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前几天看到一段视频:
一个儿子对爸爸说:“你长得很像我!”
这个爸爸纠正说:“不对,不能说爸爸长得像儿子,而应该说儿子长得像爸爸。因为,没有我,哪有你呢?”
儿子随即反驳:”爸爸,你说的不对!没有我这个儿子,你怎么会是爸爸呢?所以,应该是没有我,哪有你呢?“
我们常发现,有些逻辑,乍看上去,确实很对。但是,你就是觉得哪里不对劲。这种情况,在心理咨询中,也时常发生。
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有一个小孩认为自己什么都失败,问他失败的感觉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回答是从小就有。失败的表现是:还差两个月高考的时候,他跟他妈说要休学,这孩子说因为没法考上理想的大学,所以不能考了。
孩子在当地一重点中学上学。学校共有七百多学生。他排名次一百六十多名。他和他的母亲都说考上大学没问题。但是这孩子说自己不行、人生失败。当指出他人生没有失败并且学习成绩很好时,他还是不能接受。并说即便考上大学,他人际交往也不行、见人就不自信。没有自信还不如在家练好了,再上大学、住宿舍,否则没法办。
他说了很多的理由。如果心理咨询师脑子没有东西或没有受过专门的训练,就会觉得来访者说的有道理,但又会立刻意识到这没道理,因为这无论如何不是你放弃高考的理由。
问起来访者你对现在的感觉有些什么样的联想吗?来访者说:“之所以现在这个样子跟我妈有关系。”他妈立刻哭着说:“是跟我有关系。”她年轻的时候做过一些错事。对孩子心理有些伤害。原来这女孩是她妈和她的表姨夫生的。这对孩子来说,的确是一个很大的创伤。来访者说:“我妈弄的这事害的我人不人、鬼不鬼,同学都看不起我。在家里面别人都看不起我妈。”而且来访者的母亲还跟这个人有关系、有来往。
此刻,孩子为这事烦她妈并且不参加高考似乎有些道理了。按照一般的逻辑,不管怎么样,我赶紧好好考大学。赶紧离开这个家,自己走自己的路。但我说来访者现在不高考有道理。她就应该不考。大家包括来访者自己都糊涂了。
我接着说:“请你想想,等你考上大学走了以后,你家会是什么样子?”来访者说:“我考上大学以后,我妈就不能很好照顾我的妹妹(同母异父)。我若不在,我妈有可能跟那个人的来往更加公开化。”
来访者想监督他们。来访者留在家里,放弃高考,这虽然行为幼稚,但解决了三大问题。一是对母亲的不满会减轻一点。
二是表达出对她养父的同情。
三是对生父有仇恨。
原来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知道自己的身世,是她母亲亲口告诉她的,所以她要留在家里才放心。她在绕你进来的时候,是用一个表面的理由绕你进来。
你要用最本质的理由理解她。当用本质的理由告诉她,她对自己表面理由的解释也理解了。然后她会走自己的路。最后让来访者选择,来访者说好好考学、好好做人、好好工作,走好自己人生的路。如果你不给她揭示出来,她就认为自己就这些表面的理由,因此不能前进了。揭示出这些理由背后的意义,她才恍然大悟,这些理由都没有意义。
做为咨询师再进一步解释,之所以来访者是这两个人生的,也有其深刻的合理性,让他们不来往是很难的。不用说你是一个孩子,即便是心理咨询师也很难做到让你的真正的父母互不来往。
之后,让来访者把对她妈妈的不满都发泄出来。孩子很委屈的向母亲抱怨说同学看不起自己,邻居都嘲笑你。起初来访者只张嘴说不出话来。然后,通过拍其后背让她喊出来,之后其母亲向孩子表示歉意。可我对母亲说不必向女儿道歉,并告之女儿是母亲给了你生命。同时,让母亲明白她的道歉会给孩子一个合理正当的理由,为她自己逃避生存的责任找到了防空洞,后来娘俩表示感谢离开。
如果我们没有个人的思考、判断、发现问题,的确会认同孩子的说法,你必须把它表面的这层膜捅破,看清膜下的东西并告诉来访者。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688958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163968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355435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86774 人想测
立即测试
3059807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