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是如何起效的
作者:刘高乐 2022-02-23 18:45:54 心理百科

在新手咨询师的艰难起步一文中,我分享过对心理咨询是如何起效的想法,今天想就这个话题做进一步的思考。

整合

上一篇文里提到,我认同心理咨询通过帮助来访整合起效,整合这个词大家不陌生,但每次提到这个词,我都在想,整合的是什么?

实际上文中仅提到了整合的一个横向维度-整合情感和认知,这个部分我也举了一些例子,感兴趣可以找回原文。

今天想说说整合的纵向维度-整合好和坏,这个坏可以拓展出很多种说法,比如自己的攻击性,敌意,施虐,贪婪,还有愤怒,嫉妒,恐惧,羞耻等负性情绪,都是被当成人性中的阴暗面,需要被超我打压的面向。

整合一个人好与坏,指的是接纳自己的坏,好与坏可以并存。

但情绪情感本无好坏,好坏是人们自设的评判标准,我更愿意借助中医的说法,整合的是阴阳,少了评判的味道,还原了能量的属性。荣格的阴影理论也是借鉴的东方文化的阴。

为什么要整合?

不整合就会有两种状态,一种是将其阴影面投射出去,认为别人有,我没有。

我们最容易在孩子身上投射自己的阴影,父母的攻击性严重压抑的父母,非常担心孩子的攻击性出来,通过管理孩子的攻击性来管控好自己内心冲动,但结果往往是孩子会认同父母的投射,认为自己就是个攻击性很强的人,反倒促使了与他人的冲突,这个结果满足了父母潜意识的需要-攻击性不是我的,是孩子的。

一种是阴影面投射不出去,指向自身,多见于自我攻击,觉得都是自己的不好,自己是最糟糕的。

前者是把阴影丢出去,它不是我的,通常会带来各种关系里的困难;后者是被阴影吞没,阴影等于我,陷入自我攻击的恶性循环。无论哪一种状态都会带来心理上的痛苦,所以我们需要把投射出去的收回来。

上面说了两个维度的整合,整合还可以分成不同层面,我暂且将其粗旷地分成两个层面:情绪层面和人格层面。

一位内心有很多愤怒的来访,当他叙述了生活中,别人做了什么使他愤怒,咨询师可能会有个假设——这个愤怒是内在的迫害感被激活了,咨询师对这个愤怒的内容进行描述,比如愤怒的是害怕受到伤害,然后再对这种感觉背后的原因进行分析,比如过去的经验告诉他,当别人要表达对他的感受和想法时,就意味着要评判他,让他感觉到愤怒。

对愤怒的情绪进行命名,对愤怒背后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赋义,这种对某种负性情绪的处理,是在情绪层面的整合。

当这位来访把这个愤怒带入到咨访关系中时,当他感觉到对咨询师的愤怒,如果咨询师能够涵容住自己的反移情,不逃走,不崩溃,不反击,涵容之后还依旧能够思考,这个愤怒背后的无法表达的恐惧或某种需要,这种发生在咨访关系中的体验更加强烈,更能够影响来访的记忆和认知,也更能够促进来访在人格层面的改变,称之为人格层面的整合。

心理咨询是如何起效的

在这两个层面的整合中,又分别包含着两个维度的整合:

不管是来访对他人还是咨询师本人的愤怒情绪,都得到了咨询师的接纳和允许,就在阴阳维度得到了整合;来访进而感觉到自己的愤怒不会被评判,也不是想象中那么可怕(会摧毁咨询师),当他对自己愤怒的体验由害怕转变为安全时,他就可以吸收得进去咨询师进一步的理解,这个理解就是在情感认知维度整合。

每一个50分钟的工作,我觉得都是在以两个维度为方向、以两个层面为内容做整合。

哀悼

在某个被咨询的阶段,或许你曾有过这样的想法,探索来探索去,自己的问题并没有解决。

继续用愤怒这个情绪举例,当你体验过愤怒被允许,也理解到愤怒的背后有很多原因,但相似的情境来临,还会再次陷入愤怒。

如果我对再次陷入愤怒感到不爽,对自己愤怒的愤怒会驱动着我从愤怒的坑里爬出来,这时不禁想到,如果我的目的是从坑里爬出来,意味着我认同了愤怒是不好的,就像想要挣脱牢笼,意味着内心有这个牢笼。既然可以出坑,也就会再入坑。

那么入坑与出坑,就是一体两面,没有分别。

当我有这样的感受时,我对分析产生过怀疑,分析难道只是一种暂时出坑的防御。

我也看到,可能我只想运用精神分析,获得一种凌驾于生活的掌控感。但是,生活的本质是无常,凌驾的结果是被反凌驾。

当你开始这样想,就看到了自己的渺小,自己什么也做不了,顺着这个体验往下走,如果把自己放得无穷小,这个世界无穷大,继而可能会看到本来无一物的无。这个献祭自己存在的过程就是哀悼,所谓整合,过程里一定有哀悼。

哀悼的是,生活的无常,臣服于现实,现实是每天就会发生很多事情,很多不确定,让我们产生各种各样的负性情绪,承认它们的发生,就像接纳生活不是一个完整的圆圈,它处处有缺口。

而心理咨询,不是帮来访从某个坑里爬出来,而是去看那些坑,面对的过程也是哀悼,直到你不觉得那些负性感受、人性阴影面是坑。

有了哀悼的整合才是真正的整合,把愤怒整合进来之后,再去看愤怒的是什么,比如得不到让我愤怒——为什么这个人就不能满足我呢,为什么他不能按照我的想象来回应我呢,这个人的行为引发了我内在对原始客体的愤怒,因为原始客体没有满足我,要客体满足我,本质是控制客体,无法承认客体是不同于自己的另外一个独立个体,无法承认我曾经没有得到,或者受到伤害。

不认就是不肯哀悼,心中有一个幻想,过去发生的事都不算数,个人历史可以改写,活在一个全能控制感里,等待一个完美的抚养者出现。

所以不肯哀悼的人在生活中会这样一些行动或冲动:频繁地更换亲密关系对象、工作或者咨询师,离开这个全坏的客体,找到一个全好的客体。

上篇文章里提到致病因素是,“未经觉察的痛苦情绪”,今天可以加上一条,就是“我不认”——不承认我没有得到过最好的爱,不承认我不能全能控制,不承认现实处处有残缺。

夸大的自我以为生活的全部意义是获得控制的快感,以为这样就会不痛苦。但实际上不哀悼才会痛苦,因为要一次次面对全能感的破灭,哀悼不会让人痛苦,哀悼让人悲伤,然后趋于平静。

回到心理咨询是如何起效这个问题,我们要促进来访整合,而整合的过程会经历哀悼,哀悼体现在面对生活的缺口,面对个人的真相。

日益靠近

今天我们会提出心理咨询是如何起作用这个问题,意味着我们被治疗和治疗的有效经验还没有那么丰富。

在经验不是那么丰富的情况下,我通过不断地追问来反思,目的是提醒自己知道自己在咨询中做什么。

本来这一篇写到哀悼就可以结束,但我在想,说整合、哀悼好像还是不能让大家知道我们在什么,有没有可能继续分解到一个最小单元,我想到体验,或情绪情感。

不是每一次咨询中都有哀悼和整合,但是每一次咨询中一定在靠近来访的体验,而不是反方向消除它们。

正是在每一个体验里面,日益面对个人的真相,完成哀悼和整合。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 恋母情结亲密关系焦虑症存在主义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心理心理治疗自卑源码霍格沃茨洁癖倾诉心理测评EPDS职业性格边缘性人格障碍孤独症社交恐惧症咨询师叛逆悲观主义恐惧心理社交恐惧PUA心理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