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中如何让你的安全感爆棚
作者:李昂 2020-08-31 10:17:03 人际心理

安全感是个熟悉又陌生的词语。人人都将它挂在嘴边,而真正仔细思考起来,似乎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这一期的小讲座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安全感的那些事儿:它究竟是什么,又如何才能得到呢?

安全感不只是日常生活中害怕被打被砸被骗,这些物理上可能受到的伤害,并不是我们今天的主要议题。我们这里要谈的安全感不是指在你和外在世界的冲突与矛盾所产生的感受,而是人际交往中的安全感。就像卡通人物小黄人,一群人挤在一起从来不打架,用时下流行的话说就是安全感爆棚。我们要谈的就是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安全感。那么问题来了,我们怎么知道自己缺不缺安全感呢?大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自我排查:

首先,人在缺乏安全感会反复质问自己:“即使我犯错,也会被接纳吗?”

幼小的孩子不小心打碎花瓶后会惴惴不安,担心被父母责罚甚至挨打。台湾自由发挥乐队的一首歌《死定了》讲述的就是一个孩子打碎了花瓶之后发生的故事。从受到责罚前孩子的表现就可以看出他是否具有安全感。随着年龄增长,这种直接呈现会逐渐减少,另一种间接呈现取而代之,那就是否定。例如和爱人的相处过程中,你是否确信不会因为自己的失误或过失而遭到对方的否定?你是否相信即使这件事情自己做的不好对方依然觉得你还是那个优秀的值得被爱的你?安全感的缺失,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一种心理上的恐惧。

缺乏安全感的第二个表现存在于需求方面,人们会不能确信:“别人会重视我的要求吗?”

孩子表达“明天要参加演讲比赛,我感觉好害怕”的时候,父母是怎么回应的呢?是能够非常重视并且表达关切:“宝宝你怎么了?你跟爸爸妈妈说说,你希望我们给你加油吗?”还是会使用简单粗暴的“怕什么怕!爱去不去!”这样忽视孩子感受的、不能够缓解其内心恐惧感的话语。后者就会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类似“我提出想法之后别人会注意我吗?会不会无视我?”的想法。担心被忽视、被否定是阻碍人与人之间建立稳定安全感的重要原因之一。

人际交往中如何让你的安全感爆棚

第三种缺乏人际关系安全感的表现,也是最基本的一种,就是是否在需要陪伴的时候得到了关怀。

背负着沉重的工作压力却无人可以倾诉,就会愈发感到疲惫孤独。缺乏这类安全感的人不仅仅在需要陪伴的时候感到孤独无助,更多的可能是一种心理上的害怕,他们总会纠结于“当我需要别人的时候对方会不会抛弃我,会不会把我一个人留在那里,那是一个多么可怕冰冷的世界,我需要一个人面对所有事情”。再比如孩子小时候去幼儿园,放学都是要家长来接走自家的孩子,有的家长因为工作忙来的晚,孩子常被留到最后一个,他幼小的内心就会产生被抛弃的感觉,长此以往孩子就会成长为一个严重缺乏安全感的人。对成年人来讲,陪伴并不只是物理上的,更多的是心理上的。现实生活中女孩抱怨男朋友陪伴她的时间太少,男生觉得明明天天腻在一起怎么还这么胡搅蛮缠。在这种情形下,女孩所指的陪伴就是心理层面上的。

除了上述这三个比较常见且典型的表现以外,缺乏安全感的状态是因人而异、复杂多样的。透过这些表现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人与人之间的安全感并不是一个你在人际关系中能感受到安全这样简单浅显的问题,而是一个关乎你和周围环境相处互动的问题,涉及到你是否相信自己的能力、是否能够正确的对待别人和认识周围环境的回应。

人是社会性动物,我个人不太认同“我只要做好我自己就能得到别人认可”的观点。现实生活中来访者经常认为自己没有安全感是想太多或是自己不够好的原因,在我看来这其中个人的想法、做法和能力是一部分,更重要的一部分是你如何与周围的环境和人共存并互动。人类是群居性的,注定是要和周围发生联系,把缺乏安全感的问题当做是一个你和外界互动的问题看待,也许能带来不一样的思考和感受。

既然缺乏安全感是人与周围环境共存互动层面的问题,它就涉及到两个特别重要的维度,内在世界和外在世界。精神分析、心理动力启蒙者佛洛依德曾经说过,人的内在世界和外在世界未必是一样的。这个理论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面也出现过。例如现实生活中的一个苹果,对于外在世界来讲它仅仅是一个普通的苹果,对于不同人的内在世界所产生的映像却可能存在差别,有人认为“这是一个有营养的东西”,有人认为“这是一个美丽的东西”,甚至还有人会想“这不是我前女友送我的那个吗?啊,我的前女友好可惜啊......”

这就是所谓的内在世界和外在世界的差异性,内在世界所感受的不仅仅是外在世界的演绎,更是外在世界经过内在世界加工体验之后所呈现给自己的、带有个人主观色彩的映像。这就导致这两个世界发生互动的时候必然产生有意思的现象,例如心情好的时候在地铁上被人挤了一下可能觉得是生活常态、正常现象,心情不好的时候就会觉得全世界都在针对你、为难你、欺负你,内在世界的不同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们对待外在世界事物和事情的看法与态度。

那么在缺乏安全感的问题上外在世界和内在世界究竟是如何互动的呢?

所谓安全感,并不仅仅是你在现实中的事儿会不会带给自己安全感,而是当我们和别人相处的时候我们内在感觉到的和别人之间的互动、我们从自己眼中看到的世界,是否真的能够让自己感觉到安全。而想搞清楚这一问题就首先要明白,从你的眼睛中看到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我们可以从以下这三个小问题来探索自我:

“你希望周围的人怎样对待你” —— 是温柔的有商有量还是严厉的指责要求?

“你希望别人为你做什么?” —— 物理层面上的善待只是生活中最简单的那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心理层面上的理解和照顾。

“你希望自己在别人心中是什么样子?” —— 优秀、靠谱还是压根回答不出?

思考过这三个问题再去结合实际生活中正在发生的很多事情,就不难发现,我期待的和我眼中的那个外在的世界与真实生活中的外在世界存在一定的差距,而这段落差就是造成人际关系安全感缺失的原因。建立安全感绝不仅仅是有房、有车、有稳定的工作就可以轻松解决的问题。弥补外在世界给予的现实状态和内在世界所期待的理想生活之间的差距,这才是安全感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来源。

人际交往中如何让你的安全感爆棚

讲到这里有人会有所质疑,每个人的内心世界和外在现实都存在落差,都应该是缺乏安全感的,那为何现实生活中有人安全感高有人安全感低?这个问题的症结在于你是如何体验生活中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的差距的。

例如每次我们谈到心理问题都会提到父母,这里我们谈的父母不只是爸爸妈妈两个人,我们泛指照料者或者重要他人,可能是爷爷奶奶等家人或者朋友老师,他们是在你童年时光陪伴你成长、给予你照顾、带领你认识世界的人。幼儿最开始认识世界的时候存在一个特别典型现象,就是会有过高的预期,他们总会发现所看到的外在世界和内在的预期是不一样的。比如爱看奥特曼的男孩子都相信地球上有怪兽,也都希望自己长大后能成为奥特曼去保护地球。

最早期孩子对世界体验的方式都是过于理想化、过于期待、过于憧憬的,这就导致孩子内在世界对于外在世界的感知是相对不准确的,他所期望的世界远比正常的世界要好,当他们成长过程中逐渐来到真实的世界时会体验到一个巨大的落差,令人失落、沮丧。在这个时刻下照料者或重要他人如何带领你正确的认识并体验这个落差就成为了影响你内心安全感建立的重要环节。例如孩子因为无法做好一件事情而伤心难过的时候,照料者是选择站在他身边耐心的讲解和引领、共同面对,还是站在对立面跟着这个残酷的世界去指责批评?

在《长江七号》中周星驰饰演了一个非常好的照料者,他虽然是一个收入不高、能力不强的小民工,但是对孩子非常好,他始终在用尽一切办法帮助孩子去实现梦想,他能够带给孩子很好的体验,可以帮助孩子去很好的面对想象中的世界和现实生活的差距,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体验到很强的安全感,这一点会持续影响他的一生。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个电影里面的这个角色很有可能就是周星驰童年中缺少的但令他十分向往的一个照料者的角色,从电影看电影人内心世界的总是有趣而准确的。

造成每个人安全感大小不同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这个照料者在我们作为一个孩童安全感建立的有效时间段内对我们面对内在世界和外在世界落差问题上的引领。人永远无法相信自己没有体验过的事情,如果你在生活里没有体验过这样的引导和照顾,你的安全感也不会特别强。如果各位愿意思考一下自己在成长过程中,你的重要他人是怎么帮助你面对你的内在世界和外在世界的落差的,或许就能够找到提升自己安全感的方法。在这个问题的反思上有三个维度能够作为辅助:

第一个维度:不抛弃的陪伴。

你体验过那种不被抛弃的感受吗?你的照料者或重要他人,会放任你失望吗?会无缘无故的弃你而去吗?

第二个维度:接纳。

尽力但没有达到期待的结果,无心犯下错误,这种时刻你依然能够坚定地接纳吗?他们有温柔地帮助你寻找原因吗?他们有陪着你一起去面对这个错误吗?

第三个维度:关注。

你的成长过程是始终感到被关注、被爱的吗?

纵观这三个维度,我们中的很多人在成长过程中都有或多或少的安全感缺失问题,直到长大成人后在人与人交往互动过程中这个问题才被暴露出来。好在成人的世界总要多些选择,我们不能回到过去去重新来过,但却可以利用现有的条件和环境来尽量弥补过去的缺失。

那么问题来了:究竟如何弥补根源于成长时代的缺失,在现实生活中提高安全感、消除人际互动上的缺陷呢?

思考自身成长过程中不同维度上的经历,这个过程叫做回溯。这是一个回想我是如何被对待、我有哪些缺失的过程,是一种自我认识和弥补的过程。

很多时候人们内心的缺失仅仅是存在于潜意识里,有时甚至根本无法知道它们是什么,只能感受到持续产生的不良影响。所以如果希望重建安全感,我们就需要完成回溯。

回想我缺少什么,回想什么是我没有体验过的。回溯过往的过程比较痛苦,但却是一个人完善自我人格过程中的必要步骤。伤口如果不经过疼痛难忍的消毒处理就无法良好的愈合,有很多时候该疼的东西就要疼,不能把这些缺失封印起来。因为当你封印起这些缺失的时候,也让你的成长和完善的过程停在了那一点。这些缺失会持续影响你,把你拉扯回到过去痛苦的体验当中去。所以回溯是一个哀悼的过程,给我们一个机会去尽情为我们所缺失的部分悲伤。

这个过程很难,不过好在不用一个人去做,我也建议大家千万不要一个人没事儿老是想这些事儿,我们要回溯和哀悼很重要,但千万别一个人干,找支持才是正确的选择。我们需要去找个伴儿一起去回溯这些过往,并且给予我们一些心理上的安慰和支持。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能够帮助我们重新去体验过往的缺失。例如充满正能量、能够给予你阳光和温暖的朋友。在你尝试重新体验的过程中,他们能够给予你作为过来人的一种特殊的支持,补偿你成长过程中所缺乏的支持和关注,在你遇到事情的时候给予你正确的引导,不再只是漠视和指责。曾经没能够得到的理解和支持,如果在回溯过程中能够重新体验的话,就可以修复过去的创伤。

“这个事情虽然令我很难过,可感觉跟朋友们倾诉一番之后就都不是事儿了”“虽然他听了也很难过,可他依然支持我,并没有因为这个事情指责我”“发生了这种事情,可他依然和我好,没有抛弃我”……这就是为什么要寻找陪伴来一起完成回溯过程的原因。当你找到一个支持自己重新体验这个过程的对象的时候,就已经在自我修复的道路上迈进一大步了。如果这一步能顺利完成,安全感的问题就已经解决了一大半。因此,即使这一过程漫长而困难,我们也要坚持下去,给予自己足够的耐心。

人际交往中如何让你的安全感爆棚

接下来,我们要尝试重新把关注点放回自己。

很多时候我们会更多地把关注点放在外界,纠结于“别人是怎么想的”“别人会接纳我吗”“他们会怎么看我”……当我们尝试把对外界的过分关注转移回到自己身上,重新关注自己的内在需求时,就会激发人类的另外一种内在力量,那就是希望。

我们总说做人要积极、要充满正能量。做到这一点就需要你要对生活充满希望。

需求带来期望,期望带来希望。你需要为自己找到输出希望和动力的来源,你需要时刻关注你自己,而不是成天纠结于外在世界。

最后,索取要适度。

这里的关键词是适度。安全感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弥补它就是弥补缺失的经历。这是一个重新认识内在世界的过程。但千万别指望在一个人身上满足自己所有的需要,尤其是你的爱人。

很多人希望通过爱情去弥补安全感的缺失,但安全感只是亲密关系当中重要的一个部分而已,也就是说一个好的安全感可以促进你和别人相处的时候比较安稳,但它仅仅是促进,还有很多其他的不能替代的东西。换句话说就是没有安全感的是万万不能的,而安全感也不是万万全能的。以下是几个容易踏入的误区:

首先,别拿安全感当亲密。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觉得“这个人我可喜欢了,跟他在一起我感觉特别的安全,这一定是我的真命天子”。事实是这个人可能弥补了一部分你安全感上的缺失,但这并不足够证明他就是你的the one。爱情还需要很多别的东西,亲密关系也是这样,我可以跟这些人建立很好的关系,但不一定是亲密关系,你不能爱上每一个让你感觉到有安全感的人。

其次,不要混淆安全感与自尊、自信。

安全感并不等同于自尊和自信,有些人会质疑“我怎么样才能感到更多的安全感,被别人接纳?让大家觉得我不错?”不是的,被人接纳不是人的唯一价值。更要思考的问题是作为一个人你是具有什么价值的?你希望你生命结束的时候有什么值得为自己骄傲的?你希望你完成过什么?创造过什么?体验过什么?这些东西才是真正的自信和自尊。千万不要把安全感当成自信和自尊的来源,这反而会让你感觉更加不安全,让你自己变成一个过分关注别人、小心翼翼的人。

安全感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在时间空间上都有很大的跨度,对人造成的影响个体化差异很大,这篇文章只是小议了一下,权作抛砖引玉,引起大家的思考吧。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最新测试

  • 情商测试焦虑症安全感心理治疗绿帽情结九型人格社交恐惧症叛逆抑郁症测试边缘性人格障碍外貌焦虑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冥想存在主义容貌焦虑易怒症回避型人格障碍树洞强迫症偏执型人格产后抑郁思维反刍智商测试源码女人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