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种说法说, 人们80%的时间都在思考关于自我的问题。虽然无法考证该说法, 但至少部分说明, 认识自己、探索自我是人很重要的课题。
人们认识自己的情境和途径有所不同, 一种情景是人在文化因素的影响下, 在被文化塑造时被动地接受自己的定位。同时也有主动的认识, 就是在生活发生重大变化时, 人开始主动地思考自我, 寻求自我认识, 随后会产生新的自我同一性。例如, 妇女在怀孕期间开始探索母亲这一角色应有的特质, 并在产后产生于母亲这一角色相符的适应性行为。
除此之外, 心理学家Waterman所提出的“自我发现”也是另外一种认识自我的方式, 就是在参与与自身潜力相配的活动中, 发现自身以往为自己所不知的潜在的特质和能力。
为什么人们会在这些情境中, 开始寻求自我认识涉及认识自我的动机问题?
对于认识自我的动机问题, 由美国心理学家Deci EdwardL.和Ryan Richad M. 等人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自我决定理论, 作为一种认知动机理论可以从新的视角对此问题进行解释。
自我决定理论认为, 心理发展和自我决定的潜能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倾向和能力。自我决定是个体在充分认识个人需要和环境信息的基础上, 对行为做出的自由选择。这种自我决定的潜能可引导人们从事感兴趣的、有益于能力发展的行为, 并构成了人类行为的内在动机。
社会心理学家乔纳森布朗将寻求认识自我的动机分为三种, 分别是自我提高动机、准确动机、一致性动机。
本文从自我决定理论以及其发展出的分支理论 (基本心理需求理论、认知评价理论、有机整合理论) 的角度重新解读并理解这三个动机。
01.自我提高动机
乔纳森布朗所说的自我提高是指人们希望体验积极的一面而避免消极的一面, 从而体会最大的自尊感。也就是说, 人们被鼓励去体会自身值得骄傲和高兴的部分, 体会满足感。
对此, 可以从自我决定理论的基本心理需求理论分支理论来理解这一动机。自我决定的基本心理需求理论认为, 每个个体都有一种基本的心理需要, 就是发展的需求。
这种需求中包含三种最基本的心理需要: 自主需要、能力需要和归属需要。
如果个体的基本心理需要得到满足, 那么就会沿着健康和最佳选择的道路发展, 并且能够体验到一种切实存在的完整感和“因理性或积极生活而带来的幸福感”; 否则就会产生病态和忧伤。
也就是说, 人们会为了让需要得到满足, 体验这种满足感和幸福感, 从而选择做一些事情, 这些选择中也包括认识自我。
人们认识自我时具有的自我提高动机, 就是为了体会这种满足感和幸福感, 避免体会忧伤, 所以可以将这一动机理解为, 通过需要的满足来体会幸福感的动机。
02.准确动机
乔纳森布朗在解释准确动机时说, 人们有时想知道自己的真实样子, 无论好或是坏。他继续解释说, 这样的了解有可能是出于人们想减少有关自己的不确定性, 然后体验由于了解到真实自己而体验到的幸福感; 或是出于责任感, 认为自己有了解自己真实样子的责任; 又或是由于有关自己的真实信息能帮助人们实现自己的目标。
从自我决定理论中的基本心理需求理论可以将此动机理解为, 人们对自主需求的追求。
基本心理需求中的自主需求就是自我决定的需求, 人们在从事各项活动时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但如果人们没有充分了解自己真实的样子, 就无法确定说, 自己所做的选择是出于自己的真实意愿。从这一角度来看, 人们了解自己真实的样子, 最终是服务于自身的自主需求的满足。
从自我决定的认知评价理论的角度来看, 如果个体产生成就感时, 没有伴随着自主感, 个体没有感到行为是由自我决定的, 成就感就会削弱。
乔纳森布朗也提到说, 了解自己真实的样子, 有助于获得自尊感, 并更有可能成功, 体验成就感。不得不说,准确动机和自我决定理论中的自主需要的满足有着一定的联系。
03.一致性动机
一致性动机是指人们想搜集自己的形象与自我头脑中的自己一致的信息。
斯望的自我验证理论中也提到说, 人们在自己头脑中有了对自己的印象之后, 会努力地验证自己的想法。解释这一现象产生的缘由, 可以从人们产生自我认识的来源入手。
美国社会学家库利关于镜像自我的讨论中说到, 人们认识自我时以他人为镜子, 用人们认为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来看待自己。
这里要注意一个问题, 就是, 我们并不是以他人对我们的真实想法为标准, 而是以我们所想象的在他人眼中的形象来看待自己。
这里便可能出现认识上的偏颇和差异, 首先我们所想象的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可能与别人真实的想法有出入;其次, 我们所想象的在别人眼中的自己和真实的自己有出入, 这就有可能导致真实的自己与自己认为的自己不一样。
当有一天这样的不一致产生的时候,人们试图通过重新认识自己, 希望真实的自己与自己头脑中的自己相一致, 以消除焦虑。
这一动机从自我决定的角度, 可以运用自我决定理论中的认知评价理论来理解。
认知评价理论认为, 能满足人们能力需要的即让人产生成就感的事件, 如报酬、反馈、交流、免于受到负面评价等, 都能够增强行为的内在动机。
一致性动机所阐述的正是为了避免真实的自己与原有的对自己的印象的不一致, 也就是想要避免遭受自身的某种程度上的负面评价, 而产生了想要认识自我的内在动机。
从这一点看, 一致性动机的产生, 也就是认识自我的内在动机的产生, 是由避免负面评价等社会事件的影响而产生的。
自我决定动机理论作为认知动机理论, 是理解人们为什么探索自己和认识自己的动机问题的全新视角。
无论是心理学的理论研究或是实证研究都要从多个角度探究同一问题, 以求将同一问题从不同层面进行充分理解。
参考文献
白萨琦.从自我决定理论的角度解读自我认识动机[J].语文学刊,2014(07):81-82.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658133 人想测
立即测试
2352570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732776 人想测
立即测试
8835805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49541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