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很小的时候听过这么一句话:“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第一次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的脸不由自主的红了起来,仿佛自己内心的小秘密被人发现了一样。
其实在生活中,在我们幼时的群体活动里,这句话就一直被奉行着,直到今天,我们依旧习惯于互相搭配工作,生活,娱乐。
这就是心理学的基础理论之一,他人在场理论。今天我们来把它细说一下。
这个理论有一个讨论的前提,它是架构在群体影响范围内的话题。群体的社会影响包括社会助长,社会懈怠,去个体化,群体极化,群体思维,少数派影响等。
本文主要讲他人在场理论,对于社会激励和社会懈怠这两个因素的变量影响(敲黑板!!!)。
在我们的意识里,他人在场时对于唤醒自我更强的工作能力,有着强烈的刺激。但是真的是这样吗?
运动员在比赛时会超长发挥,但有时会发挥失常,所以这个事实告诉我们:他人在场并非是单一向性的增加优势反应,他应该是一个催化剂。
它既会增益简单行为,同时,也会妨碍复杂行为。
这很好理解,好干的,更好干了,不好干的,更紧张了。 下面我们再继续讨论这个所谓的“他人”的数量级的问题。
现在我们要假设一下,当你感到压力或者亢奋的时候,一个人在场,和100人在场,效果会一样吗。
抛开其他因素不去考虑,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果,那就是:他人在场效应是随人数递增的,当然这也是有一个阀值的。
我们可以广义的理解为,人越多,效果越明显,无论正面还是负面带来的刺激。
以上这就是他人在场对于个体影响的两个主要因素。
那么他人在场理论到底是因何而来的呢?
一些实验表明,这种唤醒性的刺激主要来源于他人的评价顾忌,而剩下的部分则来源于分心,也就是注意他人和注意当前事物的注意力冲突。
好了,科普完了这个小理论,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本文的重点。
第一:他人在场并非只是单一的增益作用,更科学的解释是它是一个催化剂,放大了正面或者负面情绪影响。
第二:广义范围内,该理论的刺激效果随着“他人”的人数增加而效果递增。
那么现在,你能回答标题的问题:男女搭配到底累不累了吗?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673295 人想测
立即测试
712986 人想测
立即测试
2224328 人想测
立即测试
707787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708606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