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间的冲突,在冲突中发展出成熟的心智
作者:李桂梅 2020-02-24 17:18:29 成长心理

1.孩子间的冲突何其多

周末,朋友带着6岁的儿子小豪到一家餐馆就餐,不一会儿,小豪就和邻桌年纪相仿的小男孩在店里小水池边玩得不亦乐乎。突然,小豪把水池里的水泼向小男孩,小男孩妈妈见状,立马过来教训小豪:“你怎么这么调皮!你看,把他(小男孩)衣服都泼湿了!”小豪看着这个来势汹汹的阿姨,蔫着脑袋不敢说话。

“真没家教!”小男孩妈妈又骂骂咧咧了一会,轻蔑地总结陈词。

“谁没家教?!”一听这话,朋友就忍不住了,“嗖”地站起来去跟小男孩妈妈理论。两人一人一句吵了起来,最后扭打在一起。几个人都拉不住,最后餐馆老板报警了。民警来苦口婆心劝了一番,两人才怏怏作罢。

然而打脸的是,后来小豪告诉她:“其实我跟那个小男孩是在玩的,我们说好了互相向对方泼水,谁能躲开,谁的衣服是干的谁就赢。”

“原以为保护了孩子,没想到竟是小题大做!”朋友说。

是啊,很多时候,我们还没了解孩子们之间发生的事情,便迫不及待地要为孩子出头。这种事情并不少见。

孩子间的冲突,在冲突中发展出成熟的心智

在杭州的一所实验学校,一名学生与其他同学发生矛盾,这名学生把情况告诉妈妈,妈妈非常生气。对班级里的其他孩子及其家长进行辱骂、威胁和骚扰,并且这种情况还不止一次。于是,班上其他35名学生的家长集体写了份请愿书,让35名孩子请假三天。相当于变相罢课了三天,老师出面处理也无济于事。最后由学校及区教育局介入才算平息了此事。

本来是学生之间交往中的普通矛盾,最后却变成家长与家长之间,家长与老师之间甚至与主管部门之间的冲突。

2.为谁而“战”

孩子是我们的掌上明珠,如果不能很好地保护他们,我们会非常愧疚,觉得自己枉为人父(母)。但孩子毕竟太小了,心智不够成熟,我们坚信自己出马肯定比孩子自己处理要完美得多,这大概是成人世界里最自欺欺人的默契了。

孩子还小的时候,我们就不相信他们能自己把作业完成好。大概老师也是这么认为的,老师们把作业发到微信群里,附上一句:“请家长监督孩子完成!”家长便转告孩子们,督促,检查,完成后拍照上传给老师。老师批改完后把作业原路返回:“做错的请监督孩子改正。”如果哪天老师发作业晚了,家长们便紧张地在群里喊话老师:今天做什么作业?

作业本来首先体现的是老师与学生的关系,现在却变成了老师与家长的关系,或许在我们眼里,孩子很难记住要做什么作业,即使记住了,也很难把作业做完,即使做完了,也很难做好。还是成人间的沟通会更靠谱也更高效一些,于是老师与家长便心照不宣兢兢业业为孩子的成绩努力着,聪明的孩子也默契地配合着成人们的游戏,哪天妈妈出差了=没有作业,把字填满了=完成了作业。

家长们一门心思身先士卒,一路为孩子披荆斩棘。

孩子间的冲突,在冲突中发展出成熟的心智

作业尚如此,更何况是“矛盾”、“冲突”这么复杂的事情,孩子怎么能应付得过来了?所以当孩子间出现哭闹,争吵这些不和谐的声音时,很多家长便用自己在成人世界里打磨了半辈子的“冲突处理技巧”来处理孩子们的矛盾,用最快的方法来让哭闹、争吵这些不和谐的声音消失,让场面看上去友好而体面。自以为为孩子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却不知道孩子却失去了处理矛盾和冲突的机会。

我们很多家长也清楚,孩子在玩耍的过程中,争夺玩具,推搡打闹,再正常不过了。但一看到孩子们哭闹,即使是轻微的肢体冲突,特别是看到自家孩子处于弱势的时候,内心就不淡定了,总担心(或认为)自己的孩子受了委屈,忍不住要站出来替孩子“讨回公道”。

或许他们小时候也曾遭到小伙伴们的欺负,被欺负的委屈深埋心底,从来不被看见。于是他们长大后,有了自己的孩子,很自然就把自己内心被欺负的那个弱小的孩子投射给了眼前现实中的孩子。只要一看到孩子在玩耍中哭泣,被推搡,小时候被欺负的创伤就瞬间被激活。

隔壁小丽有个10岁的女儿,活泼的小姑娘有时候会约上其他孩子一起在小区的草坪上玩耍,每次都听到小丽追到电梯口再三嘱咐女儿:“要保护好自己,别让人欺负了。”原来小丽小的时候,由于长得矮小,性格内向,每次和村里孩子一起玩耍,她都是大家奚落嘲笑的对象,成了伙伴们欺负的不二人选。

所以每当女儿和小伙伴们玩的时候,小丽最担心的就是女儿被其他孩子欺负了,就像她当年被小伙伴们欺负一样。

3.为自己“平反”了,孩子呢?

如此一来,我们自己的需要得到了满足,替小时候的自己出了一口气,为自己“平反”了,但孩子呢?他们却错失了自己去处理冲突的机会,甚至连思考如何去处理的机会都没有了。当他们长大后,也很难去处理自己与他人的矛盾或冲突。

孩子间的冲突,在冲突中发展出成熟的心智

有一对小夫妻,他们有一个2岁的女儿。丈夫上班,妻子自女儿出生后便辞职专心在家带孩子,最近又怀了二胎。妻子想着孩子出生后自己肯定忙不过来,婆婆和老公都在上班,怎么办?她没有找丈夫商量怎么应对接下来可能的困难,就习惯地把自己的问题告诉了父母。妈妈觉得自己的女儿为男方生儿育女,还得不到婆家应有的帮助,是什么道理?于是当天就找到亲家,给他们摆事实,讲道理,明里暗里还抱怨他们不帮衬自己的女儿,还暗示他们要承诺,二胎孩子出生后,必须要帮忙带。而亲家也觉得自己很委屈,无端就被人上门说教一顿,而且媳妇儿子也从来没跟她说过要他们帮忙带孩子。要说辛苦,难道我儿子每天朝九晚五地上班,周末还得加班就不辛苦吗?于是两边老人家互相喊委屈,互相抱怨对方,不欢而散。

孩子都已经而立之年,为人父母了,遇到再平常不过的家庭琐事,却还是习惯地找父母去解决。自己却没有能力,甚至不知道可以尝试去沟通解决。而父母,自然而然地接替孩子去处理他们生活中的琐事,就像当年替他们处理与小伙伴们抢玩具一样。

4.在冲突中发展出成熟的心智

我们的教育,有很多空泛而流于形式的方法。特别是对孩子诸如“宽容、善良、尊重他人等”品格的培养,往往通过对孩子讲道理,旁征博引古今中外的名人故事历史传说来教育孩子,这些言语的教授,自然能让孩子更好地理解词语的概念,也能让他们记住相应的例子。但在生活中,如何做个善良、尊重他人的人?这恰恰是要让他们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发展出来的。

女儿和几个小小伙伴在院子里打羽毛球,一阵争吵声后,女儿拉着其中一个小伙伴过来告状,指着正在外面打球的两人对我说:“他们两个耍赖,一直打都不给我们玩。”

孩子间的冲突,在冲突中发展出成熟的心智

“嗯,你们觉得这样不公平,是吗?”“是啊,一点都不公平。”“那怎样才能公平呢?”

他们想了想,说:“每个人都打那么多(个球)。”“这是个好办法,可以试一下。”

于是他们便与正在打球的两个小伙伴商量,最后确定每人打10个球(一来一回为1个球)。后来加入的小伙伴增加了,为更公平起见,他们还设置了一个专门的裁判。

孩子们都很聪明,只要稍加引导,他们便会想出很多创造性的方法。孩子在思考的过程中,内心往往也会充满焦虑、不安等各种情绪。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情,考虑当中的道德成分,并鼓励他们说出自己对事情的看法及处理事情的方式,让他们在思考和实践的过程中,发展出共情、尊重和协作等能力。

也只有让孩子去思考和实践如何处理冲突和矛盾,才能发展出成熟的心智。

作者:李桂梅,二级心理咨询师,曾任跨国集团公司企业培训师、EAP负责人,HR经理。爱养花爱美食。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最新测试

  • 孤独症恋母情结洁癖职场心理容貌焦虑霍格沃茨智力测试思维反刍倾诉焦虑症男人心理亲子关系心理效应强迫症偏执型人格MBTI心理恐惧症职业价值观正念依赖型人格双向情感障碍安全感心理医生爱丁堡心理医生桃花运心理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