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父母对自己的孩子总会有许多的期许:健康、快乐、成功等等,其实,还有一个父母平时没有意识到, 但一定会无比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深深拥有的, 那就是安全感。什么是安全感呢?简单来说, 就是孩子对自己和对自己周围世界的信任。
作为父母的我们, 一定会希望我们的孩子能有以下三点的安全感:
1. 对自己:我是自己的主人 (身体、思想和精神), 我能自己照顾好自己。
2. 对他人:我的周围总会有人在我需要的时候给我保护和支持。
3. 对外界环境:外界是安全的, 我可以有自信和没有危机的自由探索。
当然, 我们不能对外界环境有完全的控制,所以, 我们当下的主要讨论就围绕怎样培养孩子对自己和对他人的安全感来展开。
首先,什么是安全感?为什么很重要?
父母与孩子间的紧密感是孩子在婴儿时期通过与父母亦或照顾人在无言的交流交往中建立起的情感联系。
在2000年发表的 ‘The Committee on integrating the Science of Early Childhood Development’ 报告中特地指出了紧密感在孩童发育中的重要性。这种情感紧密影响孩子各方面的发育:精神、 体质、智力、情感,以及社交发育等。事实上,孩子与父母(或照顾人)之间的紧密感更在孩童将来的学习和社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作为父母的我们需要注意的是,紧密感的强度不是按照你对孩子的爱的多少而建立的,而是建立在父母(或照顾人)对孩子的照顾过程中通过无言的行为或肢体语言交流而产生的心理安全保障。当孩子在探索外界时,紧密感会使他们有安全感。
当孩子充满安全感时,他们自我感觉安全,能被理解,并且会轻松愉快的与父母(祖父母或照顾人)交流情感。然后他们也会慢慢学会怎样正面的跟外界交流。他们的神经系统会接收有正面的信号和积极的发育。这种正向的发育可以更好地促进他们的学习能力,健全的自我意识,信任感和同情力。
那么, 怎么建立孩子的安全感呢?
01建立与孩子间的紧密感
孩子的安全感首先是孩子觉得他们与父母(祖父母或其他照顾人)间的紧密感是安全的。简单来说, 就是孩子要觉得父母(祖父母或其他照顾人)能够满足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当他们冷了、 饿了, 父母可以给予他们所需的温暖和食物;当孩子害怕、伤心或孤独了,父母(祖父母或其他照顾人)能抚慰和陪伴他们。
碰到困难和问题时父母总是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帮助他们或解决问题。在孩子的认知里,父母(祖父母或照顾人)是可以信任和需要的(比如:“爸爸妈妈最爱我,他们总会帮助我”)。
这种信任和紧密感不影响孩子与我们(父母或祖父母)的关系,还可以让孩子在探索外界时更加的自信和有勇气; 更能够在未来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社会人际关系。
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则会更加的警惕,更容易对外界产生不信任(比如:“我不想受伤/闯祸,因为会被骂”)。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很多父母和祖父母可以轻易地感知并提供孩子的生理需求,却经常性的忽略孩子心理或情绪需求(比如父母经常说“小孩子哪有那么重的自尊心?”“小孩能有什么伤心事”“小孩子知道什么害羞呀”,但小朋友也懂面子的重要性,也会很害羞、很难过,却不知道怎么跟家长沟通了)。这就需要我们父母或祖父母细心观察和感知了。
02了解并接受孩子的多特性
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脾性、气质、情绪特点和需要。他们也会通过不同的方式向你表达他们的特殊需求。我们需要学习并了解孩子的独特性格,和他们送达符合他们需求的信息方式。
如果孩子比较害羞或者内向,那我们在表达对孩子的关心或提供需要时要格外注意孩子的舒适性社交距离(比如又是家长为了表现对孩子的喜爱, 可能会说“让XX抱抱呀”“让XX亲一下呀”之类的。但害羞的孩子可能根本不喜欢被XX抱抱,被XX亲亲,反而会因为过分的热情而逃避)。
如果孩子比较好动冒险,那我们就需要提供一定的限制,来保证他们的人身安全(比如可以跟孩子约定,哪些游戏只能跟家长一起玩:“只跟爸爸一起玩滑板”“只能跟妈妈一起放烟花”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可以提供给孩子最安全和最适合的支持。
这种针对孩子不同个性所提供的不同需求支持,可以让孩子认识到:作为家长的我们,是认真的了解并接受他们的多样性的。这种认知可以增强孩子的信任感,加强父母(祖父母或照顾人)与孩子间的紧密感。这样的孩子在将来往往会主动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并积极与外界良好沟通。
反之,如果我们并不是针对孩子的个性需求提供支持,孩子会感觉到他们最深处的需要并未得到满足,并且他们会觉得已经被误解,不被重视,然后往往会主动与父母(祖父母或照顾人)切断链接(比如:“都多大了,还要抱抱?!”“男孩子要勇敢,怎么能动不动就哭呢”“打球有什么前途?” “我是你爸, 听我的”“小孩子家家懂什么”)。
这种负面认知,也往往会让孩子在将来不善于主动表达和沟通。
03对孩子的关爱保持持续性与统一性
父母对孩子关爱的持续性与统一性是建立孩子安全感的重要基石。孩子需要建立一种非常坚定的信念: 我们处在一种持续并统一的规则中,并且持续遵守着规则; 是可以预判和安全的 (比如:“”爸爸妈妈是说话算话的”“我可以向父母寻求帮助”) 。
孩子在与父母的交流中能够学会预判他人的反应,进而认识到:与外界/与他人的人际关系是可信任的、可持续的,自我的感觉也会更加的舒适和安全。这样的孩子一般会避免大发脾气或过度纠结,更乐于保持承诺。进而更加容易与他人建立起正面的人际关系。
如果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忽冷忽热,对孩子的需求忽而支持忽而否定,那么孩子就会陷入对紧密感的纠结、焦虑和认知混乱中(比如父母以自己的心情来回应孩子的需求,而不是针对孩子的行为/需求而回应:自己心情好时就会孩子百般宠爱,心情不好时就对孩子发脾气)。
虽然孩子还是会对父母有不同的需求,并试图建立安全感,但他们不知道父母会给予怎样的反应,对未来充满焦虑和不确定性,进而过度反应或逃避。这样的孩子会更纠结、更有依赖性,对自己的能力和决定充满不确定性(比如,孩子总会纠结“我这样做了,对得到怎样的对待?”)。这种负面的认知,会使孩子在将来的人际交往中处于不利的境地。
04尊重并肯定孩子
作为家长的我们需要尊重并肯定孩子的情感,他们选择和掌握的自主性,以及独立性。不管孩子的情感多么微弱,他们的选择(或者方法)多么可笑,作为家长的我们都不可以调笑(哪怕是善意的)、逗趣,或者不断的纠正他们(哪怕他们的选择或者方法非常的笨拙、可笑)。
简单来说,就是孩子也是非常要面子的。
父母对孩子的尊重及肯定,会让孩子觉得他们的感受或选择是重要且被珍视的。这会让孩子建立起正面的自我价值观,对未来的成长有着巨大的帮助。
05家长反馈要及时正面
作为家长的我们, 对孩子的爱是无底线和无条件的。但有时,我们并不能很好的将这种无条件的爱向孩子们展示出来(比如:“妈妈忙着呢,等会着”)。
所以我们需要主动的倾听并回答孩子的问题;对孩子的好奇心表达出我们作为家长的兴趣,并积极反馈孩子的感受。主动的给予正面的反馈 (比如:“是吗?那太棒了, 快给妈妈讲讲到底怎么一回事呀?”) ,可以让孩子学会正面的,爱的表达,并帮助他们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虽然最容易建立安全感的时段就是在婴儿时期,但是,因为孩子的大脑是在不断发育的(至25岁左右),他们可以在任何时期学会并适应跟父母(祖父母或其他照顾人)的亲密感建立。所以,不管早晚,只要作为父母的我们可以行动起来,那孩子的安全感是可以在任何时期与孩子建立起来的!
让我们一起加油吧!
参考资料
1.Jeanne Segal, Ph.D., Marti Glenn, Ph.D., and Lawrence Robinson (2019): What is Secure Attachment and Bonding?
URL: https://www.helpguide.org/articles/parenting-family/what-is-secure-attachment-and-bonding.htm
2.Jim Taylor, PhD. (2014): Three Ways to Raise Secure Children: Secure kids are confident, feel safe, and are resilient.
URL: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au/blog/the-power-prime/201401/three-ways-raise-secure-children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666418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613460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50573 人想测
立即测试
2003953 人想测
立即测试
766843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