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心理:孩子经常说“不”应该怎么办?
作者:顾莉萍 2021-07-27 15:21:13 成长心理

场景一:

奶奶正准备装奶粉放到奶瓶里,1岁8个月的妞妞抢着奶粉勺,对奶奶说:“不要!妞妞来!”

看着妞妞很不熟练但是很认真投入地把奶粉勺移到奶瓶口,旁边洒落了一圈,心里很是着急心疼又好笑。

场景二:

2岁的宝宝在认真起劲地摘菜,妈妈看到满地的碎菜叶和地上的水,很是懊恼地说:“宝宝不可以玩!”宝宝坚决地说:“不要!宝宝在摘菜。”

场景三:

宝宝在沙发上跳来跳去,爸爸担心着急地说:“不可以跳!”

宝宝愣了一下,很快又继续在沙发上嗨起来……

01、宝宝的“不”,并非是对抗

这些情景都很熟悉有木有?1岁半会说话后,当我们因为担心安全问题、捉急孩子做不了或者做不好等等和表示不允许、被禁止、不可以、要用其它方法的时候,孩子们可能都会常常说“不”、或者以行动表示“不”,这常常和这个年龄段的自我意识的发育有关。

随着大运动能力的发育,孩子独立行动的能力、范围逐渐增加,自我意识随之发育,同时对外界有更好的好奇与探索的意愿。

所以反复地制止和限制,孩子可能会很坚持或者很生气,同时又坚决地表达自己的需要和立场“我不”;同时又继续去满足自己对花花世界的好奇。

另一方面,我们反复说“不”的指令,孩子很可能是不大理解,即便理解了也不知道怎么做,于是会不停地重复原来的做法。

育儿心理:孩子经常说“不”应该怎么办?

在线下的家庭课程我们曾经玩过这样的游戏,用“不~~”来发指令。例如“不可以坐”、“不可以站”、“不可以看着我”……

我们作为成年人都会愣一下,然后想一想才知道去做什么。但是孩子更可能的经历是:

爸爸妈妈:“不可以跳!”

孩子:(脑子里想“不可以跳”,但是不知道做什么,所以继续跳;或者听到了爸爸妈妈说的话,但是很懵,“(不)可以跳”,理解为可以跳继续跳)。

那么怎么办呢?

01、4步轻松应对宝宝的“不”

1)环境安全做起来

对于1-2岁的孩子来说,他们对世界非常好奇,但是对危险的认识却是很有限的。至少我们可以通过布置环境保证安全、减少干扰和允许并且鼓励孩子的尝试。

例如可以够得着的地方避免放置可能有危险影响的尖锐物件、小零件,使用安全插座,药物、洗涤用品放在孩子够不着的地方等等。

2)使用合作性的指令

如果大家愿意,可以尝试一下我们前面提到的说“不”的游戏。我们来对比感受一下下面的指令:

育儿心理:孩子经常说“不”应该怎么办?

大家看看指令就会发现,同样是希望孩子合作,说不可以这类的指令对于大人来说是很容易的,直接表达不允许就是了。

但是对于孩子来说,他是需要知道不可以,并且想办法才能知道做什么才是合适的,如果不理解、或者想不到解决或者替代的办法,那么就只能继续原来的动作了。

尝试在清晰地界定不可以的行动界限时,尽量简短地说出合作的内容,这样孩子更容易理解与合作。

3)使用建设性的提议或者转移注意力

当一个活动影响到安全、其他人的身体、主要的社交活动的进行等的时候,确实是有必要制止孩子的。

那么尝试在说“不可以”的时候,给予可以替代的尝试的内容,或者在孩子情绪平静的时候转移注意力。

例如孩子一定要玩把插头插入通电的插座,我们和孩子说“插座不可以玩,但是我们可以去外面插那个玩具”。

4)根据孩子活动的内容,找到替代方式满足可能的需要

孩子可能会在沙发上跳来跳去来满足“跳”的能力的学习,在沙发上跳可能会担心安全问题,那么我们可以尝试提供安全地跳的活动,来满足孩子这项能力的发育。

例如,我们可以和孩子说“我们去床上跳,不在沙发跳”。

我们再看这个具体的情景:

孩子爬到沙发扶手上,想要往下跳,爸爸很担心。

“不可以跳”(禁止不允许);

“宝宝想跳,过来爸爸这里跳”(给予合作性指令);

“爸爸扶着你跳”、“宝宝从枕头跳到床上”(建设性意见及同时满足宝宝跳的需要)。

孩子爬上吃饭椅子,准备拿起面前的水果刀,妈妈看到很捉急:

“宝宝,刀放下来”,妈妈同时走过去拿走宝宝手中的刀,宝宝有点情绪。

妈妈在宝宝哭闹前马上给予建设性意见或者转移注意力:“妈妈和你出去玩沙子,刀留给奶奶用”。

总结

这个年龄段的宝宝,语言能力才刚刚发育。在无法完整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时,免不了看似倔强地从小嘴里蹦出:“不!”

所以,这是他们在用最简单,最坚定的方式,向大人们进行自我表达呢。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最新测试

  • MBTI测试孤独症原生家庭存在主义树洞治疗师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绿帽情结恐惧症产后抑郁自卑爱情挽回冥想情商心理医生强迫症叛逆期依赖型人格恐惧心理心理咨询容貌焦虑心理医生弗洛伊德抑郁症测试焦虑焦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