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楠是一个二胎妈妈,一个孩子两岁一个孩子5岁。她每天的生活几乎被育儿任务填满,日程表排的满满的。
从早上6点到晚上11点,马不停蹄地忙碌着,白天带小宝,大宝幼儿园放学后陪大宝玩游戏看绘本哄睡。抽空还要浏览育儿科普知识,小儿医学常识,护牙常识。一整天下来,头蒙蒙地,感觉身体都被耗干了。
米楠的先生工作特别忙,回到家几乎已经是晚上11点,有时候还经常出差,先生回家后,两人聊不了几句,就各自睡了。
米楠和先生有比较大的育儿分歧,先生总觉得家里有保姆和老人,米楠不需要那么累和紧张。但是在米楠看来,有很多事情是无法转接给他人,只能自己来,她希望被先生理解,但是两个人总是沟通不畅。
当所有人睡下,米楠感觉乱哄哄的世界终于安静了一会,但同时又感觉很孤独,内心常常也有涌起不安甚至恐惧的感觉,说不上是什么,但是难以放松。
我想,这样的情况,可能发生在很多家庭里。
育儿中的不安困难和焦虑,更像是妈妈们的专属焦虑,不过,在有些家庭里,承担育儿焦虑的,有时候也是那个家庭的爸爸,或者是奶奶,外婆。
01、育儿焦虑的影响因素
通常来说,当一个人感觉到环境有压力和不安的时候,会容易感觉到焦虑。
育儿焦虑其实是产后比较容易出现的一种状态。那么哪些因素可能会引发育儿焦虑呢?
养育任务繁杂引发的失序感
比如新手妈妈,从来没有养育的经验,尤其是在上学期间学习一直比较顺利的妈妈们,已经很习惯有序的生活状态,对于新生儿照料中的无序、混乱和失控是难以忍受的,这其中很容易引发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也会容易跟自己较劲。
不自觉对养育进行“KPI”考核带来的压力(由职场学习/工作模式切换到养育模式时的不习惯)
在养育中,如果妈妈/爸爸感觉到自己在大量承担养育责任和任务的时候,这时候会不自觉对自己进行“KPI”考核,会不自觉对自己在养育过程中的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进行考量。
但养孩子就像抽盲盒,并不知道自己抽取的什么,孩子的反应往往很难和预想的一致,以及短时间是很难像在工作中一样看到明显成效的,这时候也会容易产生无价值感,以及怀疑自己的能力。
缺少家庭有效的支持和帮助
打开养育这个盲盒后,一切都是未知的,当主要养育者往往独自面临这份养育任务时,就像是在旷野中行走,尤其是责任心越强的养育者,越容易感受到肩上沉甸甸的,更希望自己给与孩子完美的照顾和养育。
但如果这时候家庭难以给到支持,养育者本身就会感觉到压力巨大,这时候会更容易有无助感,会感到孤独无力、更容易焦虑,也会因此更容易关注养育中的负面状况。
养育者既往在“被养育经历”有过被忽略的体验
主要养育者如果在早期童年经历里被忽略,在情感体验中比较少被关注,往往会更珍视孩子的养育。
比如前文提到的米楠,在她年幼时,父母是双职工,常常把自己放在爷爷奶奶家帮忙照顾,而且父母常常吵架,米楠很少感受到父母的情感关心,米楠从小就渴望长大以后有一个温暖的家庭。
所以当孩子出生后,米楠打从心里想要尽可能地去满足孩子,尽可能充分地去陪伴孩子。但是两个孩子常常让自己感觉到精力不够用,左右为难。
02、养育焦虑袭来时可以为自己做点什么呢?
寻求家人/朋友/社会组织/机构等支持,减轻身心疲惫程度
养育不仅仅只是一件个人的事情,家庭、学校、朋友、可靠的托育机构,都可能是可以帮助我们度过难关的支持者之一。
当然这个过程中也许会考验到寻求帮助的对象是否可信赖,可以在经过充分观察后,再慢慢地允许外界力量介入,愿意且不放弃求助,是非常重要的。
愿意意识到自己累了,试着来允许自己进入“陪伴模式”,尝试慢慢放下“目标/KPI模式”
最近很流行“内卷”和“躺平”两个词,育儿内卷同样席卷着育儿界。
其实,孩子的成长是一个独特的经历过程,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不一样的,无论我们定的KPI是怎么样的,最后孩子的人生并不会按设定的来。
如果感觉自己很累、很焦虑,可以试着慢慢允许自己做一个“陪伴者”。
在陪伴的过程中,也可以花一点时间来陪伴自己,和孩子一起游戏,允许和孩子一起活在当下,活在此时此刻。
看见自己的需要是很重要的,我们的身份,除了是一个养育者(妈妈/爸爸)、家庭角色(妻子/丈夫)、社会角色,更是自己。
允许自己体验当下的生活,慢慢经验到“当我慢下来,这个世界不会倒塌也不会真的有危险”,也许我们会更平和地陪伴孩子。
尝试和另一半保持沟通,寻求理解和支持
一个人在焦虑时,会容易感受到脆弱、无助、无力,这时候对世界的体验是不安的、动荡的,就像是内心里有个无助的孩子一样,在这种时刻,往往更渴望被安抚,也渴望有人来告诉这个孩子“一切是安全的”,如果感到焦虑时,可以试着向另一半求助。
当然通常来说,这条求助的道路是很艰辛的,很容易被误解,或者被拒绝。但往往,这也是养育者内心非常渴望的。
就像米楠,其实她很需要先生来理解她的不安,希望可以在关系里看见她的脆弱无助,但勇敢地呈现脆弱和渴望,对米楠来说也是很不容易的。
在他们的夫妻沟通中,更常见的是,其实她想表达的是“我渴望和你多一些时间相处”,但往往脱口而出的是“你为什么总是回来这么晚,再这么晚你就别回来了”,当先生愤怒后米楠更难过、孤独和无助。
通常情况下,如果感觉到夫妻沟通有困难的话,也可以考虑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通过专业的支持和帮助来促进夫妻双方的良好沟通。
尝试经常自我肯定和自我激励
养育没有标准,更没有金标准,尤其是信息发达很容易被外界影响的当下,要在养育过程中“如如不动”是很难的。
因此可以试着经常阶段性自我肯定和自我奖励,这样,也会对自己的养育更有信心,也会传递“正面的力量”给孩子。
养育这条路,充满未知和挑战,但同样也是一趟新鲜的奇特的旅程,和孩子的缘分、爱的积淀,让人生更充盈。
愿每一个养育者,愿意慢慢允许自己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陪伴者”和“看见者”,“看见自己,看见孩子”“陪伴孩子,陪伴自己”。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1070191 人想测
立即测试
706038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690678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739137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684408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