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别人背后的基础是踏实的爱自己
作者:星辰西米露 2021-05-12 19:48:59 人际心理

有一种好人A,在别人没有要求他帮忙的情况下,主动帮了忙,别人没有感谢他,他就很生气,觉得别人不知好歹。

还有一种人B,他帮了忙之后,并不期待别人的回报,在帮忙的过程中,他感觉到开心快乐,被滋养,只要被帮忙的人因此获得了一些便利,得到了一些实惠,他就觉得足够了。

至于别人感不感谢他,要不要给他回报,他反而觉得不太重要。

从理性层面来看,我们会觉得第一种人A不够大气,这种“我帮助了你,你必须给我回报”的规则让被帮助者很不舒服,有意无意构成了一种强迫。

这种规则,A还不一定意识得到。他充满牺牲精神的去帮忙,付出额外的时间和精力,如果被帮助者没有按照他的设想给予回报,他就会很不爽。

这种不爽,不一定直接表现出来。有时会通过情绪和身体姿态,无意识的表现出来。给你的感觉就是他像个河豚一样,老是气鼓鼓的,莫名其妙的生气。但你确实又得到了他的帮忙,他这样生气,你就很内疚。

这样的模式多来几次,慢慢的,你就有点害怕他的帮忙。虽然你不一定能清晰的意识到,但你有种感觉,一旦他帮了你的忙,他就会不开心好几天。你内心的内疚感像火警一样不断被触发,你很难受,你想逃开他。

这就成了一种双输的局面。

另一种人B,没有这种“帮忙就必须有回报”的绝对化想法,他显得很大气,你愿意给他回报,他可以坦然接受,你忘记了感谢他或者你就是不想感谢他,他也不在意。

他好像是在帮你的忙,但好像又是在帮自己,因为他在这个帮忙的过程中,体会到快乐和满足,他借助于帮忙的过程,实现了对自己的滋养。

这是一种双赢的局面。

往深一层看,帮忙的本质,是对他人的爱。如果对自己的爱不够,勉强去爱其他人,这种内在的匮乏强烈的渴望被填满,由此对他人的回报,就带着一种强迫。

这是一种空心人,他们对别人的爱,我称之为空心爱。

总结一下,空心爱的第一条规则就是:我帮你,你必须给我回报。

如果真实的爱自己,这种爱满溢出来,自然就会爱别人。爱别人,是爱别人本身,既不期待别人因为我的好而感激我,也不期待别人因为我的好而改变。

你爱青山的苍翠,青山回以沉默;你爱大海的壮阔,大海淹没了你的声音,但你并不会因此生气。

爱别人背后的基础是踏实的爱自己,你的内在凝聚又坚定,别人的反馈可以影响你,但不会改变你,你坚定的走着自己向往的路。

所以好人A想完成到好人B的转变,并不是在头脑里知道这个道理就可以了,知道道理只是转变的开始,你要在头脑里放下对自己的评判,深深的爱自己,相信自己是值得被爱的。

用自体心理学的话来说,你的夸大性自体要发展成凝聚性自体。

爱别人背后的基础是踏实的爱自己

几年前,我在参加一个读书会时遇到了一位60岁左右的大姐。大姐热心善良,对一起读书的群成员非常关心,经常嘘寒问暖。

一次,群成员C在分享一个理论时,占用时间过多,被其他群成员一起攻击,C感到很委屈,后面连续几次都没有参加读书会。

大姐在微信群里对C表示了很多关心,希望C早点来参加读书会,希望她勇敢走出来。C后来又逐渐加入到读书会中,大姐很开心。

风水轮流转。大姐在一次发言中,被几个群成员粗暴的打断,说她太假。大姐很生气,问C觉得自己假不假。设想中,她当初那么大力的帮助C,C肯定会站在她这一边。

但C并没有正面回答她,把话题滑开了。大姐瞬间暴怒,指责C不知好歹,后悔当初帮助C,没想到C这么可恶。

可以说,当初她有多热心帮助C,现在对C的指责就有多恶毒。

当天的读书会结束以后,大姐还觉得很生气,第二天在微信群里转发了一篇文章,名字叫《有些人,不值得别人对她好》,发完群里一片沉默。

C比较柔弱,大姐在和别人争吵时,强迫C进行站队,其实对C施加了巨大的压力。而大姐之所以要求C站队,是因为她觉得我帮了你,你就应该给我回报。

不仅要回报,还必须以我要求的方式回报我。在那个当下,C只有站队到大姐那一边,大姐才能满意。

所谓的帮忙,对大姐来说,只是赚取道德资本的手段。当她觉得道德资本攒够了,就可以利用别人的内疚,来控制别人做自己想要的事情。

这是空心爱的第二条规则:我帮你,是为了控制你。

那为什么,空心人要去控制另一个人呢?

我们每个人在人际互动中都有所求,我们依赖别人,别人也依赖我们。

正常的人际关系就是这样,我们在互相需求中彼此需要,共同成熟。

不管是在喜马拉雅山脉雪洞闭关12年的丹津·葩默,还是独居瓦尔登湖边三年之久的梭罗,其实都没有离开人类社会。除了在独居期间的物质生活需要他人支持之外,他们在精神上也渴望着交流:一个在弘扬藏传佛教,一个写作传世名作《瓦尔登湖》,影响了无数人。

但对于空心人来说,基于他们内在的无价值感,他们觉得提出自己的需求是可耻的,他们羞愧于谈及自身需要,特别是人际关系中对他人的需要。他们觉得自己不值得,觉得自己不配。

需求一直存在,又无法张口明说,那怎么办呢?

最好的办法就是先帮助别人,积攒道德资本,引发别人心里的内疚。这样即使不用开口,别人也会在内疚的驱使下加以回报,主动过来满足自己。

这是空心爱的第三条规则:我控制你,是为了满足我的需求。

看完三条规则,我们看到空心爱的人活得多么拧巴。想要不敢说,拼命付出渴求认可和回报,得不到就暴怒。

健康的方式是怎样的呢?不因为自己的需求而羞愧,尊重自己的需要,勇敢表达自己的需要,即使被拒绝也不怀疑自己的价值,换种方式继续去满足自己。

他们的自体是凝聚的,爱自己也爱他人,敢表达也敢放手。

空心爱的人自体是夸大的,不爱自己也不爱他人,对他人的帮助带着强迫和回报的目的,羞愧于提出自己的需求,也没有勇气拒绝别人的要求。

怎么样才能从空心爱转变成实心爱呢?

这涉及到对自体的重建。爱是一种能力,爱不是一种总量有限的资源。你越爱自己,你就越能爱别人。

不要吝啬对自己好,把自己的需求往前提,不要总是排到其他人的后面。你不尊重自己的需求,其他人更不会尊重。

这很困难。空心爱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没有办法在很短的时间里把它填满。试着不断去表达自己的需求,只是去表达就好,并不期待一定有所获得或者一定有所改变。

你越能表达自己,你越不需要空心爱。因为真实的表达自己,本身就是一种自我关怀。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最新测试

  • 产后抑郁九型人格悲观主义桃花运思维反刍自闭症自卑职场心理社交恐惧抑郁症俄狄浦斯情结心理效应洁癖MBTI咨询师绿帽情节存在主义心理健康心理学依赖型人格心理医生性取向社会心理学心理咨询师焦虑症控制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