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推荐一本书,资深心理咨询师张沛超的新书《我的内在无穷大》。
认识自己有多重要?几千年前古希腊奥林匹斯山上的德尔斐神殿里有一块石碑,上面写着“认识你自己”。
人生一切迷茫与困惑的解药,就是不断地认识你自己。
我们一生的际遇,除了外部条件影响外,更多是由我们所不知道的自己去选择和创造的结果。
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越深,对人生的规划就越清晰。
但是,我们很难认识自己。也从来没有谁教过我们认识自己。而这本心理学书籍就可以帮助你更好地认识自己。
作者张沛超是国内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自我探索心理课,获得了赵旭东、申荷永、钟朱建军、曾奇峰等众多心理学大咖的推荐。帮助你突破关系束缚、卸下防御伪装、修通情绪困扰、找到自我价值。
愿你能做自己的知己,找到生命的原动力。
有这样一个实验:在一张纸上写下对“如何界定你自己”这个问题的回答。比如你是一个公司的副总,是两个孩子的父亲,是某某的老师,是某个协会的会员等,你可以尽情地列举,如果有足够的耐心,你甚至可以写满一整张 A4 纸。
写完后做什么呢?接下来依次说“我不是”。你要用心体会当你说“不是某个公司的副总”时的感觉。如果你觉得这种感觉过于短暂以至于感受不到,那你可以重复几遍某一个“我不是”,直到有感觉为止。
你可能会出现某些情况。比如当你说出“我不是某某的儿子”很困难时,你要看看它难在哪里,如果有不舒服,看看那是一种怎样的不舒服。如果你实在没有办法执行每一个“我不是”,那就保留几个核心的标签,比如“我是某某的儿子”“我是某某的父亲”等。
最后,看一看你最终在这张纸上留下了哪些标签?哪个标签是你觉得万万不能少的。
这个实验有意思的地方在于,撕掉标签的过程极其痛苦,但经历了这个过程,你也就能清晰地察觉到什么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以及无论如何都割舍不掉的。
不“知己”谈何自在
一个人若是对自己没有足够的了解,坏处显而易见。最严重的是,你会在自己看不见的地方和自己“打架”。如果一个人的生命能量都消耗在“内斗上”,那用来“开疆辟土”的精力就屈指可数了,更别提实现自由以及富有创造性的人生了。所以,在了解自己方面的投资,无论多少都不为过。
认识自己为什么很难?我们应该怎样突破人际关系的束缚?如何卸下防御的伪装,做最真实的自己?又有哪些途径可以让我们找到自我价值?这些都可以在《我的内在无穷大》这本书里找到答案。
这本书的作者张沛超是一位有着十几年从业经验的资深心理咨询师,对于人心和人性有着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本书用很大篇幅讲述了如何“向内走”认识自己,做自己的“知己”——看清自己的本心以及了解自己的精神需求。
但是,不得不承认,认识自己、做自己的知己是一件非常困难,并且需要付出很多时间、精力、心思和勇气的事情,最重要的是,要对自己诚实。
了解自己的途径
虽然“知己”不易,但途径有很多,观察自己身边的人以及自己与人相处的模式就是很好的途径。比如,在一张 A4 纸上画同心圆,把与自己关系最密切的人的名字写在最里面的一环;把和自己的关系仍然很亲近,但比第一环中的人稍微远一点的人的名字写在第二环,以此类推,可以多画几环。然后在下边列一个表格,想想自己和对方有哪些地方相似,有哪些地方完全相反,然后写在表格里。当你将这一系列动作做下来,你就能从他人身上发现自己的轮廓了。
当然,事情不会这样简单,很快,你就会发现,很可能某一个和你关系非常紧密的人,你却认为自己和他(她)毫无相似之处。比如,你的父母为人特别吝啬,你想和他们完全相反,所以你对朋友特别慷慨,所有人都夸你,说你和你的父母完全不一样。这时你要考虑一下,有可能你对自己并不慷慨,甚至比父母还要吝啬。
完全相反的特质仍然是一种深刻的认同,而且,通常这种特质可能与你的意识层面完全相反,而你的无意识照单全收;也可能你对待别人时完全相反,对待自己时则与对方一模一样。所以,绝对不要忽略我们不想认同的人的力量。
在不喜欢的人身上探索生命的片段
作者在讲到防御这个概念时,说到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我们会用投射加工这个世界,让世界看起来是我们熟悉的样子。比如一个人和一个异性交往,并在交往的过程中渐渐地失去耐心,甚至产生了强烈的反感,那他可能就会切断和这个人的关系。然后换一个人交往,可过不了多久,他却发现对方的一些生活习惯,乃至一些不容易留意到的细节,竟然和旧人相同。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我们的心里储藏了一些对于我们重要的人的模板,我们每天都在用这些模板观察、探测、接触其他人。
正因为这样的投射机制,我们才会觉得每天一觉醒来,发现这个世界仍然是连续的、熟悉的,这就是内稳态和舒适区。可是,如果我们想发展自己,其实需要不断地破坏自身内在的稳定。
人的内在真的很复杂,但通过投射,我们可以找到不同层面的自己,这就是投射的积极方面。所以作者主张要多和不同的人进行互动,因为和不同的人互动会获得不同的投射,从而外化自身内在不同的部分。你的内在变得越来越丰富,你能见到的自己也就越来越全面、真实。当我们的内心慢慢有了勇气后,可以尝试和那些我们原本不喜欢的人接触。
为什么会不喜欢他们?是因为他们投射了我们人格中的黑暗面,或者说他们投射了我们的阴影。阴影也是我们的一部分,如果要更深入地认识自己,并且想通过这样的认识尽可能地走向圆满,我们就不能把自己的阴影置之不顾,要学会主动走向那些我们反感、排斥的人。当你迈出这一步,尝试与那些你排斥的人相处时,你要留意自己的内在有什么东西被激活了,你的内在有怎样的变化。
这是一个由舒适区向不舒适区迈进的过程,这种迈进势必会使内在发生调整。而通过观察我们对待这个调整的方式,可以反推出我们的内在还有什么。所以,当一个人的内在逐渐变得强大时,他可以接触的人会逐渐变多,这种与人接触的过程,就像是在茫茫人海中,不断寻觅自己的人生片段一样。
我们的人生被种种因素所局限,但人本身拥有无限的可能性,只有去不断尝试那些可能性,我们的路才会越走越宽、我们的剧场才会越来越大。
如何读懂自己的情绪?
恐惧、焦虑、脆弱、绝望、悲伤等负面情绪如何影响我们的行为?我们要如何转化自己的情绪,找到解药?当我们读懂了自己的情绪,我们的内在世界也将变得光明,我们的情绪也不会再轻易地被他人左右,我们的行为、处世方式也将变得更加得当。
作者在临床观察中发现,烦的背后通常是怕,甚至可以说几乎全部都是怕。一般来说,烦背后的怕有两种,第一种是怕必须做而不想做的事情。所以这里的怕,是指看不到自己不喜欢做的这件事情的尽头,害怕自己要一直这么做下去。第二种是怕做不了想做的事情。我们内心有想做的事情,但眼前的处境似乎看不到做这件事的希望,我们担心自己永远没有机会去做那件事。
和这两种比较原始的怕相比,稍微深层一些的怕是担心失去与重要的人的联结。有这种担心的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人在这一点上比较极端,必须要和熟人待在一起。另一类人则可以暂时与亲密的人分离,但他们总担心对方对自己的感情不在了,不爱他了。
愤怒的背后是脆弱。除了外显的“盛怒”之外,有一种怒比较隐晦,不仅当事人自己不见得有所察觉,身边的人也不容易察觉,这种怒叫作“郁怒”。“郁”是抑郁的郁,这种愤怒你看他的表情不一定能看得出来,除非你对气场比较敏感。
一般来说,愤怒大多指向别人,其目的是向别人传递一种边界警示信号,是一种领地保护意识的体现。但也有一种愤怒指向自己,它是一种自我憎恨,自我憎恨在达到一定程度时,可能就会变成自我攻击。
愤怒的背后往往是脆弱。如果我们想少生气,单靠念着一些咒语,如“莫生气”“难得糊涂”等,其实并没有什么用处,一定要用心修复自己的脆弱之处才行。如果我们想克服脆弱进而避免愤怒,就要承认和接受这一点:我们的生命的确比较脆弱、我们的心理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健康。
指责的背后是绝望。指责往往和愤怒相关,人的愤怒很容易引出指责,但指责比愤怒更加外显,它的杀伤力以及后坐力也都比愤怒大得多。往往一个指责别人的人,他的内在也很绝望,而绝望往往会伴随悲伤,因为习得性无助,每一次希望都会破灭。
悲伤是可以有力量的。我们在生活中其实会不断地面临各种丧失,这些丧失体现在方方面面。悲伤很重要,体验悲伤是一种能力,能感觉自己的悲伤,并且把自己的悲伤整合到自己的人格中,也是一种巨大的力量。我们需要建立正确的悲伤观,并且要给自己一定的时间舔舐伤口,每一处伤口的愈合都需要时间,每个人都需要属于自己的疗伤时间。
每一种情绪都是一种语言,而且就像是语言存在各种从句、虚拟语气等语法一样,情绪通常也不会单独出现,所以如果我们真的想读懂自己,就需要琢磨自己的语法。
活出新生是一个不断做减法的过程
你认为什么东西是有价值的,你的信念是什么,哪些事情被你视为是有意义的?
这些问题看上去似乎很难,但你只要观察自己每天在做些什么就可以了。哪怕你说,我不是很情愿做这个,做这个是因为别人让我做的,你每天都因工作疲惫不堪,但只要你每天都在做,也代表你的内心深处仍然觉得它是有价值的。这样的发现是不是很让人惊讶?而本书的作者能带给你的生命启示远不止这些。
回到文章开头的实验。与其说标签像是一个便利贴,不如说它像是脐带、胎盘,你与它不分你我,血肉相连。所以,撕掉某些标签真的很难,哪怕只是在心理层面上的撕掉。撕掉标签的过程,其实也是寻找生命价值的过程。而当你找到了自己生命的真正价值所在,也可以说,你冲破了枷锁,获得了新生。
活出新生是一个不断做减法的过程;是一个抛掉不适合自己的规条、撕下不适合自己的标签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接纳新事物、不断整合的过程。如果撕掉了所有的标签,我们还剩下些什么呢?
从事心理行业需要每天观察人心,体会人性。作者张沛超说最大的感受是:每个人的内在都深不可测,各有各的“无穷大”,而且每个人的无穷大都是不可比较的。而当我们了解了自己的“无穷大”后,自然能安享内心深处的“小自在”。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653855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91672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614015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64529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677790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