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几个月就又到春节啦!
除了家里的年夜饭和大红包,还有一个春节话题也可谓是经久不衰:家里人对我们人生计划的关心。无论在外面单身的多么潇洒,回家之后还是难免面对来自七大姑八大姨的“友好问候”
谈对象了吗?
打算什么时候结婚呀?
买房了吗?
工作找的怎么样啦?
趁着年轻赶紧要一个吧!
趁着年轻赶紧要二胎吧!
于是,曾经说好一起不婚的“战友们”,在“到了结婚的年龄”时,也一个个迈入了婚姻的大门。而且我们也许已经发现,这样的关心似乎没有尽头:当我们买入了婚姻的大门后,聚会餐桌上的话题仅仅是从“催婚”变成了“催生”….
其实不只是婚姻,我们每个人似乎都在被同一个巨大的时钟推着走:18岁读大学,22岁考研,25岁结婚,27岁有宝宝,30岁最好还要事业有成…一旦我们偏离了这个时钟,在某个年龄没有达成我们“需要”做到的成就,我们就会感觉到很失败,于是很焦虑,感觉自己好像被落下了。
今天,我们就回头看看这个正在推着我们往前奔跑的社会时钟。
01、什么是社会时钟 (Social Clock)?
社会时钟最初由心理学家Neugarten提出。Neugarten认为,同一个集体的人们,会用一种共享的社会节奏来衡量自己的生活,比如什么时候应该结婚,什么时候应该找到第一份工作,而这种共享的社会节奏就是我们所说的社会时钟。人们会本能的把自己的社会节奏与其他人来比较,从而确定自己是否处在一个“正确且准时的人生道路上”(Weiner, 2021)。
这种担心“被落下”的心态可以用进化心理学来解释:自古以来,对团体认同的渴望是根植在人类的基因里的,因为它具有极其实质的生存意义。如果我们被团体接纳,那么共享的食物和安全住所就会有我的一份;但如果被团体排斥,则意味着我们会在大自然里孤立无援,时刻面临野兽的攻击和饥饿的危险。于是,在进化的漫漫长路上,我们的大脑自定了一个目标:让更多的人接受我们。
因此,现代人也会非常害怕被社会落下,或者与社会脱节,其实都是“进化”的锅。
02、为什么社会时钟具有如此大的力量?
大概曾经很多人都想要“活出自己的节奏”,但最后还是迫于各种压力,接受了社会时钟对他们的要求,并且按时完成每个时间段应该完成的各种人生大事。研究表明,与正常或早于社会时钟的人们相比,那些晚于社会时钟的人们通常会承担更高的精神压力,体验更多的负面情感 (Rook, 1989)。
那么,为什么大多数人都在按照社会时钟来生活?而社会时钟为什么会对人们有这么大的影响呢?
03、自尊的社会计量器理论 (Sociometer Theory)
Eisenberger曾在2011年做过一项实验:研究人员在和参与者们互动时,会使用正面或负面的词语形容参与者们,比如“你这个人很幽默”或者“你这个人很无趣”。然后,参与者们需要在每次评价后给自己当下的自尊程度打分。
结果发现,在收到对方的负面评价后,参与者大脑中的负责处理负面信息的区域会活跃起来,并且会给自己打更低的分数。这便是社会计量器理论:来自他人和社会的认可就像一面镜子,人们通过这一面“评价的镜子”来确定自己的模样,也就是人们赋予自己的自尊。因此,当我们收到来自周围环境的负面评价时,我们对自己评价也会随之降低,从而产生低自尊的感觉;反之亦然。
那么,社会计量器理论如何解释社会时钟对人们的巨大影响呢?
当人们没有与社会时钟达成一致时,其实就是代表ta暂时背离了社会对人们的期待,来自亲朋好友的、周围人、乃至整个社会的负面评价就会随之而来。我们开头提到的催婚,其实就是一种负面评价的例子:别人的催婚会让我们感觉自己没有符合他人的期待,从而我们会把这种催促理解为一种负面的评价。
当这些负面评价和情绪会变成人们衡量自己的一面镜子,从而把外界的评价投射到自己身上,并且认为这些评价确实反映了自己的缺点时,我们也就难免会产生更多的自我质疑和自卑的感觉。
因此,为了减少或摆脱这种因为不符合社会期待而造成的低自尊感,人们倾向于在日常生活中获得别人的认同和好感,追随社会时钟的步伐就是其中一种方式。当我们与他人的步伐一致时,我们更容易得到他人的接受和认同,而这种正面的社会体验会投射到人们的自尊计量器上,进而让我们获得更多的自我肯定与认同。
04、社会时钟并不是人生标准答案
社会时钟反映了一个文化集体对于每一个人生的基本期待。诚然,社会计量器理论似乎告诉我们一个很沮丧的事实:我们对他人的认同拥有本能的渴望,以此才能发展出自我肯定与认同。我们的大脑天生的就被设置成迎合社会的期待模式。
最后,我们还是想要告诉大家,还有更多的心理研究表明,人们的自尊感也可以从自我认同中获得。社会时钟只是社会赋予每个人的人生指导手册。如果我们想要追寻更有创意性的人生,又何必追随着安稳,却毫无新意的人生指导手册来过完一生呢?作为饭饱衣足的现代人,我们早已不用过度担心他人的认同是否会威胁到我们的生存,那不如抛开指导手册,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听听自己的时钟告诉我们,我们现在应该要做什么,我们应该要怎么做才能让自己更快乐。
参考文献
1. Weiner, J. (n.d.). The Social Clock: Dr jan weiner, ph.D.. Dr Jan Weiner REMAKE. Retrieved November 19, 2021, from https://www.drjanweiner.com/the-social-clock.
2. Eisenberger, N. I., Inagaki, T. K., Muscatell, K. A., Byrne Haltom, K. E., & Leary, M. R. (2011). The neural sociometer: brain mechanisms underlying state self-esteem. Journal of cognitive neuroscience, 23(11), 3448–3455. https://doi.org/10.1162/jocn_a_00027
3. Rook, K. S., Catalano, R., & Dooley, D. (1989). The timing of major life events: Effects of departing from the social clock. American 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 17(2), 233-258. http://dx.doi.org/10.1007/BF00931009
4. Weiner, J. (2021). The Social Clock. https://www.drjanweiner.com/the-social-clock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755929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39494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605617 人想测
立即测试
2290225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612583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