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无能的人,内心都潜藏着这两种焦虑
作者:星辰西米露 2021-06-21 17:39:52 心理百科

爱无能的人,内心都潜藏着这两种焦虑

从前车马慢,书信远,一生只够爱一人。

现代社会,高铁、飞机、网络,物理距离大大缩短的同时,心理上的距离却好像拉长了。

我们认识了更多的人,但我们也更容易感到孤独。

我们渴望亲密又抗拒亲密,想去信任一个人,又害怕受到伤害。

我们陷入越来越多的诱惑中,我们好像也失去了耐心,失去了共情、信任、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

我们迫切想知道,当自己爱无能时,当自己无法享受一段持续稳定的亲密关系,不断的逃离时,到底是没找到合适的对象,还是自己陷入了某种模式?

怪罪于没遇到对的人是容易的,而想要成长,需要先看清自己,即使过程充满了痛苦与不适。

心理学家马勒在《人类婴儿心理的诞生》这本书里提到,人社交的三种能力,共情、信任以及建立亲密关系,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需要母亲在孩子3岁前始终如一稳定的陪伴才能形成。

在这个陪伴的过程中,婴儿通过知觉、记忆的能力,慢慢把自己的影像以及母亲的影像、其他养育者的影像整合,这就是在他脑海中浮现出来的自己的形象和母亲的形象。

心理学家把孩子内化的自己的形象称为自体影像,把养育者的形象称为客体影像。

从客体关系的角度出发,爱无能的人,背后都潜藏着两种焦虑:融合焦虑和分离焦虑。

如果在孩子形成自体影像和客体影像的过程中,没有得到养育者及时的、敏感的回应,他们就无法形成稳定的自我和他人的概念。

这种脆弱的自体和客体影像,就像风中奄奄一息的小火苗,随时有可能被吹熄。

这个时候,两种焦虑开始依次形成。

爱无能的人,内心都潜藏着这两种焦虑

一、融合焦虑

如果外来的客体影像太强烈,脆弱的自体影像将受到压制和吞没。出于对自体影像消失的恐惧,个体由此形成融合焦虑。

自体影像形成的关键时期处在婴儿的口欲期,这是婴儿人格发育的第一个阶段,根据精神分析“越早越糟”的定律,融合焦虑一旦形成,强度将非常大,带给人十分痛苦的感受。

一些正常人在受到强烈的刺激下,有可能产生急性精神分裂状态,这个时候他们感受到的痛苦情绪,就是融合焦虑。

具有融合焦虑的人,他们没有办法与他人建立太过亲密的关系。

浓度很高的亲密感对他们来说就像强烈的阳光,而他们自身只是一洼小水潭,持续的接受阳光照耀,他们自己就干涸消失了。

我们大多数人在心理上都会残存毁灭焦虑,特别表现在对亲密关系的恐惧上,只是我们也同样具有强大的防御措施来避免这种原始恐惧感。

而对于防御无效的人来说,这是一种强度非常高的恐惧,我们也很难体会他们有多么痛苦。

有些人在与他人接触时会迟疑彷徨,这种恐惧的根源就来自于担心自身的独立存在受到威胁。

二、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产生于婴儿的肛欲期。

这个时候,婴儿脑海中形成的客体影像还并不牢固,当他看不到父母时,他脑海中对父母的影像会消失或变得不稳定,这让他感到非常的焦虑和恐惧。

这被称作分离焦虑,表现为非常担心父母和其他重要他人会死亡或消失。

携带分离焦虑长大的孩子,当他缺乏依恋的对象时,会感到特别的空虚和不真实,这带给他非常痛苦的感受。

BBC拍了一部纪录片《北鼻的异想世界》(The Wonderful World of Babies),里面有一个实验,可以验证分离焦虑。

对6个月大的宝宝来讲,“能看到的”,才是存在。比如眼前的这个小球,如果被盖起来,会发生什么?

爱无能的人,内心都潜藏着这两种焦虑

爱无能的人,内心都潜藏着这两种焦虑

爱无能的人,内心都潜藏着这两种焦虑

爱无能的人,内心都潜藏着这两种焦虑

当球被遮盖起来,蒙蒂小朋友“看不到”球时,对他来讲,球就“消失”了,他对球也就失去了兴趣,不会去寻找,仿佛这个球从来没有存在过。

而10个月大的拉菲,会一把扯开这块红布,因为他很清晰地“记得”这个球的“图像”,记得我刚才是在玩“球”!

爱无能的人,内心都潜藏着这两种焦虑

这个时候,他们脑海中已经形成了客体影像,但客体影像还不牢固,断断续续的存在着。

分离焦虑对他们的影响非常明显,他们会哭闹着祈求妈妈不要走。

当宝宝再大一些以后,他们会发展出更好的记忆和客体恒定性,那个时候他们会明白一个道理,即使他们“看不见”妈妈,妈妈也同样在那,不会离开自己,仍然会回来,他们的分离焦虑就会逐渐减少。

如果这个时候,父母为了不让孩子哭闹,随口忽悠他们,“妈妈一会就回来”,甚至直接偷偷跑掉,一次次地破坏这种信任感,就会给孩子遗留下强度很高的分离焦虑。

我有一个来访者,他每次出去旅行时,都会绕着自己的房子走几圈,确保房子存在。

回来后,第一时间就要去看自己的房子。直到看到房子好好的,没有被烧毁,没有坍塌,他才放心。

这个来访者无法在自己头脑中建立房子稳定的客体影像,产生了严重的分离焦虑,只能通过一遍遍观看确认,来缓解自己的焦虑。

如果以融合焦虑为横轴,分离焦虑为纵轴,可以从这两个维度把人分成四种类型:

爱无能的人,内心都潜藏着这两种焦虑

手绘,将就看看

低融合焦虑、低分离焦虑的人是安全型,他们容易与人亲密,并安心地依赖和被依赖,不担心会被抛弃;

低融合焦虑、高分离焦虑的人是痴迷型,他们渴望与人亲密,但总是发现、怀疑和恐惧另一半并不想达到同样的亲密;

高融合焦虑、低分离焦虑的人是疏离型,他们感到与人亲密是不舒服的,难以信任和依赖他人;

高融合焦虑、高分离焦虑的人是恐惧型,他们期待亲密但又恐惧亲密,只能享受忽远忽近的亲密。

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代表特征的人,我们分析了他们的模式后,其实都可以归入这四种里面。

1、“电话狂人”:

伴侣一不在身边就开始狂打电话,催促他早点回家,限制他在外面有自己的社交。伴侣需要随时报告自己的行踪,并不断证明自己爱她。

分析:痴迷型对融合的渴望非常强烈。当距离过远的时候,空虚的孤独感触发分离焦虑使她难以忍受。为了防御这种焦虑,“电话狂人”会使用哭闹、哀怨和黏人来逼迫伴侣随时和她在一起。

2、“月亮”:

只能与人保持固定的人际距离,不能太近,太近则触发融合焦虑;也不能太远,太远则触发分离焦虑。

你能看见他,但你够不着他。

他们就像月亮绕着地球运行一样,和人保持精准的接触轨道,恒定的疏远着其他人。

我有一个朋友,是一个富二代,他找了一个特别温柔可人的姑娘当老婆,婚后结婚生子,日子美满,看起来过得很幸福。

一次他约我出来喝酒,酒后谈到感情生活,他向我吐露了他的故事。

因为他自身条件好,长的帅又多金,很容易吸引到女生,他婚前婚后一直没断过约炮。

但他不喜欢去外面开房。他瞒着他老婆,在他们小区里又买了一套房,作为他的炮房。

他骗他老婆出差。夜深人静时,他就把约的姑娘带回他的炮房共度春宵。

因为两套房子都在一个小区,有几次他在地下车库,还碰到他老婆。

他老婆就很疑惑:你不是出差了吗?怎么还在车库里?

他就陪着笑脸找理由解释,什么行程改变啊,陪领导啊等等。

我问他,明明有更安全的方式,在外面开房就好了呀,你把自己搞这么危险干什么?

他说,离开老婆太远他心里面就觉得不安全,总觉得少了一点什么。但天天跟老婆在一起他也受不了,特别烦躁。

分析:“月亮”既需要客体的亲密,又逃避客体的亲密,属于高融合焦虑、高分离焦虑的恐惧型。

我这个朋友没有办法享受跟老婆持续的亲密,他采用出轨约炮的方式缓解融合焦虑;另一方面,他又不能离老婆太远,为抵御分离焦虑,他在同一个小区设置了炮房。

从防御两种焦虑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很容易的理解他这种看似矛盾的行为。

3、“彗星”:

我上一篇文章专门分析了彗星型男友。他们需要性来缓解他们的分离焦虑,在那个时候,他们显得特别温柔体贴,善解人意,使人忍不住想亲近他们,和他们共度良宵。

但之后,他们为了抵御融合焦虑,就要不断的逃离,一两个星期不接伴侣电话,装消失。

这让伴侣非常困惑,就在伴侣要遗忘他的时候,他的电话又打了过来,非常温柔的问道:嘿,今晚有空吗?

他们就像真正的彗星,一开始会绕行到接近太阳的位置,但是随后就突然转到外太空中。

分析:人类彗星会循环进出亲密且温暖的人际关系,体验周期性的温暖,伴随着自恋和性的满足,以及回避孤独感,就像一颗彗星进入太阳的轨道。

然而,他们早晚要逃离,过一会儿以后又绕回来。

他们具有高强度的融合焦虑和分离焦虑,采用周期性的“接近-逃离”方式来防御这两种焦虑。

这和“月亮”有一些不同,“月亮”采用的是固定距离轨道的方式,“彗星”采用的是周期轨道的方式,但他们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出于对两种焦虑的防御。

这是从客体关系角度来理解爱无能的人。在心理学界,还有另外一个角度,即鲍尔比提出的依恋类型。

鲍尔比认为,依恋是从我们婴儿时和父母相处中发展出来的和他人建立情感联系的方式,并由此影响了我们的一生。

根据依恋理论,人可以分为不同的依恋类型。

1990年,Bartholomew从婴儿的三种依恋类型出发,提出了成人的四种依恋类型——安全型、恐惧型、疏离型、痴迷型。

爱无能的人,内心都潜藏着这两种焦虑

你们可以看到,这四种类型与我上面按照融合焦虑与分离焦虑来划分是一样的,区别只在于维度不同。

Bartholomew划分依恋类型,是“回避亲密”与“焦虑被弃”两个维度来区分的,我是从“融合焦虑”与“分离焦虑”来划分的。

两种划分含义一致,只是从焦虑的角度去划分,涉及到人格层面更为根本和深层的部分。因为“回避亲密”只是一种行为,而防御“融合焦虑”是这种行为背后的原因。

最后我想说,有能力去爱的人,他们会建立什么样的爱情呢?

这种爱情不一定轰轰烈烈,平平淡淡中互相信任,相互依赖又彼此独立,能坐下来倾听对方内心深处的声音,给予最大的理解和共情,欣赏对方的独特,从不要求对方为自己改变,携手同行走过一生。

这可能是很多人期待的,就像《致橡树》里描写的那种状态: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最新测试

  • 倾诉焦虑绿帽心理存在主义叛逆EPDS亲密关系女人心理社会心理学正念负面情绪心理健康测试弗洛伊德悲观主义九型人格MBTI测试容貌焦虑治疗师九型人格心理测评系统依赖型人格亲子关系人际关系思维反刍霍格沃茨智力测试咨询师情商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