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共情才能让孩子发生改变
作者:精诚心理 2021-08-06 15:59:27 成长心理

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很多家长,在孩子学习、生活还是工作上遇到困难时,苦口婆心地给孩子讲很多道理,或者直接告诉孩子如何做选择才是对的。

他们觉得这样做就能真正的帮助到孩子,是真正的爱孩子,孩子会按照自己说的去做。

可事实却往往相反,孩子往往并没有按照父母希望的那样去做,他们对父母说教式的并不“买账”。

于是很多家长都感到无奈,觉得孩子不懂事,不听大人劝告,迟早会吃亏。

可是,孩子们为什么会如此?是他们觉得父母说的不对,不认同吗?

这一阵,外甥因为人际关系的问题,想退学。

经过一些沟通之后,对他的情况有了了解。他在人际关系上遇到了困难,不会交朋友,同寝室的同学都喜欢玩游戏,而他却对游戏不感兴趣,但又不想脱离集体,只好和大家一起玩游戏、聊游戏。

他以讨好的心态和同学交往,内心有着很大冲突,和同学在一起交往时间越长,冲突越大。

在学习上,高中时虽然他学习比较努力,但最后只考上了大专。上大专后,他对学习的内容感到非常吃力,很多科目都没有及格。

只有共情才能让孩子发生改变

人际关系和学习上遇到困难,让他感受到了强烈的挫败感。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什么都做不好,什么优点也没有。还向我抱怨为什么这么倒霉,偏偏让自己遇到这些问题,而别人却一帆风顺。

姐对他的情况束手无策,向我求助,于是我让外甥来到北京,当面和他聊聊。

当我看到他的时候,他陷在自己的情绪之中,状态很不好。见到他这样,我很希望自己可以尽快帮助他调整状态,获得克服困难的勇气,尽快返回学校学习。

于是我和他说,首先你遇到的人际交往和学习上的问题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完全有方法解决,比如,你没必要非得和同寝室的人交往,如果觉得不舒服,完全可以主动去找和自己性格、爱好相似的同学交往。

另外最关键的是,你要意识到,内向并不是缺点,你要接纳自己,只要你努力发现,一定可以找到自己身上的优点。当你提升了自信心之后,这些问题都不是问题了。

只有共情才能让孩子发生改变

他静静地听着我的话,很少说话,当我问他有什么反思的时候,也说不出什么,只说我和他讲的这些他听得懂,但还是想要退学,不想上了。

我说你现在退学并不是一个最好的选择,你这是在逃避,而不是去面对这些问题。如果你现在不去解决人际关系等问题,即使你退学去社会工作,仍旧会面临它们。

外甥一言不语,羞愧地低下了头。

后来我又找他聊了几次,但他似乎一直陷在自己的问题中,理解不到我说的点,无法从更更高的角度去看待自己的所面临的问题。

几次沟通下来,外甥的反应让我很有挫败感。

我很困惑,为什么这些道理和建议明明对他很有帮助,但是似乎他对我说的话并没有什么反应。

束手无策之下,我找到工作室的王忠良老师请求帮助。王老师了解了我和外甥的沟通情况之后,和我说:

“从你对他的话语中,我都感受到了压力,就像是一位严厉的父亲教育孩子一样,没有从孩子的角度理解到他现在的感受和痛苦。”

“你以自己的经验来对孩子进行对错的评判,虽然道理是对的,却忽略了孩子更需要的情感的交流,无法走进孩子的内心,也就无法真正改变孩子。”

王老师的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和外甥沟通时存在的问题!原来自己和外甥沟通时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没有共情!

只有共情才能让孩子发生改变

无论是正念课上,公众号的文章中,都多次提到共情能力在心理咨询中的重要作用。

什么是共情能力?就是感受他人感受的能力。心理学家卡科夫将共情能力分为五个层次:

一:毫无共情反应,即完全忽视当事人的感受和行为;

二:片面而不准确的共情反应,即理解当事人的经验及行为而完全忽略其感受;

三:基本的共情反应,理解当事人的经验、行为及感受,但忽略其感受程度;

四:较高的共情反应,理解当事人的经验、行为及感受,并把握其隐藏于内心的感受和意义;

五:最准确的共情,即准确把握当事人言语传达的表层含义,亦把握其隐藏的深层含义及其程度。

这样来看,在和外甥的沟通中,我的共情能力只处在第二层次,那就是我总是理性的方式,告诉他在现在的处境下如何去做才是最优的选择,分析他现在存在的问题,并直接给出具体建议。

但是却忽略了他内心存在的实实在在的痛苦与感受,即使说再多的道理,即使我说的都对,也无法走进他的内心,真正让他发生改变。

什么样的沟通,才是共情度高的沟通?

催眠大师艾瑞克森曾讲过这样一个发生在他和他儿子之间的故事:

三岁的罗伯特从后楼梯摔了下来,嘴唇撕破了,一颗上排的牙齿也被撞到了,鲜血涌出,他痛苦而恐惧地大声尖叫。

我和他的母亲闻声赶去帮忙,一眼便看到他正躺在地上尖叫,嘴里的血不停的流着,路面上到处都是血点,显然这是一个万分紧急的情况,需要立即采取有效的措施。

我没有试图把他抱起来,相反在他停顿去呼吸,以便开始再次尖叫的瞬间,我快速而简洁的说:“这下伤得真惨,罗伯特,这可太严重了。”声音中充满了同情和怜惜。

那一刻毫无疑问,我儿子明白,我是发自内心的理解他的感受,因此他能认真的听我说话,因为我已经用行动证明自己完全理解他的情况。

然后我告诉罗伯特:“伤口会一直疼的。”这句简单的话就说出了他内心的恐惧,肯定了他的判断,也显示出我的智慧:我可以领会这个情况,也完全的赞同他。

而在他另一次停顿去呼吸的时候,我对他说:“你真希望不要再疼,不要再出血了。”我认可了他的愿望,甚至鼓励了他。

“大概一两分钟之后也许它将会好转一点,不再出血了。” 我接着对他说。这个暗示完全符合了他的需求和渴望,这样他就能够接受观点,并对它作出自己的反应。

只有共情才能让孩子发生改变

罗伯特确实接受了我的意见,我转而开始进行另一件重要的事情,因为在为罗伯特止血之后,接下来就要涉及到缝合嘴唇了,这很容易激起他的负性反应,对他来说这的确是一个负面的话题。

我遗憾地说:“嘴唇不得不缝很多针。可能他数都数不过来,事实上他可能连10针也不能承受,而他能数到20。”

我又不无遗憾地表示,他无法像姐姐,贝蒂爱丽丝那样可以承受缝合17针,也无法像哥哥艾伦那样可以承受缝合12针的痛苦。

不过我又安慰他,他要比其他的几个兄弟姐妹所能够忍受的多。这样整个情形从要缝针很痛苦的手术,被转换为一种可以和哥哥姐姐们分享的普通体验,还有一种令人舒适的平等,甚至是优越感。

这样他就不会恐惧或焦虑的面对外科缝合这个问题了,并且在手术过程中还会充满希望,非常配合而出色地完成分配给他的任务,那个任务就是:一定要准确无误地数清楚缝合了多少针。

而令罗伯特失望的是,他的伤口只需缝合七针,不过外科医生说了,给他用的缝合材料,比他任何一个兄弟姐妹用过的都更新更好。

在艾瑞克森的故事中,作为父亲的艾瑞克森,当儿子摔伤时, 他对儿子说“这下伤得真惨,罗伯特,这可太严重了。” 之后他也没有反复保证什么,而是说“你的伤口会一直疼的。”

这和我们一般人遇到此类事情的反应大相径庭。通常父母看到孩子摔伤了,一般都会马上把孩子抱起来,然后就会说“没事没事,不疼不疼。”

如果你是孩子会有什么感觉呢?--明明就是有事,你反而说没事,你根本就不理解我,我这么疼你反而说不疼,孩子就会哭闹的更厉害。

而艾瑞克森的理解和肯定让儿子知道,他的父亲和自己是在一起的,他的父亲是理解自己的感受的,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过程。

透过这个过程,艾瑞克森和他的儿子,建立了一种可以使改变发生的关系,最终让他的儿子用一种对他自己来说更有意义的方式,完成了缝合嘴唇的手术。

没有这样的共情,没有这种理解和接纳的连接,改变是不可能发生的。

艾瑞克森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如何理解孩子感受,如何和孩子共情式的沟通。

心理学家卡科夫说,高程度的共情,不仅是理解当事人的经验、行为和感受,更是把握其隐藏于内心的感受和意义。

我重新思考了如何带着共情的心态和外甥沟通,并找了合适的时间和他聊了聊。

我对他说:“ 你现在不想上学,因为你在人际关系和学习方面遇到了困难,这让你很沮丧和痛苦,不知道如何去做,是吧?”

外甥点了点头。

我接着说到:“虽然不想上学看起来是一件不好的事情,但我在背后却看到了积极的意义,那就是我看到了你的上进心,你不想和他们在一起整天玩游戏荒废学业,你想在大学里学到东西。”

“我想学习,高中我也挺努力的,但是却只考上了大专。现在面对大学的学习内容很吃力。”他沮丧地说到。

看到他这次有了回应,让我有了信心,于是我继续说道:“你说的让我想起了自己当年高中时的学习经历。当时在重点高中上高一的时候,由于刚换了环境不适应,学习也没有找对方法,虽然努力,但是期中考试的成绩却很差。”

“这让我也一度产生了不想念的想法。但后来我反思了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调整了学习方法,最后期末考试成绩不错。”

“你想学习,这是最关键的。努力学习却成绩不理想,可能是学习方法不对,我们一起努力,看看如何调整学习方法。”

“那你当时是如何调整学习方法的呢?”他好奇地问我。

这次,他开始主动向我提问了!而且从他的眼睛里,我看到了憧憬和希望,我知道,这次沟通算是有所成功了。

后来我和他分享了自己的是如何调整学习方法,提升成绩的,而他听了我的故事,也开始对自己有些信心了。

所以,真正让孩子发生改变的,不是说教,而是和孩子共情。因为只有共情,才会让我们走进他的内心,看到他内心隐藏着的感受与意义!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最新测试

  • 回避型人格心理咨询师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洁癖偏执型人格倾诉容貌焦虑心理效应俄狄浦斯情结治疗师亲密关系职场心理咨询师绿帽癖悲观主义抑郁症测试恐惧心理职业性格正念情绪管理冥想九型人格智商测试爱情挽回心理学心理医生男人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