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的陷阱:如何修补童年形成的性格缺陷
作者:黄贝尔 2020-12-16 17:40:38 成长心理

这个世界上是否存在对自己非常重要,但无法自己做出选择的事情呢?每个人的“童年”,或者说他们成长的原生家庭,应该就属于这样的存在。童年到青少年是塑造每个人的安全感,构建每个人的自我认知,以及养成每个人的人格的重要阶段。

然而,由于原生家庭的不可选择性,每个人的童年生活环境,以及受到的家庭影响也是大相径庭的。人的性格特质,当然受一定遗传因素的影响。可是在每个人的童年,依然还是要服从于命运所安排的原生家庭。中国古代,有“坠茵落溷”这个成语,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人的一生,是一座不断向上构建的房子,而“性格的陷阱”则是一开始就没有打好的那根地基。早期童年生活环境的各种因素,会对孩子先天的气质形成重塑。性格很外向的孩子,可以在虐待的环境中成为一个战战兢兢的人。性格羞涩的孩子,也许会在一个温暖安全的环境中,成为一个自我意识很强的人。

性格的陷阱:如何修补童年形成的性格缺陷

《性格的陷阱》

作者:杰弗里·E.杨、珍妮特·S.克罗斯科

《性格的陷阱》这本书,目的是帮助人们认识到早期的童年生活,对自己性格的负面影响,以及告诉独自,这种“陷阱”如何继续影响你的成年生活,甚至对你的生活造成严重破坏。以书中第一章的一个例子为代表:

一位女性觉得自己有很多潜力,但生活中总有严重的恐惧感,而无法走出家门。她知道自己喜欢去剧院,喜欢好餐馆,喜欢看望朋友。可是要付诸行动时却总是犹豫。她每时每刻她都在担心,老觉得可怕的事情随时会发生。

作者解读

作者解读后发现,从小父母对她保护得过度了,总把她像瓷娃娃一般对待,不停地警告她各种危险:比如,她可能会得肺炎、会被困在地铁里、会被淹死,或者会遇到火灾……所以,毫无疑问,她大部分时间都处在令人痛苦的焦虑状态下,假想环境里的各种不安全因素。

书中详细介绍了每种行为模式的童年起源,给出了每种行为模式的案例分享,以及一些案例中的患者,如何通过心理治疗、认知改变和自我克服修复自己童年创伤,迎来新生的故事。

《性格的陷阱》成书于上世纪90年代。多年以来被多次重印,并翻译成多国文字。本书的中文版,由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临床心理学家王怡蕊翻译。

回忆起童年,一些人会发出“痛苦而又熟悉”的感叹。愿此书成为这部分读者打开自我认知窗口,开启疗愈之路的起点。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最新测试

  • 社交恐惧思维反刍无性婚姻爱丁堡九型人格边缘性人格障碍聊天叛逆社会心理学容貌焦虑自愈能力心理咨询男人心理MBTI心理测评系统心理学家女人心理亲子关系孤独症反社会人格心理效应焦虑症爱情挽回冥想职场心理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