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是怎样伤害人的,该怎么调整情绪
作者:邱官钦 2020-08-16 18:35:44 心理健康

在《身体篇》中,我们已经探讨过,不良情绪是如何对我们身体健康带来影响和破坏的;与此同时,大量不良情绪的存在,也会对我们的心理活动带来影响,一定程度上破坏心理的正常功能,危害我们的心理健康

不良情绪对心理产生的危害,首先体现在我们的主观感受上,就是挥之不去的主观痛苦。不舒服、难受的心理痛感复杂而又矛盾,肆虐着我们的生命世界,荼毒着我们的娇柔心灵,瓦解着我们的生活热情,污染着我们的精神国度。

情绪,既是能量,也是引擎;既有水流的韧度,又有气流的锐力;既具有弥散性,也具有波动性。它贯穿了我们生命历程,也伴随着我们的岁月沉浮。

不良情绪的漫延,不仅使我们在清醒的状态下体验着各种各样的烦扰,而且在我们休息的时候还会干扰着我们的睡眠过程,造成入睡困难——这是失眠的主要表现;即使入睡之后,不良情绪也会扰乱着人们的睡眠:或者是睡眠不深,使睡眠的质量降低;或是多梦,让人在睡梦中仍然遭受到情绪的困扰。

研究发现,睡眠中人人都会做梦,这是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只不过醒来之后大多会忘记;梦中的内容并不预示着什么吉凶祸福,所以梦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关系相对不大;梦中体验到的与现实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主要是梦境中的情绪。

情绪是怎样伤害人的,该怎么调整情绪

那些自称睡眠状况不好的表现是多梦的人,未必是他们比别人在睡眠中做了更多的梦,而可能是如下原因:

1、睡眠中的梦境他们大多都记得;

2、记得的这些梦中体验到的情绪大多不怎么令人愉快。

也就是他们记住了很多让自己非常不舒服甚至相当痛苦的梦。这其中主要的祸首就是各种各样的不良情绪,而这些不良情绪并非来自于睡眠本身,而是来自于现实生活。

心理学家在研究梦的过程中,发现有一些几乎每个人都做过的与某些不良情绪有关的梦,这被称为“共同的梦”。

比如,有一种典型的梦境是我们自己在梦中拼命奔跑,后面有某种可能会给我们造成伤害的某种动物或人物在我们身后如影随形地追;这种梦境让我们紧张、害怕、无助而又恐慌,这往往与现实生活中曾经遭遇到的心理伤害或他人的攻击或令人头疼无比的压力性困境有关。

第二种典型的梦境是在梦中快速前行但却找不到路,或在梦中内急万分,心急火燎地找厕所,却怎么也找不到(有一部分确实是真的内急了,这种情况只要起来去厕所嘘嘘就可以解决,我们所说的是生理上并没有如厕需求的梦);这种梦境让我们着急、焦灼、心烦、烦躁,这往往与现实生活中某些不想、不愿或不知如何去做,而又不得不去面对的任务有关,其中有着饱满的压迫感。

第三种典型的梦境是在梦中忽然从高的地方掉了下去,不断地往下坠落、坠落,却总也落不了地;这种梦境让我们恐惧、惊慌、没着没落,这往往与现实生活中对需要解决的问题一筹莫展、对未来的不确定与迷茫、遇到困难但缺乏社会支持、可能被群体排斥疏离、某种重要人际关系即将破裂、某些事情可能失去控制等情景有关。

类似的梦境几乎每个人都经历过,其中的各种体验都和痛苦情绪有关,有的甚至会体验到极其强烈的恐惧场景,这往往被称之为噩梦或梦魇。很多孩子在现实生活中受到恐吓或惊吓后,睡梦中还可能出现夜惊。

所有这些令人不堪回首的痛苦梦境,都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件或遭遇带来的不良情绪有关,因此不良情绪对人们生活的干扰不仅体现在白天清醒的时候,同时还可能侵入我们睡眠。

情绪是怎样伤害人的,该怎么调整情绪

邱氏名言1——不良情绪不仅侵占了你白天的生活,还攻伐着你夜晚的睡眠。

不良情绪对心理活动的影响,其次体现在我们的认知活动中。

认知是我们要保障基本的生存和发展,对周围环境中的各种事物的认识和反应过程。有效的认知让我们清晰地了解和把握外在的世界,确保我们对目标的准确识别、对事务的有效处理和对危险的及时规避。

不良情绪会干扰整个认知过程,如使我们注意力不能集中、记忆力下降、认识范围变得狭窄、分析能力降低、思维能力下降,会直接影响我们的学习效率、工作效率、人际沟通和其他各种活动。

比如,学生遭受不良情绪的困扰,学习成绩必然会下降;

工作者遭遇不良情绪,工作基本会出错;

受到某些挫折性事件打击的人们,在体验着强烈的痛苦情绪时,可能会表现得失魂落魄,走在路上可能会遭遇车祸或失足之类的意外危险;

心情不佳的人们在与人沟通交流时,会显得心不在焉,答非所问;

在家庭生活中,心情不好的情况下做家务,会越做越乱;如果去烹饪食物,则可能做出来的饭菜狗都不吃,这不是糟糕的心境直接破坏了食物的口感,而是不良的情绪扰乱了需要精细的认知加工的烹调过程。

邱氏名言2——不良情绪会干扰我们的认知过程,造成我们各种活动的精确性及效率下降。

不良情绪对心理活动的影响,其三体现在意志过程中。

意志是能够极大地影响我们各种行为活动的调节、控制和推动力量,决定着我们行为的效率、速度和质量。在很多需要长期坚持、反复进行的重大事件如学业、职业等活动中,意志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学习质量的好坏和社会成就的水平。

前些年北京某些心理学工作者曾经对一所普通的大专院校和人民大学的大一新生做了各种心理特质方面的调查,结果发现这两所学校的大一学生在智力水平上并没有显著的差异,考上人民大学的孩子并不比大专院校的孩子更聪明;区别在于某些人格特质上,如考上人民大学的孩子普遍意志品质较普通大专院校的孩子高。

而深入分析则发现,意志品质较高的人民大学的孩子,在学习方面更容易投入和坚持,在学习过程中比大专院校的孩子体验着更多的积极情绪,而大专院校的孩子在学习中体验着更多的不良情绪,更容易厌学,或想学习却觉得学不进去。

这种情况不是偶尔的,而基本是持续的,有的甚至可以追溯到小学时期。这说明在漫长的学习生涯中,不良情绪确实会消磨人的意志,消减人们的斗志,挫伤人们的积极性和瓦解人们的自信心。

邱氏名言3——不良情绪会消磨人的意志,让人变得被动、消极。

不良情绪对心理的影响,其四表现在对人格的影响。

人格是心理活动中比较稳定的组织结构,人格发展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人格成熟度高的人,无论在家庭生活、职场生活还是社会生活中,都体现出较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家庭更为和睦、做事更有效率、人际关系更为和谐。

他们在情绪方面的觉察、识别、控制、调整、影响能力显得较高,心理自由度较大,情绪相对稳定,不良心境相对较少。

而人格成熟度相对较低的人,在情绪方面的各种能力水平较低,尤其体现在对自我的情绪调节和控制方面,容易情绪失控和产生频繁的、较大的波动,不良情绪较多。

在人际交往方面也容易出现障碍,并导致较多的人际冲突,不仅自己经常体验着不良情绪,而且还容易给他人带来很多麻烦和痛苦。

其中一个在目前特别明显,甚至造成很多社会矛盾的现象,是不良情绪较多的人,对外界有较多的敌意和很强的攻击性。

他们在意志水平方面表现为自我控制能力的降低,在行为方面则表现为对他人的语言和身体的攻击,在人格上在表现出较多的防御反应、戒备心理、不安全感甚至幸灾乐祸,有意无意地把自身内在的心理痛苦转化为攻击性的能量,不断地泼洒向身边的人。

无论是因为某些社会事件引发的网络暴力,还是人们对医疗系统的医护人员、教育系统的教育工作者、政府部门的公务人员的求全责备,其中固然有着人们对关乎自身生命安全、教育品质、公共权益的文明诉求,但过度的及不分青红皂白的苛责、质问和持续性的攻击,则会对能够维护我们生命、财产等各种切身权益的服务群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在社会层面表现为对社会秩序的破坏,在个体层面表现为对内在心理的创伤。

这些对他人有较多的攻击倾向的人,其内在的心理状态在情绪方面基本上是比较痛苦的,在个人生态方面基本上是比较糟糕的,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是有很多挫伤感的,总而言之,他们过得很不好。

比如前几年我们因为钓鱼岛事件与日本有政治摩擦的时候,国内很多城市的人们自发地组织起来,上街示威游行,表示严重的抗议。但当游行队伍在路上遇到一些日本生产的汽车时,群情激愤之下,游行队伍的某些人居然纷纷冲上前去,把这些汽车砸了个稀巴烂,有的还把车主拖下来痛揍一顿。

这在某种程度上不免有点扩大化了,已经在破坏最基本的社会秩序,因此维持秩序的警察就把这些人抓起来带了回去,结果一询问,发现其中有不少是生活各方面都不理想,正处于比较抓狂的阶段,在游行过程中,不由自主地就出现了打砸日产汽车的行为。

这是非常典型的自己的生活过得比较糟糕、有很多内在痛苦的人,有意无意中,把自身的不良情绪转化为向外的攻击行为的例子。

还有几年前南方某城市一位中年男性因遇到不公正待遇无法解决,就带着一桶汽油跑到公交车上点燃爆炸的事件;经常披诸报端的很多幼儿园老师殴打、虐待幼儿的事件,我们看到了这些人最终扩大化的对无辜的乘客和孩子的严重攻击和重大伤害行为,但我们往往会忽略这些人内在的状态是多么的糟糕,也很少去提及他们曾经深刻的痛苦。

他们的心理遭受到了非常严重的不良情绪的荼毒,因此而引发了极其严重的破坏性。我们需要关注,其实他们真的过得很糟糕。事件,令人痛心;当事人,令人痛惜!这些事件,均可视为不断积压未能排解的不良情绪对人的心理健康的破坏。

不良情绪对人格发展有着负性的影响,既会延迟人格成熟的速度,也容易让人形成不良的个性特征。以上所说的攻击性倾向就是其一,其他还有抑郁性人格、焦虑性人格、偏执性人格等等,都会使人在社会适应方面出现问题,结果是要么容易贻害周围,要么容易给自身带来很多的痛苦,并对自身的心理健康带来危害,损伤各种重要的心理功能。

情绪是怎样伤害人的,该怎么调整情绪

邱氏名言4——不良情绪会让人在人格上长不大,成为一个容易招灾惹祸的小孩。

在我们最主要的三大生活领域——家庭生活、职场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经常体验着不良情绪的人,对起着连接、维持、整合作用的各个生活领域的载体——人际关系,也会有很大的破坏。

如在家庭生活中,我们和父母、家人属于比较亲密的关系,亲密关系中的沟通有几个特点:

1、说话比较随意,直接;

2、容易丧失最基本的礼貌和礼仪;

3、对亲人的爱在不良心境中容易转化为责难、恨意和攻击;

4、轻微的攻击是亲密的象征,这样显得关系很不一般。

父母对孩子、孩子对父母、夫妻之间,矛盾出现时,特别容易转化为冲突;比如很多人在职场受到挫折或压抑,回到家会对家人发泄情绪,之后虽然后悔,但下次依然如此;成年人在外打拼承受压力,不良情绪无法排解,回家后看到自己的孩子横竖不顺眼,不自觉地把孩子的很多正常表现视为问题,举起为孩子的成长负责的义旗,义正辞严地展开了所谓的家庭教育。

由于家庭生活具有私密性和随意性的特点,外部的社会力量较难随时干预到家庭内部的情况,这种较为安全和封闭的空间使人们不自觉地在亲人面前在心理上退行为小孩子的状态,会更加无所顾忌。有的则可能不幸地演变为不为人知的频繁而反复的家庭暴力。

家庭领域内部的某些冲突式的沟通和碰撞,有时是家庭系统中解决亲密关系中出现的矛盾的重要途径,但这主要见于属于成年人的夫妻和父母之间,其特点是能够在冲突时在心理上退行到孩子的状态,之后在情绪得到疏解和宣泄之后,还能以成年人的理智、成熟的方式来面对、协商和解决问题,表现为心理上较大的弹性和自由度,双方都会有各自的让步、调适和妥协,最后达到各方都能接受的相对平衡。

容易在家庭系统的亲密关系中出现问题的,是有较多不良情绪的家庭成员,在遇到矛盾冲突的情况下,退行到了孩子的状态之后,难以再回到成年人的心理状态以较为理智的方式进行调适,而是持续停留在孩子的状态,以孩子式的、不理智的、不遵守社会规则的、自我中心的、不考虑其他人的权益和感受的方式来应对,使亲人之间的情感没有得到疏解和流动,而被阻碍和压制。

无论这个人在家庭中的身份是父亲、是母亲、是丈夫还是妻子,都会在这样相对不流畅的沟通互动中,使其他的家庭成员受到一定的心理伤害。在家庭成员的情绪层面的表现就是,不良情绪没有得到消解,甚至还有扩大化的趋势。

具有这种倾向的家庭成员,其在心理上的成熟度相对也是比较低的,不良情绪既可能是其心理不成熟的产物,也可能是影响其心理成长和发展的根源,二者互为因果,表现为某种持久的循环怪圈。这样的互动模式会极大地破坏亲密关系的稳定性、生长性和持续性。

任何一个人与他人交往互动的模式,都来自于幼年时孩子和父母关系的雏形,成年之后的人际交往模式,是幼年模式的迁移和重现。因此家庭中的原生的人际互动习惯,体现在职场生活和其他社交生活中的几乎是同样的模式。所以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人们判断一个刚结识的人是否值得结交,会观察此人对父母的态度,比如是否孝顺等等。

心理学这门学科,是比较关注人们的人际沟通、交流及生活质量的。有心理学家曾对究竟是什么影响生活的幸福做过专门的研究和调查,结果显示,在日常生活中,幸福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并不是很多人认为的金钱、地位、名誉、成就等因素,而是良好的人际关系,尤其是亲子、夫妻、亲密朋友等关键的人际关系的融洽,才是影响人生幸福的最重要因素。

在融洽的关系中,人们的主要感受和体验,是较多的积极情绪而不是相反;稳定和成熟的人际互动模式,其最大最重要的功能是能够在沟通交流中有效地消解、降低人们痛苦的情绪体验,增加和强化人们积极正向的情绪体验,一旦无法实现这样的功能,原有的人际关系必将遭到损害。这可以看作是不良情绪对我们幸福最深刻的伤害。

在目前的生活中,以上所说的各种情况真的是随处可见。这说明这种情境已经不是个别的现象,而是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有的遭遇。我们除了勇敢面对,就只能狼狈逃避,但实际情况是,我们避无可避:因为不良情绪来自于我们自身的内部,并不是可以说祛除就祛除的东西。

看来唯一的选择,是只有去正视和面对。为避免过于悲观,我们在此稍作提示:其实,是否有不良情绪本身不是问题,有不良情绪却没有足够的能力或有效的方法通过自我调节和人际互动来缓解和降低其强度,才是问题。

邱氏名言5——不良情绪本身不是问题,不会有效调节自身情绪才是问题。

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由于不良情绪对人们的身体、心理及社会功能,均会造成各种损伤和破坏,导致较低的身体健康水平、较低的学习工作效率、较差的人际关系状况,有时还会把这种痛苦扩大化,波及我们身边亲近甚至陌生的人。这种令人遗憾的情况背后所掩藏的,是相应调节能力的缺乏和心理发展的停滞。

学会调节不良情绪,是我们每个人的必修课。

不良情绪,总是在不断也各种现实伤害我们。为了避免这种对自己甚至可能扩大化地对他人的伤害,我真的希望能够有无数可以供我们选择的方法,但思来想去,却无奈地发现:

似乎除了自己主动加强学习,促进内在的心理成长,学会觉察、识别、面对、调适自身的情绪之外,没有其他路径可走。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最新测试

  • 性取向职业性格心理咨询社会心理学心理咨询师女人心理心理测试绿帽PUA爱情挽回爱丁堡孤独症树洞社交恐惧正念智力测试无性婚姻心理测评系统原生家庭焦虑症强迫症控制情绪偏执型人格情商易怒症心理学家悲观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