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边缘性人格障碍?
作者:黄贝尔 2021-01-21 18:43:52 心理百科

人类的性格特征,就像是大自然里的各种气候特征。也许人们能把它们归类、分析甚至预测,但免不了会被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惊吓到,又或者对自以为了如指掌的天气变化所感到意外。人性的复杂和不确定性给这个社会带来的各种冲击,真的不亚于自然界每天制造的各种湍流和暗涌。

几天前英国皇室的哈里和梅根大婚,再一次让人们想起了那位逝去的美丽王妃:戴安娜。然而很多的迹象表明,她本人是有着比较严重的性格甚至行为障碍的,很多书籍和自传体中,记录了她的一些特征性的行为,包括:厌食、情绪摇摆、行为鲁莽而冲动、可能的自我伤害行为。而牛津大学去年出版的一本书里,则直接指出她可能患有“边缘性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简称BPD(Stanley & New, 2017)。

什么是边缘性人格障碍?

什么是边缘性人格障碍?

“边缘性”是一个非常到位的形容词,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拥有这类性格特征的人,经常处于危机状态,经常有情绪的波动,经常一下子好辩激动,转眼间又忧郁哭泣,情绪总是在两个极端(边缘)之间徘徊。同时,也可以把他们理解为性格特征非常另类,偏离于大众群体,游走在社会情感边缘,经常得不到关注和理解的一群人。

大家可以试着想想,自己周围是否存在这样一个群体:这群人既依赖与你,同时又充满敌意。他们有时会相当依赖与自己亲密的人,但当其依赖无法满足时,则表现强烈的愤怒,进而难以维持深度亲密的关系。当身边人给予他关心呵护,使之有安全感时,容易将旁人理想化;但当身边人的付出无法符合其需求时,便对之充满无理的愤怒、嫌恶与批评。

什么是边缘性人格障碍?

在另一个极端,他们又害怕被所依赖的对象背叛,有时特地激起对象的生气愤怒,或率先背叛对方,以测试对象的容忍程度,当对象果真离开后,他们则陷入极大的情绪混乱中。有时自己会强化一种认知:“这个世界无人可信赖”。这个群体比较缺乏自我认同,有空虚感,可能存在极端行为,如自残等。这也导致他们的生活或事业容易遭受极大影响,导致无法实现自己的能力。

边缘性人格障碍如何下诊?

读完上文的话,很多人可能都会说:哎呀!我身边那个XXX就是这样的性格啊!确实。边缘性人格障碍并不是一种罕见的心理和精神问题,反而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在亚洲群体中,BPD的发生率1~2%左右,女性约为男性之二倍。而在一些西方国家,这个比例有可能接近4%。

美国精神医学会出版的精神疾病诊断手册(DSM-V)里,归纳了以下九项症状,如果符合五项以上,便是诊断BPD的主要依据之一:

臆想被人抛弃,且无法忍受被人抛弃,一旦发生,会有激烈反应。

极端的思考模式,非黑即白,过度理想化,易造成人际冲突。

有自我认同障碍,自我认同感低,影响社交和人际关系

情绪低落时,会有自我伤害及放纵的行为,例:飙车、疯狂购物。

可能借助轻生、自残等手段伤害自己或威胁他人。

不合时宜的爆发愤怒情绪,或对愤怒难以控制。

情绪失控时,忧郁或焦虑的情绪会持续数小时。

害怕孤单,经常有空虚感。

在事情或关系的变化中,出现与压力有关的妄想,或严重解离性失忆现象。

综合上述信息,在看看周边的朋友和家人。不难发现,拥有类似性格特征的群体并不在少数。而他们可能是密不可分的挚友,也可能是朝夕相处的家人。偶尔从他们口中说出带有攻击性的话,让人感觉错愕不已,仿佛眼前的人一下子变得陌生起来。其实,边缘性人格患者的内在人格结构相当不稳定,所以根本没有真实的自我。与其说他们偶然会让别人有陌生感,不如说患者与他人相处时,本身就很难用客观、恒定、稳健的态度去处理关系。专业术语上,称之为缺乏“客体恒定(object constancy)”的感觉。

什么是边缘性人格障碍?

谁会罹患边缘性人格障碍?

既然这是一个被学界认定的心理疾患,那么它的成因来自于何方呢?非常大量的研究表明,BPD的成因,与患者早年生活经历中的一些负面因子,如重大挫折、创伤、遭受虐待、被遗弃、丧亲,甚至包括被父母过度严厉的管教与保护,都有密切的关联。

在以上这些因素中,诸如创伤、虐待等,容易导致创伤后应激反应(PTSD),若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所导致的复合型创伤会给当事人的心理与人格造成深远的影响,因此,在很多情况下,PTSD和BPD的一些表象特征,是类似甚至重合的。同时,有很多研究表明,基因遗传,在BPD案例里占了相当重要的比例。多项研究的数据证明,有42-69%的BPD患者,受到家族遗传基因的影响,而这也说明另外58-31%的患者是由于后天环境和其他因素导致的。因此,在一个宏观范畴上,可以认为边缘性人格障碍的形成,是基因与次等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所有的后天环境因素中,有一个非常容易被忽略的,那就是“父母过度严厉的管教与保护”。自上世纪80年代起,就有很多研究提出了一个观点:过度的管教,以及超乎孩子需求的保护,会导致成年后严重的性格障碍。由于父母的干预和权威感,像个直升飞机一样常年盘旋在孩子头顶,这类父母也被叫做“直升机父母(helicopter parents)”。这种管教模式的存在,会让孩子逐渐无法清晰感知自己的情绪。例如,也许自己情感上准备好了要去应对一件事情,然而父母立即插手干预,把孩子原本在精神上和应对策略上的准备完全打压下去。因此,孩子完全不知道应该如何应对生命中应有的挑战与压力,也不知道应该如何去正常响应一个普通人的请求、疑问、质询、猜测等正常交流方式。

什么是边缘性人格障碍?

至于身体的虐待、情感的虐待(忽视、贬低、人格攻击)等,更体现了孩子所处生存环境的基本功能失调。也会成为诱发成年后边缘人的重要因素。

关于边缘人的误区和治疗方案

人们对BPD的忽视和误解,长期以来一直都存在着。由于边缘性人格障碍的表现形式,往往对最亲密的人是具有伤害性的,因此人们容易持着非常主观的看法,去做出应对,进而误解越来越深,关系恶化。常见的误区有哪些呢?

“你无理取闹!”

BPD患者在情绪爆发时,自己往往经历着比外界想象更大的痛苦。他们以一种看似扭曲的观念看待周边的人和事,其实也用同样的观点在看待自己。

“自己好好调节一下就行了!”

如果一个人被诊断为边缘性人格障碍,他的自我认知、自我把持能力、甚至自我约束能力都会很薄弱,甚至在情绪来临时,短时间内无法靠自己的力量振作起来。也就是说,人们不应该去期待他们自救,而应该引导他们去寻求治疗,并学会为自己的言谈举止负责。

“你这性格没救了!”

BPD绝对不是无法挽救的绝症。通过恰当的治疗,给予充足的时间和耐心,患者可以在极大程度上回复自我认知、社交能力,甚至本有的专业技能等等。

BPD的治疗,对于心理治疗师来说,其实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边缘性人格患者的内在认知结构相当不稳定,有时根本无法表现真实的自我。换句话说,患者的自我都是透过客体对患者的反馈所堆砌而来的,而且有时他们只能接受正面的评价,高度排斥负面的评论。也就是说,当患者听到外界的溢美之词,就会认定是自己的才能或成就使然;如果感受到负面的情绪,那一定就是别人妄议或加害。所以这类人通常只会责怪别人,绝不会责怪自己,而且判断事情的标准,全凭自己的主观感受,一点都不给旁人客观分析的余地。

BPD患者长期面临着自我与人格的整合失败。在治疗手段上,要具备很好的技巧和准备长期与他们相处。

什么是边缘性人格障碍?

首先,对他们进行认可,高度肯定他们的存在和价值,绝对不能一味地对他们说:“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应该、什么不应该……”

第二,高度的同理心。用足够的耐心去聆听并立即患者的经历、思维、感受。如果来访者不接受对方的支援和同理心,再多的沟通也听不进去。

第三,帮助边缘人实现与自我相处,改善与自己思维认知的共处。建立一个更加正确的、完整的社会关系愿景。让患者意识到自己每一个思维零件的价值,只需要把它们重新组装,便可以积极面对生活。

在一些文献里,提到了辩证行为疗法(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对BPD治疗的疗效。同时,建议在BPD的治疗中,采取综合多种治疗方案,其中包括应急情况下使用的眼动脱敏法(EMDR)等,在全方位的角度上给来访者支持。

【参考资料】

1.Baird, L. (2008). Childhood trauma in the etiology of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 and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s. In Hakomi Forum (Vol. 19, pp. 20-21).

2.Mosquera, D., & Steele, K. (2017). Complex trauma, dissociation and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Working with integration failures. European Journal of Trauma & Dissociation, 1(1), 63-71.

3.OPI. (2017, December 01). The Four Types of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Retrieved from https://www.optimumperformanceinstitute.com/bpd-treatment/bpd-symptoms-examined/

4.Stanley, B., & New, A. (Eds.). (2017).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最新测试

  • 叛逆期社交恐惧EPDS咨询师边缘性人格障碍治疗师心理测试回避型人格障碍焦虑症心理医生智力强迫症亲子关系思维反刍反社会人格心理效应树洞恐惧心理洁癖绿帽情结抑郁症桃花运自卑心理心理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