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在逛街,遇到屈臣氏的店长骂货架摆放不好的店员。我的同伴赶忙拉走我,示意我们到别的地方逛。
后来我问她为什么,她说她看不得别人尴尬的场面,自己自然而然也会感到尴尬。看演技很差的剧和综艺时,也会犯上这种“别人尴尬你却想找地缝钻”的病。
直面别人的窘态,你也会尬出天际吗?
与内疚、羞耻等情感类似,尴尬同样也是人的一种普通的情感体验,接下来我们从心理学角度和大家好好地聊聊和尴尬有关的内容。
01、我们为什么会尴尬?
当体验到尴尬感时,我们会通常会体验到身体不协调、心理不舒服,会有脸红、出汗、坐立难安、解释结巴等生理与行为上的反应。觉得自己窘态尽显,会受到别人嘲笑。
令我们产生尴尬的一般有三大场景:自己较为隐私的事物被暴露;做出不符合社会基本准则的行为;受到不公平对待、指责和评价。
举几个例子:在床上爱抠脚趾的隐私被人广播出去;当你被人提醒牙缝有菜叶;得到言过其实的赞扬;公众场合上你暗恋的女孩目睹你摔跤……哪一个比较尴尬?肯定是一个比一个更尴尬!
除此之外,我们不仅会为自己的行为或处境而尴尬,也会因为别人而感到尴尬。
如果他人正处于一些在我们看来是“尴尬”的情境之中,比如别人滑倒摔跤,看见别人朋友圈的P图痕迹,听到别人并不好笑的笑话,或者当我们知道了对方的隐私且这些隐私在我们看来是令人尴尬的,我们就会对对方的处境“感同身受”,体验到对方的尴尬。
02、无中生有的尴尬感来自何方?
(1)尴尬的感觉源于我们的共情能力
对别人产生共情(Empathy)是人类的天性。共情也被称为同理心,指的是一种理解他人的能力。共情也分为两类,一类是理解他人的情绪和感受的能力,称为认知共情;一类是对他人的情绪给予适当的情绪回应的能力,称为情绪共情。
《自然》的子刊《转化精神病学》刊登了剑桥大学自闭症研究中心的Simon Baron-Cohen教授团队的研究结果。团队研究了近47000人的基因检测结果和近1000万个遗传位点,发现11%的共情能力来自遗传。
情商竟然是天生的。
“替别人尴尬”这种感觉涉及同理心。心理学家爱德华·布雷福德·铁钦纳(Edward Bradford Titchener)认为,同理心源自身体上模仿他人的痛苦,从而引发相同的痛苦感受。
心理学家乔治·米勒在1987年首次提出“共情尴尬”概念,个体首先对处于尴尬情境的当事人的想法和感受给予关注与理解,产生了与当事人类似的情感反应,由此产生共情反应,从而产生“共情尴尬”。
(2)尴尬的感觉源于我们的代入和投射能力
浙江医院精神卫生科副主任吴万振医生说,替别人着急尴尬的情况有很多原因,比如性格、社会环境以及某些疾病。重庆市心理卫生协会会员傅一笑老师认为是代入感。面对别人尴尬时,我们常会在潜意识里把自己置于那样的情形,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投射。
(3)尴尬其实是一种防御
“精神分析之父”弗洛伊德认为自我有三层次,分别是潜意识的本我、有意识的自我和代表道德感的超我。当外界的评价和超我的想法未能同步和实现时,就会出现有一定伤害特性的情绪,如羞愧、悔恨等。
尴尬感的出现,帮助我们压抑原本的冲动与渴望,替代上述的“坏”情绪,成为一种自我防御。
03、什么样的人更容易感受到尴尬?
上面提到我和同伴逛街遭遇店长辱骂店员,我可以熟视无睹选购产品,而她会想逃离这种场面。
每个人在生活中的某个时刻可能都会处于尴尬境地,有的人很容易受到干扰而尴尬,有的人则毫无障碍。为什么有些人更容易感到尴尬?为什么不同的人会对不同的东西感到尴尬?
过分在意外界评价、“超我”能力强、更自律、共情能力更强社交更弱的人,更容易感到尴尬。这种类型的人,对自己的要求更高,更在意外界的关注和评价,渴望通过他人的肯定与赞扬,来提升自我价值感和自尊感。
越能与他人深度共情的人,在公众场合的一举一动便越谨慎,害怕稍加不慎出糗,害怕别人负面的评价。他们越在意自己的行为对他人造成的影响,就越体验到比其他人更多的尴尬感和“共情尴尬”。
你是这样的人吗?
04、如何克服和消除尴尬的感觉?
因为时间的关系,许多人能运用一些简单方式的打圆场,很快从尴尬的事件中恢复过来。
其他一些更敏感的人,容易被尴尬的时间频繁唤醒负面情绪,尤其是经常回想时。因为丢脸出糗,他们甚至害怕其他相关联的社交,以免再次陷入尴尬状况。长此以往,这不仅会损害自我价值感和自尊自信感,还可能会演变成社交恐惧症。
我们害怕做出惹人笑话、不合时宜的行为和说出不经过大脑的低情商话语,过多担心别人对我们的看法,其实是很正常的,因为我们都想完美地把自己呈现到外人面前。
减轻这些恐惧最重要的技巧是训练“注意力、控制力”,让自己专注于积极的方面,而不是频繁暗示“如果自己陷入尴尬境地”,自己吓自己。
每个人恐惧尴尬的程度不同,界定尴尬恐惧症是否是心理问题并没有明确的标准。如果它让你不舒服、生活受到干扰了,可能就是心理问题,但如果你内心觉得尴尬恐惧症无所谓,并未影响到自己的生活,也就不存在任何问题。
如果当下的自己,就是很尴尬,怎么办?教大家两个实用的临场应对法则,第一是接纳出丑,第二是自嘲甚至自黑。
心理学中的出丑效应告诉我们,太过完美的人未必讨人喜欢,带点小缺点的自己,会更加受欢迎。暗示自己,犯点小错似乎更可爱了,之后再巧妙化解尴尬的气氛、转移他人注意力。不妨大方承认和描述自己正感到“完全可以用脚趾抠出三房两厅”的尴尬感,坦然又真实更容易被人接受。接纳尴尬,稳定情绪,再继续正常社交。
记得有一届的金马奖颁奖礼的嘉宾是黄渤,他的衣服有点像睡衣。搭档郑裕玲质问:“你怎么穿个睡衣就来出席颁奖礼?”面对看似挑衅的外貌评价,黄渤立马回答道:“因为我经常来金马奖现场,每次来就像到了家一样,你想啊,在家应该穿什么,当然以舒适为主。”
得知和黄渤在剧中演夫妻,闫妮自嘲地说:“我跟你演夫妻,我就知道我要走向丑星的行列了。”黄渤立马说道:“我跟你演,我觉得我要走向帅哥的行列了。”可谓高情商反击,为自己创造体面台阶,顺便抬举他人,“一箭双雕”瞬间化解尴尬。
面对别人揭露让你处于尴尬时,最直接的就是拿起愤怒的武器,对揭露自己隐私的人表达自己的愤怒,让对方了解自己“不好惹”的底线和边界,避免尴尬再次发生。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1779992 人想测
立即测试
2037474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156266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74662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60888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