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心理问题有些人好得快,却有些人好得慢
作者:精诚心理 2021-05-25 16:47:59 心理百科

我的助理们常常会接到访客家属这样的询问:“你看我家孩子的抑郁症大概要多久能好?”

这个问题其实很难回答,因为哪怕是同样的病,由同一个的咨询师进行咨询,你也会发现需要疗愈的时间会相差很大。

而且,康复的速度与问题的严重程度关系也不是很大。有些人以为问题严重的需要的时间肯定就长,但其实也不一定如此。

为什么会如此呢?

同样的心理问题有些人好得快,却有些人好得慢

2017年的时候,我连着接了两个访客,“糖糖”和“多多”。在我们微课也常常提到这两位访客。“糖糖”患有躁郁双相障碍,“多多”则患有抑郁症。

如果从症状的严重程度上来看,“糖糖”的问题应该比“多多”严重多了,但是“糖糖”用了二十来天就康复了,而“多多”则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才康复。

至今我仍然记得与“糖糖”进行咨询时的场景,当我在与她进行交流的时候,她很快就能够领悟到我的故事,很快就能发现自己之所以生病,原来是因为自己从来没有爱过自己,没有看到自己的价值。

在给她做咨询的时候,每天都会有一个变化。

而我在与“多多”进行咨询的时候,却是一场很艰难的旅程。她为了讨得父母的认可,付出了自己的大半生。之所以生病,却是因为觉得自己这一生可能根本无法让母亲夸自己一句:“我的女儿真孝顺!”

她每天陷到这种绝望之中,两个月咨询,对我们两个人都是一场极度艰难的考验。她常常会问我:“李老师,我还能好么?”

我每次都坚定地对她说:“你一定能好的,你看糖糖问题比你还严重,都能好。你这更不在话下了!”

可是她会继续问我:“那为什么糖糖不到20天就好了,我已经治了一个多月了,还没有好?”

是啊,为什么呢?

糖糖小时候就深受父母的宠爱,在她的成长过程中,爱从没有缺位。只是因为在婚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无法承受痛苦而患上双相障碍。

我记得糖糖告诉我,她生病之后,就像个疯子一样,抛开家和孩子,四处乱跑,花起钱来没有节制。

她的父亲就把家里的钱都拿出来给她用,说:“这孩子这么可怜,就这点爱好了,只要家里还有钱,就让她花吧。”

这如山的父爱托住了糖糖,让她没完全放弃自己。

同样的心理问题有些人好得快,却有些人好得慢

而多多的成长经历就比较悲惨了。她在家里是第五个孩子,父母前面已经有了三个女儿,一个儿子,她是多余的那个,所以小名叫“多多”。比她大三、四岁的哥哥欺负她的时候,她的父母会说让她让着哥哥。

多多从小几乎没有被爱过,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干各种家务活,拼命讨好父母,希望自己能够得到父母的夸奖。然而,她从来没有得到过任何一句赞赏。

当她长大工作后,把自己挣的钱都用在父母身上。甚至结婚有了孩子之后,也不舍得给孩子买好吃的,总是给攒钱给父母买各种吃的穿的。

她活着,只有一个目标:获得父母的认可。然而,当她到了50岁的时候,发现自己这个目标根本不可能实现,于是她崩溃了,患上了抑郁症。

糖糖和多多两个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在小时候是否得到过父母的爱。

爱对于我们心理成长的重要性,无论怎么说都都不过分。在童年时期,有过被爱经历的人,一生都会被爱的力量守护。而在童年时期不曾体验过被爱的人,或许要用一生的时光,去追求被爱的感觉。

只有当一个人被他人爱着以及爱着他人,生命才会有了意义与颜色。

所以,我们常听到有人说:“幸福的人用童年疗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疗愈童年!”

同样的心理问题有些人好得快,却有些人好得慢

所以糖糖的疗愈比较简单,只需要唤醒她内心深处那被遗忘的爱就好了。当她学会爱自己,学会爱他人的时候,疾病就自然而然地消失。

而多多的疗愈就很困难了,因为一个从来不曾被爱过的人,甚至不知道爱与被爱是什么样的感觉。

我们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就是在不断地让她坚信,她父母不喜欢她,并不是因为她不够好,而是她的父母重男轻女。

我们用了两个月的时间,让多多明白自己是值得被爱的,哪怕父母不爱她,她依然值得被爱。我甚至还教会了她恨!要知道不会恨的人,是不会爱的。

爱与恨都是个体维持自我稳定与自我发展的重要方式,正常的爱与正常的恨对人的健康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爱具有创造与守护的功能,恨具有自保与设定自我的功能。

当多多学会了恨与爱之后,她的抑郁症才最终消失。

而多多和糖糖两个人,康复的速度不一样,缘于她们小时候得到过的爱的多少。而小时候得到的爱的多少,构成了一个人最底层的逻辑。

参考:比努力更能决定你人生的,是你的底层逻辑。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最新测试

  • 社交恐惧无性婚姻恋母情结情商产后抑郁易怒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测试智商测试自卑心理医生容貌焦虑智商心理测试女人心理焦虑症控制情绪绿帽情节治疗师反社会人格冥想弗洛伊德恐惧心理存在主义倾诉心理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