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很多朋友来咨询孩子的心理健康和行为问题, 除了个别年龄较小的孩子,很多都是因为孩子的学业受到"影响"了, 父母才来咨询他们上初中, 尤其是高中, 甚至刚上大学的孩子的抑郁,焦虑问题。
难道心理健康问题都是到了初高中才突然发生的吗? 当然不是。那为什么很多父母没有早点发现和注意到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挑战而及早寻求专业帮助呢?
本篇小短文概括性的给做父母的"提个醒", 注意孩子各个成长阶段的主要问题。当然, 每个孩子都是个性化的成长过程, 具体到您家的孩子,还是需要专业人士具体评估, 寻找到符合孩子的个性化思路和方法。
先让我们看看人生的第一个阶段: 大约是从出生到小学以前。如果细致的再分一下, 可分为上幼儿园之前和幼儿园阶段。
这个阶段是一个孩子与父母建立依恋关系(Attachment), 和父母与孩子建立纽带关系(Bond)的重要阶段, 而良好的依赖/纽带关系是建立长期良好亲子关系的基础。
同时也是孩子进入他们自己的"人情社会",-幼儿园, 锻炼和适应"社会生活"的人生初体验阶段。所以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打基础"。由于他们大脑发育完全在初始阶段, 情感认知相对简单和幼稚, 需要避免极度的心理创伤,所以父母在带领和帮助他们在“自我-家庭-社会"的发展中所起的角色就显得非常重要。
第二个阶段在从孩童时期到小学毕业以前。需要注意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习惯的建立(包括自我独立学习和生活的习惯),自信心,自尊心和韧性(Resilience)/逆商(Adverse quotient)。根据孩子天生的性情/气质,性格, 父母的性格及对孩子的预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文化等情况,适当和有目的的种下一些你想要它们以后生根发芽的”种子”, 并创造"引导性的空间",让他们"自由"成长。
培养孩子的这些素质需要三个基础。第一, 父母的自我审视/认知, 甚至妥协与改变;第二, 花时间投入(自推娃容易很多);第三,需要父母真正理解孩子/青少年身心发育的过程和可能出现的"问题",保持最大程度的耐心。
在上面这两个阶段中, 常见的精神心理问题包括神经发育障碍类障碍,比如自闭症,多动症,抽搐症, 选择性缄默,学习障碍,焦虑, 以及一些行为问题。
无论父母有什么样的焦虑,都建议不要把你的情绪和焦虑展现在孩子面前(多数父母都明白,能做到很难), 需要自己多做功课, 并寻求专业人士的咨询和帮助。
第三个阶段是初中, 一个艰难的过度阶段。孩子进入青春期后会在情感,行为上开始慢慢远离父母, 更喜欢与同龄的孩子接触和玩;不再展现出孩童时代的天真, 开始有自己的”秘密”, 以及程度不同的叛逆行为,学校/小朋友间的霸凌开始变得严重。对于控制欲比较强的父母, 会感到失落和无力,有时会因此和开始逐渐叛逆的孩子产生争执。
如果父母不了解这个阶段孩子心理的特点和挑战, 并刻意做出合理的调整和妥协, 并在不能改变孩子行为的前提下改变自己的一些不合适的风格/习惯而强迫孩子接受和顺从, 可能会严重影响亲子关系,引发今后高中, 大学中更多的心理健康和行为问题,家庭矛盾, 甚至破裂。
这个阶段是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 是孩子从几乎100%的依赖父母向高中的更多独立, 一直到18岁出去上学, 进而100%的独立,体验社会的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聪明和灵活"的父母会”选择性的, 刻意的”, 逐步放手, 让孩子慢慢的学会独立。但这个过程有时是非常"痛苦"的。
对于那些"直升机父母", 完美主义者, 或控制欲很强的父母, 还有那些期望孩子"必须"上”藤校, 清华, 北大”的父母, 他们在潜意识中不愿意看到孩子的“任何失败和挫折”。更不愿意在潜意识层面,面子上,社交和朋友圈子中,看到自己家的孩子被别人家的孩子比下去。
虽然做父母的心情可以理解, 但同时父母也需要明白”没有现在的失败和挫折,也许会意味着, 孩子以后很可能不会,甚至不知道如何在心理上接受和处理更重大, 不可预期的更"关键"的人生"挑战和失败”。
“智慧"的父母会”刻意”让孩子早点经历失败,小的失败, 并在孩子摔倒的地方扶起来,从而锻炼孩子的在逆境中生存/生活, 爬起来的能力, 从而避免在以后关键人生时刻的失败;或者即使失败了, 也知道如何处理和应对, 从而走出困境。
前面三个阶段, 多数父母一般情况下对孩子还是有一定程度的掌控。哪怕在初中阶段面对孩子的叛逆和其它慢慢开始出现的学习、 行为问题,很多父母也可以通过"强迫"和"帮助"的手段保证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行为在"可控的范围"以内, 所以有些父母不会去寻求专业诊疗。但对父母真正的考验, 问题集中爆发的往往是下一个阶段。先让我们看一下, 美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
在2-17岁年龄组中:有9.4%,大约6百万孩子患有多动症;7.4%,约4.5百万有行为学问题;7.1%有诊断的焦虑症;3.2%的被诊断为抑郁症,大概有2百万。
青春期之前,男女患焦虑的比例相近。过了青春期之后男女比例为大约 1:2 (7.7% vs 15.9%)。接受治疗的青少年比例大概是, 78.1%抑郁症, 59.3%焦虑症, 53.5%行为问题。
第四个阶段高中大学阶段。孩子在藤校、北大、清华等精英教育理念的十几年如一日的环境中成长, 已经习惯了要“展现出"父母言谈举止中"期望"的”阳光, 美丽/帅气的优等生”形象(在美国亚洲的孩子往往被称为Model students)。他们有时会下意识的掩饰自己的负面情绪, 焦虑, 避免父母的"失望", 而在现实中压抑自己的感受, 不知道如何”退一步海阔天空”。
很多的孩子因此在学业和社会人际关系中显得“刚性有余, 韧性不足”。这样的孩子往往在顺风顺水时很风光, 但在逆境中可能缺乏勇气和韧性。这里所说的韧性就是一种理性的接受失败和挫折的 “逆商”。父母面临的思考和孩子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能在离开学校进入社会后继续成为强者, 规则的制定者, 并感受到自我实现的价值感和强烈的人生幸福感。
这个阶段是精神心理问题和孩子与父母冲突的高发期。面临马上要考大学的压力,尤其是在父母的"逼迫压力"下, 亲子矛盾可能会进一步恶化, 甚至很多孩子会出现心理"崩溃"。
刚刚上大学的孩子"成人"在离开"衣来伸手, 饭来张口"的家庭环境,以及习惯了在父母"帮助和督促"表现出的"优秀", 在面临独立生活, 完成学业、 爱情、 朋友关系等人生阶段性问题时,往往会出现很多精神心理问题, 甚至"辍学, 自杀"。
对于成长在对精神心理健康习惯性和非科学观的“污名化"的大环境下的父母,往往在这个时候才不得已去寻求专业帮助。很多时候已经错过了干预/治疗和改变的最佳时期。
孩子的心理健康不是等到出了问题才想起来寻求帮助。更多的是需要清醒和理智的父母了解孩子心理是如何成长的, 各个时期的不同特点,有准备的去和孩子一起成长。
预防是最好的治疗!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720286 人想测
立即测试
716627 人想测
立即测试
728773 人想测
立即测试
9796948 人想测
立即测试
708584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