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跨越那道与父母间的鸿沟
作者:白岛岩心 2021-02-01 20:44:40 人际心理

父母是我们生命当中重要的存在,但想要和他们愉快地交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代沟、争执……种种原因导致的沟通障碍让很多人感到烦恼。要怎么和他们沟通才能让双方都舒服?要怎样做才能避免和化解冲突?这些问题处理得好,家庭生活才会和睦而开心。

今天,岩心想和你聊聊要怎么和父母沟通。

我感觉和父母沟通真的很累。我理解有年龄和阅历的差距,但在实际生活中,我的父母很想知道我每天学什么做什么,我也总是要把我的事情解释给他们听。不是我想拒他们于千里之外,而是真的太累了。想问问岩心对这种情况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怎样跨越那道与父母间的鸿沟

从你的上面的内容当中,可以看出你是一个很温柔和有耐心的人。当父母因为种种原因总想更了解你的生活时,你虽然会感到很累,却并不会拒绝沟通,但沟通的过程往往困难重重。岩心希望这封信能帮到你一些。

虽然你没有在信中更进一步地解释为什么和父母的沟通会让你“太累了”,但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你也许正在经历一个“父母不放心,自己却不想说”的阶段。

父母为什么不放心?

这可能是因为在他们的眼中,我们永远都是处理事情还不成熟、容易出错的孩子。出于这样的担心和焦虑,他们才会很努力地想要了解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关心之外,他们还可能会对我们的每件事都不满意:小到穿着打扮,大到人生决策。

在社交平台搜索“父母总是想控制我”,很容易就能发现其实很多人都曾经或正处于这样的关心和控制当中:想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却总被父母“你不行”的评价打消念头;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却还是被父母口中的“稳定”打败;有时候,就算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父母也会提出他们认为正确的建议。

然而这样的关心很容易让孩子感到喘不过气来。除了网上说的“永远逃离家庭、离开父母”这样略显极端的方式,我们其实还可以通过很多方式避免争执,也可以让自己不再那么辛苦。

岩心从自己和他人的生活当中总结出来了几条经验,希望能帮到你。

1)表现出对自己负责的态度

如上文所言,父母之所以总是对我们放心不下,还是因为他们习惯性地觉得我们是“孩子”,但事实上我们正在学着去负起责任。当下一次他们担心我们无法承担决策的后果时,我们可以主动告诉他们:我选择这样做,是因为我能够承担后果。并且,事事都听从你们的决定,只会让我变得优柔寡断。要知道,每个父母都是从“不成熟”逐渐变得成熟的,他们也一定曾经和自己的父母有过一段充满摩擦和争执的时期。岩心相信如果你能主动积极、耐心地和他们沟通,他们也会逐渐理解你的想法,尊重你的选择。

此外,对自己负责也不只是为了让父母更放心我们,更重要的是要让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大人,这就需要逐步做到经济独立和精神独立,这样我们才有底气让父母相信我们可以照顾好自己,独自一个人也可以生活得很幸福。

2)鼓励父母找到自己的生活兴趣

很多时候,父母想更了解我们的生活,是因为他们也感受到了“代沟”的存在。无论是电子支付、短视频还是直播和电竞,这些“新兴事物”永远都是年轻人率先占领的高地。当父母发现自己“被时代抛弃”时,难免会觉得焦虑。所以我们也可以尝试跟他们分享我们的爱好和兴趣,并且鼓励他们在其中寻找自己的乐趣所在。当他们也开始“追赶潮流”,当他们和孩子的共同话题多起来,他们也许就不会再那么专注于了解和控制孩子的生活了。

3)当他们想要了解我们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多了解他们

父母总是想要关心我们的生活,有时还可能是因为觉得我们不够关心他们,所以希望用很多个问题填满每次对话——尤其是当我们在外地读书工作时。这种时候,或许我们可以多多关注他们的生活和工作——工作当中遇到了什么困难、生活中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其实父母比我们想象中更愿意倾诉。当他们感受到我们的关心,相信我们还是很爱他们之后,用各种问题“轰炸”我们的次数就会减少很多。

4)求同存异

最后,最重要也是最棘手的一点,就是要求同存异。这个词说起来好像很简单,事实上却并不容易。工作、学业、交友……因为观念和思想的差异,父母很容易因为种种问题和我们起冲突。诚然,要想一下解决生活当中所有的冲突是不可能的,正如不会有人永远只做正确的选择。但是当我们能够做到第一条所言的“独立”二字,就证明我们不再需要害怕会被父母掌控人生的所有方面,在和他们开诚布公地谈论自己的人生选择时,也会多一分底气。

至于他们的意见,我们当然可以作为重要的参考,但要知道自己的人生还是要自己来负责,只要能承担每一个选择的后果,就放心大胆地往前走吧。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最新测试

  • 安全感智商社交恐惧症树洞焦虑症心理测评冥想恋母情结焦虑人际关系心理测评系统心理治疗男人心理心理效应爱丁堡弗洛伊德绿帽情结性取向九型人格叛逆期心理咨询师洁癖偏执型人格咨询师心理健康心理学回避型人格控制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