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的我都懂”才是最伤人的话,这个错误90%的人都会犯
作者:薇薇安 2020-07-26 09:15:45 人际心理

01、被安慰的“委屈”

公司的一位大姐,出了名的“善解人意”,不管谁遇上糟心事了,她都会去慰问一番。

她自我标榜为“热心肠”,觉得年纪大了,懂得事情多了,肯定能安慰到对方。

但事实却是,大家都感谢这位大姐的问候,但是愿意与她当交心朋友的却一个都没有。

记得一次公司聚会,她喝多了,我送她回家,她和我抱怨过这个问题。

一开始我也不能理解为什么会这样,直到某一次,我自己也遇到了不开心的事情,大姐来安慰我,我才明白其中缘由。

去年我报考了托福,我心里想着是一次考过,所以给自己很大的压力,复习那段时间,我一天只睡三小时,一有空就复习,可最终却还是挂了。出成绩后,我沮丧了好几天。

大姐看出我不开心,吃午饭的时候便过来问我,为什么心神不宁。

我考砸了,心中不甘又委屈,便准备真情实感和她倾诉了一番。

结果我还没说完,她就说:“我懂你的感受的,不要伤心了,下次再来肯定能考好。”

听她说完这话,我原本那些倾诉的话语,全都哽在喉咙里,再也说不出来了。

她的语气给我的感受就是,这只是小事情,没必要委屈不甘,现在这个郁郁寡欢的样子,看起来有点作。

她的话,这让原本就难过的我,更加难过了。

太着急说“我懂”,也可能是一件特别伤人的事情。

“你说的我都懂”才是最伤人的话,这个错误90%的人都会犯

02、你的安慰,也许是在贪图方便

我明白,大姐的本意是好的。

但她的一番好意,总给人一种不够真诚的感觉,听她的话,我下意识的反应就是:早知道不和你说了。

你的安慰,也许是在贪图方便。

有人曾说过,偷懒,是人类的天性。

遇到问题时,为了让事情变得简单,我们总喜欢用简单任性的方式下结论。比如把自己的某一些行为归咎到某一类人上去。

有的人容易犹豫,情绪喜怒不定,就会说自己的双子座,有的人很花心,见一个爱一个,就会说自己是双鱼座。

但实际上,不管是哪个星座,都有犹豫不决和花心的人。

这种简单任性的归类法,也会被用在安慰别人的时候,其实就是为了追求方便和效率。

然而,安慰别人时,我们面对的是个体的心理和情绪。盲目采用一刀切“我懂你”式的安慰法,不仅没有效果,而且还会对别人不尊重。

03、我的痛苦,你并不懂

我和大姐倾吐自己的情绪时,她干脆地说“懂”,其实不仅没安慰到我,反而是给我伤口上撒盐。

我们在安慰别人的时候,很容易说“你的痛苦我都了解",实际上呢?

失去亲人的痛苦,跟忍受贫穷的痛苦,那是不一样的痛苦。即使都是失去亲人的痛苦,不同的人感受也不一样。

我们的目的是为了要安慰对方,可当我们说出“你的痛苦我都懂”的时候,不一定能够安慰别人,反而会让别人觉得,他的痛苦被忽视了。

实际上,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安慰别人的话,通常都只是结论。

比方说“人生就是要往前看呐”,“赶快从自己的情绪里面走出来吧”,“不要这么悲观嘛”,这些都是结论,在当事人的耳中听起来,可能都像风凉话一样。

这些结论,是需要当事人经过面对自己的情绪,长时间地消化之后,才有可能达成的结论,而不是你一句话就能让他顿悟的。

一句“我懂”,并不能帮助受伤的人走出来,真正的治愈,只能是他自己慢慢想通。

如果你真心想安慰你的好友,最好的方式应该是,共情式倾听。

04、共情式倾听,才是真正的懂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与人交往的时候,首先要认真倾听,“深深地听”,听出“深埋在他表面语言下面新的呼唤”。

专心倾听别人讲话的态度,是我们所能给予别人最大的安慰。

如何才能听出“深埋在他表面语言下面新的呼唤”呢,首先不能是不关痛痒的置身事外,也不能是高高在上的指手画脚,更不能是傲慢冷漠的打断。

真正的倾听应该是共情倾听,设身处地理解对方的感受,将心比心感受对方的心理。

这样能让倾诉者的紧张得到缓解,他们也会感觉到自己被接纳、被尊重,从而收获一种愉快与满足。

如果你真的想安慰一个人,别人在倾诉的时候,不要急着说“我懂”,可以尝试静下心来倾听,给足对方足够的关注,静静陪伴对方足矣。

所以,面对对方复杂的情绪,不要为了追求方便而粗糙的归类,不要追求有效率的秒懂,也不要追求能够一次搞定,永远解决。

面对大众心理,跟面对个人情绪,要采用不一样的态度。

写在最后:

可能会有人说,只是随口安慰一下,不用这么严格吧?

话这么说没错,如果只是礼貌性的问候,倒是没什么,但你若是认真去问了,人家也真情实感说了,你再用敷衍的语气,不仅会让对方感到受伤,也会影响彼此的关系。

最好就是,要么不问,问了就认真对待。

毕竟只有真诚相待,才会被回报以真诚。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最新测试

  • 焦虑无性婚姻心理健康心理学绿帽情结自愈能力产后抑郁MBTI回避型人格障碍社交恐惧职场心理九型人格倾诉职业价值观源码强迫症心理咨询师依赖型人格障碍抑郁症测试正念心理测试抑郁症恐惧心理冥想人际关系悲观主义心理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