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大家从来没有像今年一样如此渴望12月31号的到来。反观了一下今年世界各国和地区评选出的年度汉字,在面对同样的逆境,不同国家和地区选择了不同的侧重点。例如日本的“密”,象征了抗疫的防范重点;中国大陆的“民”,体现了从宏观到微观的力量;香港的“安”,代表了期盼;美国的“抗”,体现了面对困难时的姿态。
我们千算万算,没有算出大自然会在这一年给全人类出一道共同的难题,而且它所带来的后续影响,也许会延绵好几年。身为心理工作者,面对过的心理问题当然数不胜数,而给出的建议或方案也琳琅满目,这一切,无非是想帮助人们在可抗或不可抗的逆境中,可以过得好一点,幸福一点。
但是除了心理咨询师给出的建议和帮助外,很大程度上在于来访者自己选择用什么样的态度面对逆境。
是的,造成逆境的不一定是来访者本人,就好比我们都不是疫情的始作俑者,但我们都有抗疫的责任,也有帮助疫情中弱势群体的责任——当然也有不负责任或自我放弃的人。
因此,面对自身面临的微观困境,“姿态”决定了很多问题的走向。
四大面对逆境的姿态,你是哪一种?
其实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大部分来访者面临的状态,很难被称之为“逆境”,最多也就是困难或问题。而我发现,在交流过程中,双方讨论的重点,经常徘徊在两个方向上:
是谁造成了这些问题?为什么这些问题会存在?
我该怎么解决这些问题?我能做什么?
这其实一点都不滑稽,就好像小时候我们成绩不理想时,经常听到父母责备:“你怎么不好好读书?”却很少听到:“我们能做些什么,帮你把成绩提上去?”
所以,人们在面对问题和困难时的不同姿态,决定了问题的解决效率,当然也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们的成就感、幸福感。
Brickman是80年代美国的一位知名心理学家,而他提出的“四大模型”,论证了人们面对不同困境时的四种心态和行为的关系。
1. 为问题负责,也为解决方案负责
这当然是最积极的一种姿态。人们用最坦诚、最积极的态度去面对问题和困境,并且愿意审视自己在问题中的责任。同时,又愿意修正自己的认知,并拿出行动力去改变自己的状态。
这种面对问题的姿态,除了当事人本身需要有很强的自我意识外,也经常出现在面对一些比较“具体”的问题中。例如:
婚姻关系问题 当事人认识到婚姻是一种动态关系,大部分问题的存在不是单方面的因素造成的。因此愿意承认自己在“问题”中的责任,也愿意为此做出改变。
育儿问题 当事人意识到自己内心存在的焦虑,并愿意采取情绪控制的技巧,并学习孩子不同年龄阶段认知发育的特点,修正自己的期望。
自我价值问题 当事人认可自己在个人发展上所走的弯路(例如工作、投资),接受由此造成的损失,并对自己的未来重新设立承诺。
2. 不为问题负责,只为解决方案负责
很多时候,问题不见得是当事人造成的,但当事人却为此而承担了损失和痛苦。
这种情况其实非常普遍,这个时候,其实把重心过多地放在“为什么问题会存在”上面,意义显得非常有限。
而且,很容易陷入“我的命运就是由这个问题而导致的”这种误区里面,所以,看清自己是否应该为这个问题而负责,对于解决问题也是有很大帮助的。例如:
原生家庭问题 没有人可以选择自己的原生家庭,但每一个人都有能力选择未来的路。原生家庭导致的创伤,必定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早期的个人发展。也许要付出的代价和努力比较大,但权力永远在自己手上。
宏观社会问题 比如今年的疫情,让无数的家庭被局限在有限的空间中,这属于不可抗事件。但很明显,在同样的事件中,不可能每一个家庭都过得很糟。无需纠结于“问题”,只需要拿出“方案”。
生死问题 经过了2020,大家对生与死的解读又会上到另外一个台阶。面对至亲离去的痛苦,每个人都会经历“否认、愤怒、控诉、抑郁、接受”五个阶段。然而人们最终要负责的也许不是逝者,而是自己的下一步人生。
3. 不为问题负责,也不为解决方案负责
表面上看起来是不负责任的态度,其实是表述上的一个误区。是否真的存在这种状态呢?答案是肯定的。
因为在极端情况下,当事人的心理或生理状态可能低落到一个最低谷,难以为任何事务负责,也难以做出改变。
这个时候,就要学会求援、学会依赖外部力量。明确地告诉外界:“我现在状态不好,我做不到。”其实,这是一种非常好的自我保护机制。而反过来,如果对自己认识不清,勉强去应对,可能会造成更加负面的恶果。例如:
病理问题 疾病会对一个人的精神状态造成打击,而即便是心理问题本身,如果严重了,也会让一个人完全失去自控力和基本的生活能力。这时,人们就要学会把自己交给医疗体系,相信医生的诊断,并坚持药物治疗,避免通过自己的主观判断和行动去干预治疗进程。
产后抑郁 产后是一个女性最需要被关注、被照顾、被保护的时刻。生理机能和家庭角色的转变,对产后的女性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这时应该勇敢、坦然地把最多的家庭资源往自己身边笼络,并告诉自己:不需要当一个“完美妈妈”,自己和孩子一样,也是在生存、在成长。
4. 只为问题负责,不为解决方案负责
这是一种比较微妙和罕见的状态。多见于当事人无法控制问题的发展进程(或者不需要面对复杂的解决方案),只需接纳自己的行为导致的后果,并进行反思和自我审视的状态。例如:
婚姻的破裂 如果婚姻最终走向了破裂,那么当事人只能去审视自己在这次危机中的行为、得失,或处理自己的创伤。而也许没有必要消耗过多的精力在事情的结局上。
训导和惩戒 从孩子违反学校纪律(例如抄作业),到成人违反社会规章(例如酒驾),都会面临体制的惩罚措施。但是面对这些问题,当事人往往只需要勇于面对自己的问题,修正自己的行为。如果没有造成恶性后果,则无需背负上沉重的心理压力,更无需(被)贴上标签。
逆境中,连结带来希望
面对逆境的四种姿态,以及其中列举的案例,应该概括了一个人一生中遇到的大部分的坎坷与抗争。人们可能会问,生活真的那么难吗?
2018年我写过一篇文章叫做《为什么我的回忆里总有梦魇?》,里面提到了一个名词叫“享乐主义踏板车”,现在看起来这个翻译有点生涩,其实应该被叫做“快乐跑步机”。
这个概念也是Brickman提出的,意思是生活中看似幸福的一些东西,会让你瞬间觉得幸福感提升,但久而久之,就会像在跑步机上一样,感到厌倦和疲乏。
婚姻、孩子、工作、嗜好……可能都会给我们带来“快乐跑步机”效应。但别忘了,它们统统都是你曾经追逐并使你快乐的事物——并非它们不再使你感到快乐,而是你「适应」了这种快乐。
就好比在疫情中,原本每天欢天喜地坐下来吃晚饭的一家人,会变得天天大眼瞪小眼,无话可说。
但逆境中,其实原本让你感到幸福快乐的事物依然存在。在婚姻的矛盾中,孩子依然爱着你;在产后的低落中,家人依然在你身边;在工作的失意中,妻子依然支持着你;在疫情中,你依然收到朋友的关爱和祝福……
那么,为什么你还是感到失意?
因为你没有从“快乐跑步机”上走下来,重新和这些关系建立新的“连结”,没有人有义务单方面付出无尽的爱。
新的一年,请从生活的惯性中解脱出来,重新与世界建立新的连结,你可以是个全职妈妈,也可以是个学生;你可以是家里的长辈,也可以是个老顽童。你“懂”很多道理,但是不是从来没有实践的勇气?你“藏”了很多话,但是不是从来没有说出口?
岁末,用Brickman的一句话作为全年的结尾,送给怡禾的读者:“不休止地,用一种热情去连结和接纳身边的各种关系,尽管这可能会给我们带来五味杂陈的体验,但这种态度最终会让幸福充满生命力。”
参考资料
Brickman, P., Rabinowitz, V. C., Karuza, J., Coates, D., Cohn, E., & Kidder, L. (1982). Models of helping and coping. American psychologist, 37(4), 368-384.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709754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921627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77400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726432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245549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