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朋友问起,为什么自己总容易迁就他人。
明明喜欢吃火锅而不是烤鸭,却因为朋友喜欢吃烤鸭,而完全服从。
明明不想出去玩,因为朋友一个电话,就收拾自己去见他们。
明明自己的计划简单高效,却总是习惯性地配合他人,成就他人。
有时候遇到这个问题,我通常会玩笑一句:你和你妈妈关系不错吧。
提出这个问题的人,通常感受力是很强的。
玩笑“和妈妈关系不错”是因为:在这个和母亲不错的关系背后,是被养育者以爱之名的占据以及同频存在的忽视,把小孩圈起来,然后对他好。
判断说感受力强,是因为一个处处都能迁就他人的人,一定时时刻刻都能捕捉到他人的需要,他人永远优先于自己,自己是别人的小棉袄。
拥有这种对他人的超强读心术,一定都是“童子功”。在那年那月,要处在怎样的环境,才能习得这种接近本能的敏锐。对他人需求的识别,已经不仅仅是察言观色这么简单。
他们的高感知度已经简单粗暴到,我就是知道对方要什么、心情怎样,但我不知道原因。
对他人了如指掌,对自己的状态却是:需求?我没有想过......
看许多心理学类的书目,许多人会给自己总结为:自我价值感低。
显而易见,自我价值感低这件事,肯定不是平地起风。追根溯源便都是早年和重要客体的关系出了状况。可单单一句“早年养育者没有给到足够的看见”就能摆平这件事,消除那种“唯他人独尊,自己永远靠边站”的感觉吗?答案当然是不能。
没被足够的看见,自然终生都要寻找。若小时候对此的需求是1,那长大后便是10、100、1000......甚至,用命去换。
《长安十二时辰》里,审案的李必对嫌疑人鱼肠说:我再也不希望看到任何人,因为旁人的一丝暖意,宁愿被他利用,宁愿赔上自己的性命。
为了幼年求而不得的目光,为了那本该由父母给予的一丝丝暖意,以身焚火,不顾一切来换取。
想起一个很残忍的故事:一对夫妇,捡来一个小孩,为了让这个小孩对长大后对自己忠诚,女人便对男人说,你像养狗一样养他就可以了,不要时常满足他,他便会穷尽一生来满足你。
毛骨悚然的故事,却触目惊心地发生在我们身边。
小婴儿伸着小胳膊想要和妈妈互动,妈妈摇着婴儿床,却对着手机屏幕笑得情真意切。
那个我期待的人,咫尺天涯。
“我竟是如此地不值得妈妈看我一眼么。”
自我价值感的确立,是孩子在妈妈眼中一次又一次地看到自己,确认自己。确认自己的存在,以及确认自己值得被爱。
都没有。
可我们还是会长大。于是,曾期盼的一束目光,演变成100束,1000束......无穷尽。
无法被满足,为了获得,无所不用其极。于是我们发展出了笑容,发展出了敏锐,发展出了所有讨好他人的功能,只为一个确认,确认我在你心里是有位置的。
当别人有需要的时候,我们就像女娲补天一样,去补别人那个漏开的大洞。让别人完整。
我们学会了十八般武艺,却一样也没用来为自己服务过。
这些优秀的技能,要留给心里那个重要的人,如果我足够优秀,她是不是也可以多看我一眼。
如果有人建议把技能用在自己身上,这是万万不能的。我们不是自己的主人,我们所有的收获,都是为上交。自己怎能私自善用。
为自己做一点什么,异常困难。做了就如同贪污,或者私吞了什么一般。
这样深入骨髓的“不值得”,岂是一句“自我价值感低”可以被打破和唤醒的。
何况,它还能部分的带来些许好处。
我们成为了那个特别善解人意的人。一个好人。慢慢的,开始被这样评价。懂事。也同样是属于我们的词汇。
别人习惯踩在我们身上,去够他们的梦想。我们虽心有不甘,但也没有更好的去处。
回头他人梦想达成,分予我们一些好处,或者不吝啬大把的感谢和夸赞,似乎我们心里那个不满,那个被挖开的大洞,又被莫名其妙地填上了。
而当我们自己有需求的时候,周围的人会习惯性地打压。也会习惯性地把手伸进属于我们的领域,企图指导些什么。
“这个女朋友不行,皮肤还去做什么美黑,家境太好了,你Hold不住的。”“考博什么的就不要考了,先稳定工作要紧”“我跟你说,孩子尿不湿要用这个牌子,要不然要红屁股了。”
在入侵的表皮之下,悄咪咪地偷走了我们要做一件事的动力。似乎我们去恋爱,去读书,去养育小孩,不是顺从他们,就是反抗他们。我们的人生主题,变成了非此即彼的选择题,怎样都有问题。
我们开始疑惑,我们为什么而活。
那属于自己的价值感,到底去了哪里。
我们花了太多心血,在满足别人身上。真要为自己做点什么的时候,已经筋疲力尽。
被“期待目光”这件事占据了太多,便在一万个人身上找弥补。
于是,心里开了一万间房,间间都是别人的。
我们变成了客栈管理员,期待每一个住客给个五星好评。
我们花了很多的时间,去构筑我们的内部世界。
大楼也建了,房间还对外营业。
我们卡在了那个客栈管理员的身份里,却忘记了,我们吃了那么多苦,凭本事建造的“豪华酒店”,让那么多人都满意,为啥不给自己来个总统套房呢。
或许,为别人服务惯了,要让自己在最好的位置住进去,会有那么一些胆怯和不安。
此时此刻,或许能够自我安慰的方法是:去住最好的房间,体验过了,才能更好地改进酒店,精进用户体验。
这是我们习惯的思路。即使为自己,也要是以“为别人”的名义。如同我们想吃火锅,一定要别人也想吃火锅,我们才觉得这个愿望是被允许的,是值得去做的。
而事实上,还有一种思维方式是:我觉得这个很好,我推荐给你们;我的房间不错,你要不要来试试;火锅很好吃,我觉得你可以尝试一下......
自己站稳在那里,然后独自享用,或者呼朋唤友。
你是主人。你邀请他人靠近,或者拒绝他们的到来。这种体会很陌生,但,成长就会这样不近人情。
不近人情这词颜色太暗沉,也可以把它置换得更光明一些。
作者:赵戎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1356641 人想测
立即测试
2004639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879674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87106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55798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