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这个词在家庭教育领域出现的频繁非常高,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自卑。
适当的自卑利大于弊,而过度的自卑就弊大于利了。
男孩小D,身高一米六七,学习能力很强,成绩中等,喜欢打网球,而且打的不错,目前在英国读预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过度自卑的人可怕之处在于总是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相比,而对于自己的长处,却忽略了。可以想象这样的人一生幸福快乐的机会就很少了。
小D就是这样的人。
小D的身高是他的短处,于是小D特别在意自己的身高问题,很敏感。比如说,小D去打网球,看到新来的队员比自己高,就会很不舒服,虽然对方网球打的远不如自己。小D只要被刺激了,就会回家和父母大发脾气,要死要活的。小D的父母每天都战战兢兢,因为不知道什么事会刺激到他。
自己在“杀死”自己,这就是自己在“杀死”自己。
是什么样的教育方式导致了孩子会这样自卑呢?原来他的妈妈是一个非常追求完美的妈妈,只要看到孩子有不足的地方,就会忍不住指出来。他的妈妈是这样想的:“孩子有不好的地方,我指出来,孩子改正了不就向完美靠近了吗?”想法很美好,现实很残酷。
小D在读预科同时,在申请英国的大学。一般的大学,小D根本看不上,可是好的大学条件高,小D申请不上。小D和妈妈说:“如果我申请不上好大学,我就不去上学了。”小D的妈妈听了非常发愁。这就是典型的眼高手低。
我发现,有很大一部分孩子都有这样的问题:我一定要最好,如果到不了最好我就放弃。比如,考试考不了前几名,我就不去考试,甚至不去上学。我和很多不能正常参加考试不能正常上学的孩子聊过,几乎都是一个模式:如果没有百分百的把握成功,就选择放弃。哪那么容易成功啊,结果就是越放弃越多,就越自卑。
自卑就这样杀死了行动力。
有很多父母都和小D的妈妈一样,希望自己的孩子完美,有一位来访者和我说:“我爸妈经常指出我的缺点,我爸说,只有父母看见你的缺点会指出来,这是为你好。外人是不可能这样做的。”
这种逻辑貌似挺正确,却是父母的一厢情愿,孩子的感受显然不在父母思考的范围之内。我的来访者因为和父母是这样的互动模式,导致她很自卑,很敏感。别人的一句话一个眼神,都会让她下意识地检讨自己,是不是又做错了什么。几十年都是这样战战兢兢的,从来不敢开怀大笑。
自卑杀死了快乐。
生活决不能没有挑战,挑战意味着不害怕失败。如果有人在你旁边不断挑错,挑战就变成了找错,勇气也会找错声中消失殆尽。
自卑杀死了创新。
有一个心理学名词,叫镜映,是说父母持续不断给孩子正向的反应,是帮助孩子建立一个基本健康的自体的条件之一。有专家说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需要五千次的肯定,是有道理的。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1605405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562125 人想测
立即测试
755668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35399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40298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