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会对一些事情产生莫名其妙的恐惧,而我们成年人是不理解的,为什么在我们觉得理所当然司空见惯的事情上,孩子也会出现莫名其妙的恐惧。可以说孩子成长不可或缺的心理——莫名其妙的恐惧。我们可以把孩子的恐惧表,当作是孩子寻求帮助的一种方式。很多父母对于孩子表达害怕的时候,会对孩子说:别怕、没事的,或者怕什么,要勇敢。这个时候,孩子并不需要这些安慰和鼓舞的话,孩子真正的需要,是希望你看到他内心的紧张和压力,他在寻求你的帮助。恐惧和害怕是孩子的正常现象,因为这些情绪反应了孩子对父母依赖的需求。
恐惧,在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还会继续表现出来。例如孩子去到陌生的地方,他会表现得警觉,除非是有妈妈的陪伴,妈妈抱着他,他就能够应对。但如果有人把她从妈妈的怀抱中抱过来的话,或是妈妈消失了,孩子就会表现出恐惧,然后大哭。心理学家皮亚杰在客体恒常性里面就阐述说,在婴儿生命最初几个月里,婴儿用眼光追随物体,当物体和人不在视线之内的时候,婴儿会以为他们是消失了,不存在了。婴儿对熟悉的人和物的消失,有了恐惧,如果这个时候妈妈不见了,他就会很害怕。这种状态会持续到2岁左右,孩子才能完全肯定,即使是消失的物体和人还是存在的。在这段时间中,大约一岁左右的孩子,就特别喜欢玩躲猫猫的游戏。这个时候的孩子他还不能躲到什么复杂的地方去,但是他们会简单的用手捂着自己的眼睛。其实,这就是孩子在通过游戏的方式,来释放他的焦虑和恐惧。孩子能捂自己的眼睛多久,就说明他在心理上能忍受多长的看不见妈妈的时间。孩子在反复的锻炼这个能力,是在为成长做准备。因此,当你的孩子发现他东西不见了的时候,他会很恐惧;看到妈妈不在身边的时候,他也会很恐惧。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理解他的心理,而不是仅仅的告诉他:没事的。理解了孩子的心理发育规律,就可以帮助孩子把他的恐惧表达出来,这样的表达,可以帮助孩子释放内心的恐惧。
两岁左右孩子会陷入一种控制与反控制的内心冲突之中,精神分析学说里将其描述为肛欲期的心理任务,孩子会在要与不要、是与不是之间左右为难。这个阶段的孩子,常常会有这样的一些特点:开门一定要他先开,袜子一定要先穿哪只脚等等。类似这样的生活中的事情,也会给孩子带来恐惧,因为太多日常的生活琐碎他都无法控制。这种无法控制的状态,就像是早些时候,忽然置身于陌生人身边的环境,或被陌生人抱起的紧张,那也是自己无法控制的。所以孩子会非常的在乎这些,在成年人看来都不算事的大事情,以至于孩子在这个时候他无法处理自己内心的混乱。
如果我们不理解孩子恐惧背后的心理动力,我们可能只是让孩子不要怕,又或是指责孩子胆小。我们不允许孩子恐惧或发脾气的话,孩子内心的情绪就没有得到处理和释放。孩子就容易带着恐惧成长,甚至影响到他未来的社交和人际关系。所以,当孩子有害怕的情绪的时候,父母要知道,害怕是孩子正常发育的部分。当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的时候,父母对于孩子,出现恐惧情绪的时候,就不会那么多的焦虑。父母变得没那么焦虑,自然对孩子也会有安心的作用。其次,可以帮助孩子面对让他觉得害怕的东西,但是,不要想着一定会减轻孩子的恐惧情绪,帮助孩子学会去表达自己和释放。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1694022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94224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35448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34707 人想测
立即测试
749497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