅行。分离性漫游的发生与创伤性或无法抗拒的生活事件有关。情感暴发:很多见。表现为情感分发泄,时哭时笑,吵闹,对自己的情况以夸张性来表现。发作时意识范围可狭窄。冲动毁物,伤人,自伤和自杀行为。

(3) 情感暴发:很多见。表现为情感分发泄,时哭时笑,吵闹,对自己的情况以夸张性来表现。发作时意识范围可狭窄。冲动毁物,伤人,自伤和自杀行为。

(4) 假性痴呆:给人傻呆幼稚的感觉。

(5) 双重和多重人格:表现为忽然间身份改变。比较典型的就是民间说的“鬼怪附体”。

(6) 精神病状态:发病时可出现精神病性症状。与分裂症的区别主要在于幻觉和妄想的内容不太固定,多变化,并且很易受暗示。

(7) 分离性木僵:精神创伤之后或为创伤体验所触发,出现较深的意识障碍,在相当长时间维持固定的姿势,仰卧或坐着,没有言语和随意动作,对光线,声音和疼痛刺激没有反应,此时患者肌张力,姿势和呼吸可无明显异常。

转换症状的主要表现

(1)运动障碍:可表现为动作减少,增多或异常运动。瘫痪:可表现单瘫,截瘫或偏瘫,检查不能发现神经系统损害证据;肢体震颤、抽动和肌阵挛;起立不能,步行不能;缄默症、失音症。

(2)痉挛障碍:常于情绪激动或受到暗示时突然发生,缓慢倒地或卧于床上,呼之不应,全身僵直,肢体抖动等,无大小便失禁,大多历时数十分钟。

(3)抽搐大发作:发作前常有明显的心理诱因,抽搐发作无规律性,没有强直及阵挛期,常为腕关节,掌指关节屈曲,指骨间关节伸直,拇指内收,下肢伸直或全身僵硬,呼吸阵发性加快,脸色略潮红,无尿失禁,不咬舌,发作时瞳孔大小正常;角膜反射存在,甚至反而敏感,意识虽似不清,但可受暗示使抽搐暂停,发作后期肢体不松弛,一般发作可持续数分钟或数小时之久。(有,三次,10分钟,与上面的不能区分)

(4)各种奇特的肌张力紊乱、肌无力、舞蹈样动作,但不能证实有器质性改变。(没有,但是刚生下来时候我妈说我给大家比孙悟空算吗)

(5)听觉障碍:多表现为突然听力丧失,电测听和听诱发电位检查正常,失声,失语,但没有声带,舌、喉部肌肉麻痹,咳嗽时发音正常,还能轻声耳语。(我最近自我探索时候经常会出现一声刺耳的电频声,然后思考中断,但我知道我没实际听见)

(6)视觉障碍:可表现为弱视、失明、管视、同心性视野缩小、单眼复视,常突然发生,也可经过治疗突然恢复正常。

(7)感觉障碍:可表现为躯体感觉缺失,过敏或异常,或特殊感觉障碍。感觉缺失范围与神经分布不一致;感觉过敏表现为皮肤局部对触摸过于敏感。

诊断鉴别

1.急性应激障碍:急性应激障碍的发生、发展和精神刺激因素的关系非常密切。患者在强烈应激事件后立刻发病,病程短暂,无反复发作史,预后良好 [2]  。

2.精神分裂症:分离性障碍的情感爆发和幼稚动作等表现易于急性发作的精神分裂症青春型相混淆。青春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情感变化莫测、忽哭忽笑,与周围环境无相应联系,行为荒诞离奇、愚蠢可笑、不可理解。同时依据丙辰的纵向观察资料也有助于鉴别。

3.神经系统疾病:分离转换性障碍如出现感觉异常、运动障碍或抽搐发作时,与神经系统疾病表现相似。但分离转换性障碍无器质性病变基础,神经系统查体不会出现相应阳性体征,辅助检查也可进一步明确诊断。

4.诈病:诈病是指毫无病情,为了某种目的而装扮成疾病;或是虽有一定病情,为了达到某一目的而故意扩大病情的情况。诈病的“症状”发作完全由主观愿望决定、随意控制,目的一旦达到,“症状”就会不治自愈。而分离转换性障碍的症状一旦发生,是主观意识无法控制的。

疾病治疗

癔症的症状是功能性的,因此心理治疗占有重要的地位。心理治疗中,注意以下几点:①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给予适当的保证,忌讳过多讨论发病原因。②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尽快完成,只需进行必要的检查,以使医生确信无器质性损害为度。③以消除症状为主。主要采用个别心理治疗、暗示治疗、系统脱敏疗法等。

个别心理治疗:首先详细了解患者的个人发展史、个性特点、社会环境状况、家庭关系、重大生活事件,以热情、认真、负责的态度赢得患者的信任。让患者表达、疏泄内心的痛苦、积怨和愤懑。医生要耐心、严肃的听取,稍加诱导,和患者共同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

暗示治疗是治疗分离转换性障碍的经典方法,特别适用于那些急性发作而暗示性又较高的患者。暗示治疗的包括觉醒时暗示、催眠治疗、诱导疗法等。

系统脱敏疗法:系统脱敏疗法是行为疗法之一。通过系统脱敏的方法,使那些原能诱使此病的精神因素逐渐失去诱发的作用,从而达到减少甚至预防复发的目的。

分析性心理治疗:医生可采用精神分析技术或领悟疗法,探寻患者的无意识动机,引导患者认识到无意识动机对自身健康的影响,并加以消除。主要适用于分离性遗忘、分离性多重人格、分离性感觉和分离性运动障碍。

家庭治疗:当患者的家庭关系因疾病受到影响,或治疗需要家庭成员的配合时,可采用此方法,用以改善患者的治疗环境。

精神病学方面

林斌,神经系统疾病管理(第二版),1985

癔症不是一个真正的诊断实体。最好是谈谈转换症状,这可能导致各种精神问题,包括人格障碍和抑郁症。在不考虑潜在诊断可能性的情况下对癔病作出诊断是不明智的。许多神经系统的器质性疾病——如脑瘤、多发性硬化和重症肌无力——可能被误诊为癔病。虽然认识到残疾可能是非器质性的是极其重要的,但同样重要的是要警惕那些被认为具有歇斯底里性格的人可能患有器质性疾病。

在诊断转化歇斯底里症时,人们暗示症状和体征不是有意识地模拟出来的,而是伪装出来的。可能会出现许多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包括失明、耳聋、吞咽困难、截瘫伴有或不伴有非典型感觉信号,以及步态异常。癔病性或假性癫痫是另一个可能与癫痫同时存在且难以评估的问题。虽然仔细的临床检查可能有助于区分器质性疾病和转化性症状,但评估往往不像人们希望的那样清晰,而且转化性症状叠加在器质性疾病上并不少见。

他发现了英国人j·罗素·雷诺兹(1826-1896)的著作,特别是他在1869年发表的题为《思想导致的某种形式的瘫痪》的文章(雷诺兹,1869年)。在此基础上,Charcot考虑了情绪压力或轻微的创伤事件是否会引起易患歇斯底里症患者大脑的局灶性神经生理改变,从而导致神经功能障碍。反复思考最初的诱发事件可能以某种方式引发同样的生理功能障碍,用Charcot的话来说,“由于没有更好的术语,我们指定动态或功能性病变(Charcot,1887b,p . 278)。Charcot对后一种结构的术语是“自我暗示”。然而,Charcot的观点始终建立在神经解剖学的基础上:

我轻轻拍了一下那人的肩膀。就他的情况来说,就像任何一个特别容易患神经学病的人一样,这种轻微的创伤,这种局部的震动,足以使他整个手臂产生一种麻木和沉重的感觉,这是麻痹的本质;通过自我暗示的方式,这种痕迹麻痹很快就完全消失了。这是在控制心理过程的中心内,我的意思是在大脑半球内,这一现象显然正在发生(Charcot,1888)。

与这些自我暗示的思想同时,Charcot也在妇女救济院开始研究催眠术。令他印象深刻的是,歇斯底里的人很容易被催眠,在恍惚状态下,医生可以通过暗示来诱导或消除歇斯底里的症状。这一结构与自我暗示的观察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并导致Charcot提出,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产生的暗示,在释放典型的歇斯底里症状下的动态、生理损伤时,都必须扮演一个关键的角色,充当一个内奸。虽然最初的刺激力量可能是来自外部的压力或创伤,但医生诱导的暗示可能在催眠的实验环境中重新点燃同样的神经事件。因此,自我暗示解释了导致患者神经功能障碍的自发的和自我延续的咒语(Charcot, 1887e)。在妇女救济院学派看来,癔病和催眠的倾向因此成为可以互换的。Charcot的教室和医院病房越来越像一个实验人类实验室,在那里,反复的催眠诱导允许Charcot和他的学生研究癔病症状的范围和它们的发展阶段以及解决方法(Goetz et al., 1995)。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最新测试

  • 分院测试心理咨询自闭症强迫症心理健康产后抑郁测试职场心理心理测评系统抑郁症测试负面情绪叛逆期九型人格恋母情结恐惧心理控制情绪心理健康测试心理医生自愈能力心理外貌焦虑绿帽情节弗洛伊德回避型人格九型人格男人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