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疚,可以说是人类非常“高级”的一种情感,至少目前在其他动物身上没有发现这种特质。
内疚这种情感是怎么发展出来的呢?有一种理论是这么说的:“由于文明的演进和社会结构的复杂化,人类不再允许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伤害、欺凌或逃避责任的行为,因此发展出了一些标准去约束它们。当受到这些标准的裁决或谴责时,就形成了内疚的情感。”[1]
然而,在很多时候人们并不见得会犯什么大错,但是由于社会价值的存在,由于人际关系的互相“凝视”,由于自己对自己的要求过高,内疚的情感会不知不觉地滋生出来,从而给人们带来心理负担,甚至压力和焦虑。
例如,妈妈可能由于自己工作太忙,觉得没有时间多陪孩子玩亲子游戏而感到内疚;丈夫可能经常需要出差在外,疏于对家人的关系而感到内疚;自己可能由于一句话或一个行为,与同事产生了误会而感到内疚……
01、内疚会加重人们的心理负担吗?
内疚这种情感不同于悲伤或不安。内疚往往结合了羞耻、焦虑、沮丧和低自尊的感觉。它有点像个难以捉摸和难以预测的小野兽,尤其是对于那些有心理疾患(特别是焦虑、抑郁和强迫症)的人群来说,内疚感更加容易被激发。
一个人的内疚感的来源可能是任何方面的因素,但即便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因素,也许都会引起很激烈的内疚反应。
假设一个有强迫症的妈妈,发现自己忘了提醒孩子在学校要勤洗手,于是开始觉得焦虑,而焦虑又助长了内疚感,于是这位妈妈可能会因为这一件事而内疚一整天。
所以,内疚感与事件本身相比,给当事人带来的心理压力更为巨大,而面对自己的内疚感,除了自责,他们往往难以拿出进一步的行动力去消解内疚,甚至他们可能会一直躲起来,直到这种感觉消退。
在更为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有些人甚至被关系紧密的人——例如朋友、家族成员、上司——操纵了自己的情绪,而由此感到内疚。这些内疚情绪会在内心涌动,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积累。
所以,内疚和心理负担是有着明确关系的。虽然很难说是谁导致了谁的发生,不过根据一项研究综述,内疚和很多心理症状都有着比较明确的统计关联性[2]。例如:
内疚与广泛性焦虑症——关联度较高(尤其当有羞耻情绪伴随时)
内疚与社交焦虑症——关联度较高(尤其当有羞耻情绪伴随时)
内疚与惊恐焦虑症——有一定程度关联
内疚与强迫症——有一定程度关联
内疚与创伤后应激障碍——有一定程度关联
02、内疚的种类
由于内疚这种情感的复杂性,目前还没有特别一致的分类标准。
这里列举的是在一些循证研究基础上得到的几个分类:
1. 自然型内疚
例如如果你真的犯了错,并为你所做的事情感到歉意和惭愧,内疚是一种正常的反应。
这种类型的内疚感是符合社会道德标准的,也是可以激励当事人做出改变,规范并提升自己行为准则的。
然而,如果没有后续的行为产生,也可能会导致持续的内疚感挥之不去,干扰当事人的生活。
2. 适应型内疚
有时,人们对无力控制事态的发展感到内疚。例如,对于亲人的离世,对于自己的袖手旁观等等。
尽管从能力上和责任上来说,都不一定是当事人可以控制的,但他们仍然感到强烈的遗憾、羞耻和愧意。
3. 偶发型内疚
每个人都会时不时有消极或负面的想法,但有时人们会因为有这种想法而产生内疚感。例如,偷看别人的试卷;超市里顺手牵羊;对异性抱有性幻想……即
使他们可能没有付诸行动,但他们可能担心自己会这样做,进而也可能担心别人会发现他们的"坏"想法。
4. 心理型内疚
这种内疚和上文提到的心理问题有紧密关联。通常是由于当事人本身存在(或曾经罹患过)心理疾病(如强迫症、焦虑症),而在心理问题发作时,出现的一种“习惯性”内疚。
例如忘了提醒家人做某事,又一时联系不上家人,觉得自己必须要解释而又无法解释,产生了一种焦虑和内疚并存的情绪。
5. 存在型内疚
这种类型的内疚感就比较复杂了,因为很多时候人们的内疚感,往往牵涉到和复杂事态碰撞时,自己的应对方式和后果。
例如由于一些私心,让别人的利益有所损失,自己却获利,也可能是当其他人经历不幸而你没有经历时,也会出现这种情况。
03、应对内疚:从性别到方法
也许有读者想问:根据直觉,是不是在生活中女性更加容易产生内疚感呢?这个研究还真的有人做过。
西班牙学者招募了360位年龄在15-50岁的人,并用量表测试了他们的习惯性内疚、人际内疚、焦虑-攻击特质等,结果发现[3]:
女性更加容易产生习惯性内疚(无论是在哪个年龄层)。
在人际内疚(即由于人际关系而导致的内疚感)中,女性和男性表现出相反的特质。青少年群体中,女性的人际内疚感较强;而男性比较强烈的人际内疚,表现在40-50岁年龄组中。
在由于内疚而导致的“焦虑-攻击”测试中,女性表现出更加强烈的特质,而且尤其突出表现在40-50岁年龄组中。
由此可见,内疚这种情感,在不同年龄层,不同群体,以及不同社会与人际状态中,呈现出了非常复杂的状态。
所以,这也说明了其实在人生的很多阶段,人们都需要适当去关心内疚感给自己带来的心理困扰,以便及时干预。
如果你发现自己正在面临一些强烈的内疚感,请不要犹豫,拿出行动来为自己做一些事情,例如:
重整自己对现实的认识
如果你发现自己沉浸在内疚,或者一些思维反刍、臆想中,请问自己一个问题:你看到的是整件事的一个点、一条线,还是一个面?以及:是未来的发展和变化更重要,还是纠结于过去的某个事实更重要。
请客观而诚实地把答案告诉自己。
自我宽恕
“宽恕”并不一定是让你放下心里的罪责感(无论是真实的还是虚构的),而是要告诉自己:目前自己的状态其实对任何人、任何事情都没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你需要做的是“放过”当下的这种状态,转而寻求另一种让自己振奋、积极的状态。
与人交谈
由于内疚所产生的自责和羞耻感,当事人往往不愿意接触社会,这反过来会使自己进一步被自己的偏见和错误认知所绑架。
这里的思维误区是:“由于我感到内疚和羞耻,所以别人也会认为我是不堪的!”然而事实是:你的认知世界和他人的认知世界,往往没有太多必然联系。
当然,如果你觉得很难与亲人谈论自己的内疚感,或者他们不太理解自己,那么与心理医生讨论你的感受是很有必要的。
内疚是一种常见情感,但不是一个人的错误。
参考文献
[1]Gilbert, P. (2004).'Commentaries on "Putting the Self Into Self-Conscious Emotions: A Theoretical Model"', Psychological Inquiry, 15(2), 126 -170. doi: 10.1207/s15327965pli1502_02
[2]Cândea, D. M., & Szentagotai-Tătar, A. (2018). Shame-proneness, guilt-proneness and anxiety symptoms: A meta-analysis. Journal of anxiety disorders, 58, 78-106.
[3]Etxebarria, I., Ortiz, M. J., Conejero, S., & Pascual, A. (2009). Intensity of habitual guilt in men and women: Differences in 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 and the tendency towards anxious-aggressive guilt. The Spanish Journal of Psychology, 12(2), 540-554.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4063595 人想测
立即测试
823699 人想测
立即测试
3240598 人想测
立即测试
727064 人想测
立即测试
753913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