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定目标和做计划?很多观点表明,行为是由目标监督的,运动图示中具有产生特殊身体活动的目标,意向的形成意味着 创建一个能够达到的活动目标,执行意向的形成就是为了要建立分目标。然后才是做计划。目标激活人的行动,然后监督行动,甚至提供生活的意义,有观点表明,自我是由许多的目标和结构组成的,还有人认为:特质来源于与之相关联的目标含义,我们今天就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定目标和做计划”!
一个特殊目标的设置会影响人做事情的程度吗?
有证据表明,设置的目标水平高会产生好的活动结果。高目标与低目标相比,前者产生的结果会好些;与“尽力而为”相比,高目标产生的结果也会好些。“尽力而为”不是尽全力,它只表示做得差不多就可以了。这比创设一个具体、有挑战性的目标结果要差一些。
为什么较高目标会产生较好的活动表现呢?
有三个原因:第一,较高目标使人更尽力。如:你知道你在10分钟内无法完成50个问题,除非你激励自己。因此,你就开始自我激励。第二,让人更加坚持不懈。一时的努力是不够的,需要一直激励自己。第三,高的目标使人更集中注意,使人更少怀疑自己,更少转移注意力。从这些方面讲,低目标容易让人后退。
设置高目标的优点是很明显的,但也有局限性,特别是如果你的目标不现实,你就无法采用,你也无法尝试。如果你不能采用目标,那就等于目标不存在。因此,关键是要设置一个足够高的目标尽最大努力去完成。但不要太高,否则也无法完成。
在人格心理学中有一个部分专门讲到了“自我调节”。这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论述如何制定目标或者计划,以及如何将目标或者计划转化为行动。
手段-目的分析法(means-end analysis)是一种很有用的方法。你可以用这个方法来分析你的当前状态与你预期的状态(“目的”)之间的差别,从而作出决定。然后,考虑一个活动(“手段”),让这个活动尽量减少二者之间的差别(这个叫做“爬楼梯效应”),将这些活动叠加,就成了计划。首先,印入脑海中的事情一般都很抽象,都是一些比较虚的大的目标。然后,你需要仔细审视每个大目标,将其分解成为一系列更小的分目标。分目标越细,手段-目的的路径就越容易完成,你从开始到结束的过程就更具体。(有点类似于心理咨询中行为干预里面的“系统脱敏法”)
一般来说,人们的做法都是将大目标细化为具体的小目标,但是,如果目标被分得太细、太特殊而建立太严格的时间表会使人失去动机。当计划具有一定的弹性时,人们更能够完成既定的计划,如果人在往前推进计划时有比较多一些的选择,就算在过程中,没有完成计划,或者得到的结果达不到自己的预期,人们也能从失败中总结经验,从而改进之后的行为。当然,如果弹性太大,人们也许会变成“机会主义者”,抱着碰运气的态度,或者对结果无所谓的态度,这个就需要自己的意志力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如果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这个时候就需要调整大的目标了,也有可能有“意外”的收获。很多公司初创的时候,核心业务都跟现在的核心业务千差万别,这就是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随时调整的结果。
最后,对你的行为产生的效果寻找精确的反馈是很重要的,如果你能随时获得精确的反馈,就可以降低弹性而不必去设计许多选择。如果你不断地根据反馈来调节行动,你就会一直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这个原则是自我调节的基础,它会从一开始就灵活地指向正确的发展方向。这个反馈部分非常重要,很多人就知道埋头苦干,从来不去反思和总结,因此,很多时候往往都是事倍功半。我记得上BiMBA的时候,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一个部分就是关于fine-tuning的论述。我把fine-tuning翻译为微调,后来,fine-tuning成了我最喜欢的一个词。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人很难做出重大的改变,因此,对重大改变的期望都是不现实的,人生就需要不断的fine-tuning,微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使得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一直沿着正确的轨道驶向自己的人生目标。
做事情的方式有几种:做do、尽力做try to do、做到极致try best。这三种方式都是把事情完成了,但是,完成后得到的结果是截然不同的。因此,做事情的要求就是做到极致,这也是我一直信奉的。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我确信这也是一个真理。
———— 高尔基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699896 人想测
立即测试
2299207 人想测
立即测试
750137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494475 人想测
立即测试
724821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