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小舍得》“妈妈爱的不是我,而是考满分的我”话题冲上热搜。
这扎心告白是懂事争气的子悠,在“请你夸夸我”的班级活动上,鼓足勇气向妈妈田雨岚提出的控诉。
剧中的田雨岚为了孩子可谓是操碎了心。
担心孩子身材体重超标,严格控制孩子饮食,孩子多吃一块西瓜,都得明确制止;
关心孩子的学业,不仅培训、竞赛、考学摸得门清,还旁听自学,辅导笔记做得比孩子还要细致;
为了孩子金牌辅导班的名额,心高气傲的她,可以再三低头,甚至愿意在众人围观下郑重向曾经得罪过的老师道歉……
就如田雨岚自己说的:当妈的,为了孩子,可以受苦、受累、受委屈,无论要做什么,自己都愿意。
因而,面对孩子的含泪控诉,她怎么也想不明白:我怎么就不爱你了?我还要怎么爱你啊?
剧中的这一幕,格外扎心。
一边是袒露真心痛苦不已的孩子,一边是难以接受几近崩溃的妈妈,许多父母感同身受,疑惑不已:为什么父母全心付出,孩子却感受不到爱?
越忽视孩子的感受,孩子越爱无能
子悠面对妈妈的质问,曾这样哭诉:
“你从来不管我开不开心,愿不愿意,我觉得你从来没想过让我高兴。
你每次看到我没写作业,你就难受,你每次看到我闲一点,就想让我多背几个单词,多写一张卷子。
(我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怎么就那么难……”
子悠说的每一句话,都戳在了每个当妈的心上。
孩子年幼,身心都不成熟,所以在养育他们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以过来人的身份,以功利的眼光,给他们选择自认为最正确的做法。
为了孩子多才多艺更有竞争力,无视孩子抵触依然疯狂报班,把他的课外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几乎没有真正休息的时间;
为了孩子能多用心学习考好成绩,可以不顾孩子的意愿,停掉孩子的兴趣爱好与计划安排;
为能继续享受名师的学业辅导,甚至可以在孩子受到老师侮辱性批评时,置孩子委屈和尊严不顾,不仅自己不维护孩子,还责怪别人为孩子出头。
一个人能感受到爱的前提,是他能够辨认、识别出爱的表现。当儿童期受父母情感忽视越多,父母传递出的“你的感受不重要”的信息就越强烈,孩子就越难定义和接收爱的信息。
耶鲁大学心理学教授Clark和Monie研究表明:当一方表露自己的脆弱、需求或渴望时,另一方明确地关注着这个人的幸福,并且以促进其幸福的方式(比如安慰、鼓励、照料、帮助、支持)做出应答,这种直接的、持续发生的的应答性行为越多,爱的感觉就会越强烈。
反之,当我们一而再、再而三地忽视孩子的愿望、想法与感受,哪怕我们的目的再无私、言行再正确,为孩子付出再多,孩子也不会有被爱的感觉。
当“爱”被附加条件,爱就会逐渐变味
《小舍得》中,田雨岚疯狂鸡娃,一方面是为了孩子好,想让孩子以后有出息,另一方面,出身低微的田雨岚把一切都压在了子悠身上,希望孩子出人头地能给她挣回面子。
她直言不讳地告知子悠:你要加倍努力学习,你学习好,就是对妈妈最大的回报。
也正是因此,子悠才会认为妈妈对他好的所有付出,不是爱,而是为了妈妈自己的面子。
许多父母明明深深爱着孩子,为了激励孩子向上,在表达时,却故意附加条件。
当然,更可怕的是,有的父母想当然的认为,因为我给了你爱,就有了对你提要求的资格。
所以父母会认为我供你吃,供你穿,你就得乖乖听话;我照顾你,疼爱你,你就得好好表现。而当期待不能被满足时,父母们就会生气、失望,进而指责甚至打骂孩子。
殊不知,这种一手给爱,一手索回报的方式,早已让爱变得面目狰狞。这样的爱,孩子丝毫不想要,他们只想逃离。
前不久,湖南高三女生一模没达一本要求,妈妈说出李焕英同款台词:“考不上没关系,只要女儿健康快乐就好”惹无数人艳羡。
新闻评论里,“好多孩子看电影哭得比父母狠,因为没这样爱自己的妈妈”获得了高赞。无数网友更是痛陈自己的经历:
我妈每天跟我说考不上就滚出去,一直说到我18岁……我上辈子应该是罪恶深重的坏人,所以这辈子是来还债的……听过最多的就是白养你这么大,养你有什么用……如果我死了,不是想到她们有多难过,而是想到他们会想白养了我吧……
这些父母不爱孩子吗?可是这一条条扎心的留言无不说明,孩子没有接受到父母对他们的爱,反而父母的控制与要求让他们心中充满了怨气和不满。
有网友甚至直言:“所以我二十多岁了也不会爱他们。”
父母爱孩子,为孩子付出了时间、付出了精力、付出了所有,孩子却对父母充满怨气,世上最悲哀的事莫过于此。
美国的心理学家博士盖瑞·查普曼,将人们表达和感受爱的方式分为五种:肯定的语言、高质量的陪伴、接受礼物、服务的行动以及身体的接触。
我们父母对孩子不缺服务的行动,要想孩子接受并认可我们的爱,我们可试试从另四个方面入手。
一、肯定的语言
每个人都希望被人肯定,被人欣赏。孩子更需要父母肯定的话语,来确认自己是值得被爱,也确实是被父母深爱的。
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关注孩子好的表现,对她给予经常性的肯定与赞美。孩子是夸不坏的,当他从父母的肯定中获得足够的安全感,才有勇气面对世间的挫折与挑战。
二、高质量的陪伴
高质量的陪伴,重点不在于时间,也不在于所在的事情,重要的是我们借由事情表达了什么情感,需要让彼此都感受到爱意。
每天挤出一点时间,全心全意的陪伴孩子,认真倾听他的想法,适时表达你的感受,这种情感的交流与互动,可以让孩子真切感觉“自己是被关爱着的”。
三、赠送礼物
爱的礼物,是情感的视觉象征。孩子们最容易从父母认真选送的礼物里,获得安全感和幸福感。反之,没有礼物,或者礼物送的敷衍,他们就会质疑父母的爱。
礼物的价格不重要,贵在真心。在一些特殊的重要日子或一些值得纪念的时刻,给孩子好好选一份礼物,送到他心坎里,他们都会感受到爱意的包围。
四、身体接触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孩子通过身体的接触,如拥抱、亲吻、抚摸、牵手等感觉自己被关爱,并获得良好的情绪发展。
孩子开心时,拉拉小手;难过时,抚抚后背;痛苦时,给个拥抱;沮丧时,搂搂肩膀……这些身体语言都是我们的爱的最好表达,孩子也能明确感知,获得支持。
爱不是单向的付出。
只有孩子从父母的一言一行中确证我们的爱,深信被爱的他们才能爱自己、爱父母,爱这个世界。他们也才能真正如我们所愿,成为更优秀的自己。
愿每一个父母的付出都能不被误解,也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确信自己被深爱。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1630682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86926 人想测
立即测试
755335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621467 人想测
立即测试
2095294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