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解读《可爱攻击》与情绪系统和奖励系统有关
作者:0时差 2021-03-09 12:41:17 心理百科

我有一个朋友非常喜欢咬自己的男朋友,不是咬特殊部位,是真的抓住软软的地方就想狠狠咬下去的那种。男朋友很痛,问我朋友是不是变态?

后来,我查了资料,我发现!!原来是人们看到可爱的东西,就想咬他。明明是吐槽,其实是秀恩爱???

你们见到可爱的东西是不是这种反应?

比较可爱时:这个也太可爱了吧!

特别可爱时:妈呀,呜呜呜,受不了了,怎么会有这么可爱的家伙

爆表可爱时:来,让我一屁股坐死它吧!

这三种情况在心理学上有分类,第一种被称作积极评价(Positive Appraisal),第二种被称作情绪淹没(Overwhelm),第三种被称为可爱攻击(Cute Aggression)。

科学解读《可爱攻击》与情绪系统和奖励系统有关

当我们遇到非常可爱、可爱爆表的事物时候就会出现“伤害它”的外显行为,这在心理学上叫做“可爱攻击(Cute Aggression)”比如说捏捏它啦,用超大力去拥抱它啦,还有像我比较变态地咬男朋友啦,还有什么咆哮、沉默不语、咬着牙、握紧拳头的奇怪表现。

这种情况并不少见,2018年的一项研究显示,64%的人有过“太可爱了吧,好想捏爆它”的想法,74%的人捏过小动物的脸;60%的人捏过小宝宝的脸。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们的大脑见到过于可爱的东西,爆表了!!只好开启攻击模式。

那究竟什么是可爱?

我们大脑通常会认为“幼崽”的长相是可爱的。当幼崽的特征被放大时,比如我们人工将大眼睛、原脸庞这种特征加重时,大脑就会判定它是可爱的;而将眼睛缩小、脸庞变得有棱角,判定为不可爱的。

科学解读《可爱攻击》与情绪系统和奖励系统有关

我们的积极情绪会随着可爱的程度飙升,越可爱,我们的积极情绪就越高。以上提到的三种情况,就是积极情绪随着可爱程度递增的表现。当大脑觉得已经积极到自己无法处理的地步时,就会通过相反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感受。

这被称之为积极情绪的二态表达模型(Dimorphous Expressions of Positive Emotion),就是当我们的情绪到了极点、感到失去控制时,我们会用相反的外显行为去发泄。

像是看到可爱至极的小奶猫,想要用自己单身多年的火箭手,撸到它炸毛发电。

科学解读《可爱攻击》与情绪系统和奖励系统有关

积极情绪的二态表达模型

(Dimorphous Expressions of Positive Emotion)

加州大学教授 Katherine Stavropoulos 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给出了另一种解释——这很可能是一种警告,在提示我们不要过度沉溺于可爱。因为让你感受到可爱的往往是没有什么生存能力的幼崽,如果我们过分沉溺于他们,我们就没办法离开他们去做一些真正可以保护照顾他们的事情。

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会体验到这样的极端情绪。只有那些面对可爱事物汇报“不知所措”的人,才更有机会体验到。

一项发布在《心理科学》(Psychological Science)杂志的实验证明,可爱攻击确实有着一定的大脑基础。心理学家推测,这可能涉及情绪系统或奖励系统,或与两者都有关系。

实验人员向被试展示了三组图片,更可爱的婴儿(通过人为操作,使其眼睛更大,脸更圆)、正常的婴儿(无操作),不太可爱的婴儿(通过人为操作,使其眼睛缩小,脸变方)。同样也展示了相对可爱与相对不可爱的动物图片。

科学解读《可爱攻击》与情绪系统和奖励系统有关

研究人员通过人为操作,使图片的可爱程度发生变化

被试观看图片时,研究人员通过电生理学(ERP)观测他们的脑部变化。在他们看完图片后,进行行为评分,即对自己的感受打分,选项有“有可爱攻击的冲动”、“感到不知所措”、“想要照顾它们的感觉”。

研究发现,那些报告“有可爱攻击的冲动”的人,在观看可爱图片时,会出现和积极情绪、奖励刺激相同的脑电波变化。也就是说,可爱攻击确实与情绪系统和奖励系统有关。

科学解读《可爱攻击》与情绪系统和奖励系统有关

这是心理学家们首次测量到可爱攻击的大脑基础,但是是如何联系的,还需要进一步实验。

所以,当你产生想要蹂躏女朋友、男朋友的时候,真的就是因为被可爱到无法自拔,大脑已经短路无法工作了。

但是在蹂躏之前,务必要征得对方的同意,并且注意自己的手劲儿哦。

科学解读《可爱攻击》与情绪系统和奖励系统有关

References:

[1] Aragón, O. R., Clark, M. S., Dyer, R. L., & Bargh, J. A. (2015). Dimorphous Expressions of Positive Emotion: Displays of Both Care and Aggression in Response to Cute Stimuli. Psychological Science, 26(3), 259–273.

[2]Stavropoulos, K. K., & Alba, L. A. (2018). “It’s so cute I could crush it!”: Understanding neural mechanisms of Cute Aggression. Frontiers in behavioral neuroscience, 12, 300.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 心理效应心理强迫症产后抑郁安全感叛逆期心理健康测试心理咨询绿帽癖聊天情商测试自闭症智力情绪管理职业性格亲密关系社交恐惧悲观主义冥想九型人格心理咨询易怒症偏执型人格恐惧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