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很多的老话都非常的有哲理,但是很多人年轻的时候读不懂,今天就说一个最简单也是最实用的道理就是知足常乐,没错知足才能常乐,其实这个道理很多人都明白,但是真的做不到,确实,想要做到很难,但是可以把这个定为目标一点一点的靠近,做事有度做人有品才能够活的幸福!
人不宜好,狗不宜饱。
《易经》里说:日中则昃,月盈则食。
大意是,太阳在正午后就会开始西斜,而月亮到最圆的时候就会开始亏损。
做人的道理便是如此,世间没有绝对公平对等的付出,人与人之间也没有所谓的将心比心。
不要对一个人太好,相处有度才更好。
曾看过这样一则故事,很是令人深思:
员外年岁已老,到了该选继承人之际,因为三个儿子都非常的优秀,迟迟无法抉择。
于是他前去请教了禅师,禅师允诺会替员外选出最适合做继承人的儿子。
他让三个儿子说出自己曾做过的一件善事。
大儿子讲了自己曾给一个好几天都没吃饭的乞丐十两银子的事情;
二儿子觉得,自己曾见到商人和顾客因缺斤少两的问题在街头打架,他为了制止争吵,将自己的银子补给了顾客,这是一件大善事;
而三儿子说的,却是他将父亲的死对头,从失火的家中救了出来,反倒问他要了十两银子的事情。
禅师听完三个儿子的回答后,告诉员外,三儿子是最适合的,员外十分不解。
禅师说:
“陷入危险之人,是你的死对头,他并未因此弃之不顾;
救下人后,他讨了银子,是他不想让别人欠下人情。
此举十分适当。”
员外于是将家业交予三儿子,结果真的如禅师所言,家业愈来愈兴旺。
东汉历史学家班固,在《汉书》中写道:“太刚则折,太柔则废。”
说的便是这个道理,过于刚硬会容易折断,太过柔弱又容易废掉。
与人相处,要把握好刚柔并济的度,不可坐视不理,也不可太过善良,好的善良,应当带有锋芒。
俗话说得好:“酒喝六分醉,饭吃七分饱,永远不要对一个人太好。”
不计代价、不顾回报的付出容易让人轻视;置之不理、漠不关心的态度又会使人感到冷漠。
相交是一场缘分,帮助是一种情谊。
人与人之间,不要太近了。
君子之交淡如水,唯有保持好这其中的度,才能使情谊永葆。
人不得全,瓜不得圆。
《菜根谭》有言:“知足者仙境,不知足者凡境。”
说的是,面对眼前的世界,心怀知足的人会觉得置身仙境,一切都是美好的;但不知满足的人,却会觉得处处危机,都是凡俗之境。
高僧弘一法师,晚年参透人生,将修行融入生活,过着随遇而安的日子。
一日恰逢老友夏丏尊前来探望,用饭时,看到桌上只有一碗白米饭和一小碟咸菜。
老友顿时心酸不已,便问弘一法师:“难道这咸菜不会太咸吗?”
弘一法师淡然回答:“咸有咸的味道。”
午饭用罢,弘一法师倒了一杯白开水解渴,慢悠悠地饮着,很是知足的样子。
老友想到弘一法师曾是品名贵香茗的人,便问道:“没有茶叶吗?怎么喝这么平淡的开水?”
弘一法师微笑着应道:“开水虽淡,淡也有淡的味道。”
夏丏尊是弘一法师多年好友,知道他曾在李叔同时代过着怎样尊贵的日子,如今看破红尘,粗茶淡饭也过得怡然自得,不禁十分钦佩。
人们常说知足常乐,因唯有知足,才能无忧;无忧,日子便自在。
林语堂谈人生幸福,无非四件事:
“一是睡在自家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饭菜;三是听爱人说情话,四是跟孩子做游戏。”
简单平凡的日子里,是人生莫大的幸福。
广厦千间,夜眠不过七尺;珍馐百味,日食只需三餐。
当一个人开始懂得知足,便是学会了放下,不再去追求那些虚无缥缈、累人心弦的事物。
人生数十载,一切名利得失皆是过眼云烟,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唯有抓住眼前这一方小小的天地,才是最实际的。
杨绛先生曾说过: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我们曾如此盼望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幸福没有标准,每个人有自己的人生,懂得知足,便是幸福。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660000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123887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356372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234403 人想测
立即测试
769462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