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做自媒体的朋友,每天都会看到各式各样的评论。
刚开始,她会陷入评论区出现的抨击性留言中,谴责自己。
她内心循环着一句话,“为什么我总做得不好。”
以至于,时常随着不同的评论不停改变自己的写文风格。
但是,她无法满足所有人的要求。也无法消除一些人无故的抨击。
索性,她把自媒体关闭一段时间。回归到生活中,重新调整自己心态。
正好那段空白期,让她离自己内心近了些,离无故的恶评远了些。
她说:“有些人只是单纯想发泄而已,我又何必自作多情的接招,认为是在骂我呢!”
其实,用他人的恶评去抨击自己的人,并不仅仅只是她。很多人,都会陷入到他人的恶评中,为自己贴上“没用、无能”的标签。
为什么呢?
如果只是“此刻”的恶评,是不会导致你给自己贴上负面标签。
除非,这个恶评,一直都存在你的内心之中。这个声音,曾经在你内心里无数次的循环,才会使得自己无法承受。
《自尊》的作者麦凯和范宁认为,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一个“批评者”。在一定范围内,批评者能够通过约束你的行为,让你避免危险,也会促进你不断追求完善。
但是,一旦超出范围,批评者的声音就会变成一种“病态批评”。你不再是用“批评之声”去修缮自己的行为方式、保护自己,而是用TA的声音去审判自己、打击自己。
就像,我朋友看到恶评时,她内心的批评者就会跑出来煽风点火。
TA会说,“瞧,你做的这件事多蠢,大家都在看你笑话。”
TA会说:“你永远都无法做得好,你这个笨蛋。”......
TA会让你听到所有“否定”你的声音,却从不愿意纪录你的优点或成就。甚至,你无法意识到TA的存在,认为这些“批评之声”就是你的正确认知。
你任由TA对你全盘否定,对此确信不疑,却看不到TA毁灭性的恶果。
你借助“批评之声”不断暗示自己:“没用、无能...”,久而久之,你的“自我价值”遭到严重的打击,完全否定自己。
没有无因之果,内在的批评者并不会凭空出现,而是在社会化前期由父母植入。
你可以回想一下:
当你学习爬行,开始四处探寻充满新奇的世界时,幼小的你还不懂得“安全”与“危险”之间的边界。
父母便会在这个过程中,给你制定规则:什么行为是危险的;什么做法是不道德......
当你做出“符合”父母期待的行为,会得到赞扬;做出“不符合”父母期待的行为,便会被批评。
这是一个很正常的成长过程,每个人内心中都会有一个“批评者”为自己设定边界。
但是,当父母在你犯错误的时候,将“行为”与“人格”等同起来,便会导致你形成“如果我做错了,就不配存在”的观念。
比如:你在大马路横冲直撞。
父母一把抓住你,指责说:“你这么没规矩,真是坏小孩。”这样的批评,不仅指责了行为,也攻击了人格。
导致你内在批评者的声音特别的“凶”,极具有杀伤力。
如果,父母只是教导你要遵守交通的规则,避免危险。或者,带着愤怒的情绪去表达“你当前的行为会导致危险性”。
只要你能够清楚的听到,父母教的规则是为了保护你的安全,父母的情绪是属于他们自己的。
那么,你内在的批评者都会比较温柔。
父母将行为与人格区分开,所以也不会导致你的自我价值感受损。
不过,在东方文化中,我们受到的教育总将“人”与“事”链接在一起的,这也是为何会出现很多人使用外界的批评去否定自己的因素。
我们无法修改过去对自己的影响。
但是,我们可以认识、了解过去对自己造成的影响。
用一个清晰的认知告诉自己,“现在的你有足够的能力去抵抗内在的批评,保护内在受伤的孩子。”
然后,主动为自己重建一个新的评价系统,抵消内在批评的负面影响。
宽恕过去,接纳现在
你需要警惕内心出现的“负面批评”。
如果,你现在看到这里,心理出现了一句:“没有效果的,我是不会有变化的......”
警惕了!这个声音就是“批评者”在迷幻你。
你必须对自己做出“我知道你很受伤,但不要怕,我与你同在”的承诺。
然后,去倾听批评者的声音,更像谁的声音呢?是源于什么原因导致TA一直批评你?
给自己空出一个时间,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全身放松做几次深呼吸,闭上眼睛去寻找批评声所在的“场景”。
这个场景可以是最近的、也可以是较远的......都可以,随着内心想要探寻的方向走去。
直到看见一个具体的画面,画面中有你和批评者。
你观察四周的景象,了解你身处何处?是在家、房间或者其他场景之中?
看到其他在场的人,细听当时的谈话。留意你的感受,无论是心理或是生理的。
现在问:“我那时在想什么?”
你对伫立在回忆中场景的自己,有什么想法?你如何理解当时发生的一切?什么是真相呢?不要急于得出答案。
现在问:“哪种痛苦或感觉正在影响我?”慢慢来,不用急着得出答案。
给自己时间沉浸在场景之中,细细体会当时的感受和想法,但不要做任何的批判。了解和看到事件发生的经过,便已经是一种治愈。
最后告诉自己:“你犯的每一个错误都是当时可以能够做出的最佳决定。”这是你该释放过去的时刻了。
你需要不断地重复这句话,慢慢去宽恕自己、渐渐挣脱悔恨过往的束缚。
与过去和解,才能够真正接纳现在的你!
称赞你自己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是我们从小习得的名言,也刻印在我们的行为习惯上。使得自己一想到进行“自我夸赞”时,便会自动联想到“不好”的后果。
现在,该是时候让你欣赏自己闪光点了。
拿出一张白纸,把自己当做一个“他者”。
如果“你”是“你的好友”,你觉得这位朋友有什么优点呢?
写的过程中,多用近义词、形容词和副词进行润色修饰,删除贬义词,使用褒义词,避免使用“含混不清的赞扬”。
在描述优点时你需要全身心投入,这样才能遏制你将优点轻描淡写、一带而过的习惯。
比如:活泼开朗,你可以改成,“我是群体的气氛担当,能够随机应变地展现幽默,让大家开心。”
独立自主,你可以改成,“在关键时刻,我能独当一面不靠别人。我坚信自己强大的内心可以帮我渡过各种难关。”
......
曾经,你大肆渲染自己的不足之处。现在,你应该为优点花费相同的时间以示公平。
穷尽赞美之辞吧!
就像你正在给一个真心喜爱的人写推荐信一样,你真心企盼TA能够成功。
恶评,与你何干!
这个世界,每个人要面对的课题不同,每个人都自带着自身经验去评价另一个人。
你可以把这种经验,当成一块屏幕,它会受到心情、认知、经验、需求的影响。
当一个人受制于表面的屏幕,去评价你时,即使他们认为看到真实的你,实质上也是模糊不清的。
没有人的批评是完全客观的,所以你并不需要认为针对你的恶评都是对你准确无误的评价。
有时,你可以带着好奇的眼光去看这块屏幕。当你看着屏幕另一边的人敲打出恶意的批评时,可以自问:“这个人的屏幕上显示了什么?竟让他对此愤怒。”
但是,不过他们的屏幕显示了什么。请记得,这都与你无关!
祝好!
参考文献:《自尊》马修·麦凯/帕特里克·范宁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691659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49845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620166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94704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158490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