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观多崩塌几次,你就成长了
作者:易读心理网 2019-09-20 08:54:22 成长心理

今天还是先讲一个小故事。

在一个森林里,有一群动物妖精。忽然一天人类开始砍伐森林,妖精们便被迫流离失所。那也是一只小黑猫妖精猫生世界观的第一次崩塌。

后来,小猫离开森林到了城市,开始流浪,他学会了偷面包、偷包子、偷饼干......直到有一天被人类发现、追打,然后被另一个妖精救下。

在这个妖精的介绍下,小猫认识了不少新朋友,开启了新生活,似乎一切都变得美好起来。可好日子没过多久,他又发现,自己信任的这些新朋友竟然也藏有另外的“身份”和“秘密”。

他的世界观再一次出现严重崩塌,开始怀疑猫生、质疑猫生。

然后有一个人告诉他:“成长从来就不是一个安静平和的过程,而现在,正是你成长中的关键时刻。”

哦对了,这个小猫就是最近很火的罗小黑。这个故事是电影《罗小黑战记》中的部分情节。为避免剧透,故事我们也就讲到这里。

世界观多崩塌几次,你就成长了

但可以透露的是,这就是一部讲述罗小黑个人成长的血泪史。他成长的几个重要契机,都是对自身世界观造成巨大冲击的时刻。

这其实也是一个揭示“成长”真相的故事,它告诉你——

真正令你成长的时刻,往往都伴随着世界观的崩塌。

你觉得自己长大了么?

你的“长大”是在什么时候?

8岁生日那天?开始进入社会工作那天?或是这一路上的某个时刻?

很多时候,我们都和罗小黑一样,每当发现之前的自己不够成熟,就以为自己长大了。我们的价值观、对自己的认识,也不会从一而终。而有关成长改变,或许,总发生在布满纠结矛盾的嘈杂中。

毕竟 ,谁说成长就是安静平和的过程?自我成长,偶尔,也是四处乱窜、锅碗瓢盆摔了一地,同时尖叫“为什么我总是遇到这些破事!这世界太不公平了!”

神经科学家 Frances Jensen 认为:要等到三十好几岁,你的大脑才进入到羽翼全丰的“成年时期”。心理学家 Erikson 也把早期成年期(Early Adulthood)的界限划在了 35 岁。

也就是说,在大脑成熟进入成年水平之前,我们一直处于“成长期”。

在 Erikson 对人生阶段的划分里,早期成年期的关键词是“自认形成(identity formation)”,我们大约知道自己是谁,开始探索、坚持自我的身份,并试图找到“同伙”,和他们建立亲密关系,试着开始承担对他们的责任。

找自己,怕孤独,要亲密。

我们其实和罗小黑一样,摸爬滚打,拼命用自己的方式诠释“成长”。各种碰壁、伤痕累累,跌跌撞撞。

但终有一刻,我们会把这些问题的碎片答案拼凑到一起。

世界观多崩塌几次,你就成长了

世界观多崩塌几次,你就成长了

世界观多崩塌几次,你就成长了

说到这里,“什么是成长”这个问题其实早已有了答案——我们确切地了解了自己的另一层情绪,了解世界的另一种现实,这就是我们的成长。

只不过,这些极有可能都会对我们此时此刻的自我认知,世界观产生强烈的冲击。就像一个北方人第一次听说世界上有咸粽子和甜豆腐脑,一个贫穷学子第一次知道世界顶级富豪会用金子做菜,一个异性恋第一次知道世界上有同性之爱,大概都是世界观崩塌的时刻。

但这却是世界真实的样子。所谓成长,便是让自己理解并接纳这些自己从不能理解的事物。

如果你已经顺利度过18岁,或者已经开始独立工作、生活,也不要以为自己已经完成了“成长”任务——

在任何一个年纪,任何一个时期,“你是谁”与“你想成为谁”这两个问题,都注定会循环往复地出现,并且不断对你的世界观带来崩塌式的冲击。

但你要相信,没有经历过世界观崩塌的人生,往往难有成长。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最新测试

  • 思维反刍爱丁堡智力测试职业价值观心理健康测试职业性格易怒症外貌焦虑男人心理自愈能力心理医生抑郁症测试安全感女人心理霍格沃茨叛逆焦虑症亲子关系存在主义性取向反社会人格职场心理悲观主义控制情绪倾诉心理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