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心理咨询师很丢人吗?
作者:易读心理网 2019-09-03 09:54:28 心理健康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认定,心理健康指的是从容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压力,能够高效、有成果地工作,可以为社区做出贡献;心理健康同时指情绪、心理和社会关系上的良好状态。

全球75%精神病患者发生在低收入国家。特别是在非洲国家,以尼日利亚为例,一个人口近2亿的国家,拥有心理咨询师的人数不到一千人,90%的人缺少寻找心理治疗的途径。

通过上述的数据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心理健康意识严重不足。

心理学的发展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了,相比其他传统科学,心理学这门学科还属于新鲜事物。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的世界第一个心理实验室,这是第一次用定量的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类心理活动;1895年弗洛伊德正式提出精神分析的概念,紧随其后的是荣格卡尔·荣格创立了人格分析心理学理论,推出“情结“的概念;时间走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以马斯洛、罗杰斯等人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派,和心理学家奈瑟为代表的认知心理学派形成了当今心理学的思潮。

如今心理治疗的方法更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

武侠小说里经常看到一些武功高强、内力深厚的能人异士,最令他们感到痛苦的是空有一身本领,却没有用武之地。在心理治疗领域也有同样的窘境。心理治疗难以进展的最大原因之一莫过于人们对它的误解。

见心理咨询师很丢人吗?

产生误解,我们就得去理解误解的背后的真相。在华人地区,我自以为产生误解的因素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违背”主流文化意识;

2、对心理健康的定义模糊不清;

3、快节奏的生活使人丧失感知能力。

除了这三条,还有很多很多因素都制约着人们心理层面的发展。

先来说说文化方面的因素。

众所周知,中国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信奉孔孟之道。讲究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这套思想体系所传达的价值观对所有人都有所裨益。从许多层面来理解,它确认给了人们一个价值标杆,人们依照此标杆才得以存活与发展。时过境迁,随着各地方文化深度融合、思想开放,人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过往的思想在当今迅猛发展的社会貌似迷失了方向。

举个例子,比如“孝”文化。

我老家,在去往医院的一条单行道的院墙上看到了二十四孝的宣传牌,二十四面牌子讲述了二十四个关于孝顺父母的故事。在我印象里,还残留着些许记忆。其中有个故事是这样讲的:一户比较贫困的人家,到了冬天,外面寒风凌厉,家里却没有生火取暖的炉子,农户的儿子想让父亲回来就能感受到温暖,于是他脱去身上所有的衣物,钻进微薄的棉被里用身体的温度来预热被子。但木床上垫的不是棉质床单,而是夏天用的凉席,这样体温的丧失会更加迅速。农户回到了家里,看到儿子这样的举动,痛哭流涕,从此这个故事便流传下来了。

不知道大家读完这个故事是什么感受,我是非常心疼农户的儿子,甚至会为他的行为而感到愤怒。至于我会愤怒的底层原因,这里就不做分析了。

孝顺父母,理所应当,是每个儿女的心愿。但以伤害身体健康来传达孝心不是明智之举,特别是现如今以人为本的社会,更加会引起大部分子女的厌恶。心理治疗很多时候是针对人们情绪情感的部分工作,使其通过疏解情绪来达到疗愈的效果。比如,很多深受父母情感遗毒影响的成年来访者,心中积攒了大量的怨恨和痛苦,治疗病情的手段之一是使情绪外泄。而向父母表达情绪是一个有效的手段,不过得建立在父母拥有承受情绪的能力和一定的人格强度的基础之上。释放情绪已实属不易,向父母表达痛苦和愤怒更是难上加难。之所以难,是因为我们对父母有着深深的愧疚感,这份愧疚的根源或许就跟文化有关、跟集体无意识相连。

还有很多人对心理健康的定义不清楚、不理解,甚至出现误解的情况。许多走进咨询室的来访者,他们大多都是从很远的地方赶来,每次来的时候表现的敬小慎微,甚至还要“乔装打扮”一番,所有这些行为背后的目的是,不让别人看见自己去见心理医生,他们最害怕身边的人知晓。

文章开篇就提到,心理健康是指情绪、心理和社会关系上的良好状态。身处竞争激烈的环境中,我们难免会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家庭的和自身存在的压力,由压力导致的焦虑、烦躁或低落无不影响着正常生活的运行。由于人的差异性,面对这些困境,解决方式和能力也有着巨大的差别。因此,从这个层面来说,参与社会运作中的人们或多或少的都会感染心理疾病。只是,疾病的严重程度有所区分而已。

并不是只有那些患有精神病或严重的神经症患者才需要心理治疗的帮助。

在美国或德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是非常普遍的社会服务,基本上每一个中产阶级家庭都会配备一个心理医生,起到维护家庭成员心理健康的作用。而且,心理治疗早已上了医保范畴,在他们那,看心理医生和看其他科室的医生没有什么不同。

还有一些人或许并不知道生活的“快乐”是什么,还经常以自欺欺人的方式寻找快乐。充斥着商业化、市侩气息的社会使这些人流年忘返,似乎只有美貌和富有才能让他们远离失望与痛苦。在这样一个崇尚个人主义的、充满竞争的社会,耳濡目染式地传递着这样一个事实:每个人只有拥有了想要的东西才会快乐。直面血淋淋的现实生活,永动机式的生活节奏可以让他们回避痛苦的现实,回到令人舒适的理想世界。

生活的巨轮始终滚滚向前,人们很难幸免于它的蹂躏。被灰纱蒙住眼睛的世界是灰色的,但你看到的其实是灰纱的颜色,并非生活本身。色彩斑斓的世界纵使有些不尽如人意,但旅程中的风景亦是楚楚动人,你是否愿意为此付出热血与汗水,尽情体验真实的感受,找到属于心灵的一那片净土。

王伶俐心理工作室创办的青少年成长团体就是为准备进入社会的未成年人所打造的,来到这里的孩子并不是外人眼中的坏蛋或弱者,他们都有着敏锐的感知触角和与生俱来的天赋。他们能发挥天马行空的创意、幽默的言语和温暖他人的举动,他们都是非常好的孩子,大家一起学习、共同进步,为美好而广阔的未来努力奋斗。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最新测试

  • 产后抑郁症智商测试心理测评系统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绿帽情结双相情感障碍自愈能力焦虑症偏执型人格俄狄浦斯情结洁癖社交恐惧症叛逆期心理咨询师社交恐惧症心理治疗桃花运倾诉霍格沃茨爱情挽回悲观主义孤独症抑郁症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