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选择网络游戏作为自己休闲放松的方式,然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定义,长期沉迷网络游戏造成的游戏障碍是一种疾病,不少资深游戏玩家说,真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列出的症状,可能自己已经病入膏肓了,现如今电竞已经成为职业赛,难道不是在误导吗?游戏成瘾是病吗?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今天在朋友圈里看到一个段子:暑假过后,新学期开始了,一名重点中学的校长在开学典礼上新同学们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卸其QQ,封其微博,删其微信,去其贴吧,收其电脑,夺其手机,摔其ipad,断其wifi,剪其网线,使其百无聊赖。然后静坐、喝茶、思过、锻炼、读书、弹琴、练字、明智、开悟、精进,而后必成大器也。这段话让我想起WHO关于游戏成瘾的最新说法。
2018年6月19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最新版本的国际疾病分类标准,首次把“游戏成瘾”列为精神疾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游戏成瘾的成为一种疾病需满足三个条件:在玩游戏的频率和每次的时间上失控;玩游戏高于一切;对出现的后果置之不理。世界卫生组织称,相关行为要持续至少12个月才能确诊,但也表明,如果症状严重,确诊前的观察期也可缩短。报道称,部分国家此前已承认游戏成瘾是重大的公共卫生议题,许多国家都有治疗游戏成瘾的戒瘾机构。有人支持WHO的定义:世卫组织的决定太给力了!鼓舞人心,正确认识网络成瘾危害,大力发展网戒事业。网络成瘾害人不浅,一年又一年祸害人不少,支持网络成瘾戒治将成为名正言顺的事情了!为世界卫生组织的决定点赞,呼吁国家卫计委及相关部门尽快出台网络成瘾诊疗规范,让网络成瘾得到名正言顺的治疗,拯救更多的网络成瘾少年。
说到这里,也有人会想:那些职业电竞选手全是神经病啦?打麻将成瘾怎么说?吸烟成瘾怎么说?喝酒成瘾怎么说?都是精神障碍了,还有正常人吗?最后打游戏在别人眼里真的变成了精神病。一半以上网友需要住院观察,三分之一网友需要入住ICU重症监护室。真的是病吗如果你担心自己或他人因为游戏而成瘾,不妨问问下面几个问题:有没有因为玩游戏而自责过?玩游戏是不是你早上起来脑子里想到的第一件事?玩游戏的时间是不是越来越多?有没有因为玩游戏而影响自己的心情(比如爱发脾气,或者心情低落),或者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很少外出,甚至不吃饭、不上厕所)?游戏是不是已经主宰了你的生活?
如果你对多数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可能就需要作出调整,或者去正规医学机构寻求专业帮助了。有人认为,游戏成瘾的诊断缺乏足够的临床数据支持,可能存在泛化诊断的问题。如果真像人们开玩笑说的,“打开DSM精神障碍手册,总有一款适合你”,诊断也就失去了意义。存在游戏成瘾问题的人往往合并其他问题,比如抑郁、焦虑、社交障碍、注意力缺陷障碍等等。这也提示,游戏障碍可能是其他精神心理问题的表现,而不是单独的疾病。即使游戏成瘾最终被WHO正式列为精神障碍,我们也必须清楚,游戏不是毒品,玩游戏的人很多,真正成瘾的只是少数。如果就此把游戏和成瘾简单必然地联系起来,而忽略了对游戏主体的关注,只会简化情况,反而不利于真正问题的解决。
原因在哪里,游戏成瘾,到底是不是病呢?我想多数人不管网络成瘾是不是病,最关注的还是解决办法。要说解决办法,还是要先说原因。
父亲功能的缺失
父亲对于青春期的男孩来说是很重要的,父亲往往代表着规则和秩序,孩子自控能力的形成与父亲的作用有很大关系。但是现在很多家庭中,父亲的功能是缺失的。一些孩子父母离异了,孩子跟着妈妈生活;有的家庭虽然表面完整,但父亲很少在家,他们总是在外面忙自己的事;还有的父亲为了生存与发展,不得不离开家庭,想尽责也尽不了。在传统的大家庭时代,父亲不在,还有爷爷和叔叔伯伯来代替父亲发挥功能,而现代核心家庭却找不到替代者,造成父亲功能的缺失。这从某种角度上解释了为什么网络成瘾的大多是男孩。
同伴功能的缺失
对于青春期孩子来说,同伴特别重要,没有伙伴就不能从家庭走向社会。但是中国城市中大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内同伴为零。同时,现在很多孩子上学远,又因为安全问题家长不得不接送,本来上学路上可以和同伴玩耍,现在不可能了。而短短的课间时间,很难发展出高质量的同伴关系。当现实生活中同伴缺失时,网络却给青少年提供了机会。
玩耍功能的缺失
现在学校体育活动不仅少,而且男生的活动在时间上和内容上都和女生差不多,其实男生是需要在游戏中有一定的肢体接触,甚至肢体冲突的。当现实生活无法满足时,他就去找替代品。网络游戏很多都是战斗游戏,所以很容易被男生迷恋上。在亚洲国家,父母对孩子的期待非常高,但社会、家长和学校都不能帮助他们调整心态,有效缓解和释放种种压力,他们就会通过网络逃避问题、转移压力。既然现实了无生趣,就在网络中续命。
办法有哪些,令人痛心的是,很多家长一味地指责网络游戏或者自己的孩子,却没有意识到有可能正是自己亲手把孩子推进了网络世界。家庭关系也与网络成瘾有着重要的联系,这一点尤其需要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
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
家庭关系不和谐,或者家庭结构残缺的青少年更可能发展为网络成瘾。相对而言,网络成瘾青少年对其父母之间关系的评价更为负面。家庭的残缺或父母关系的恶化,比如父母离异、分居、父亲或母亲一方过世或长期不在家中、父母长期吵架/打架、闹离婚等,对于孩子健康成长起着非常大的消极作用。
与孩子有效沟通
许多网络成瘾青少年谈到自己与父母“沟通不畅”,或“很少沟通”,特别是沉迷于网络之后,与父母的关系更加恶化,但是父母只是一味指责或更加严加地管教,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却没有任何改善。所以家长需要不断地学习,尝试如何有效地与孩子沟通,与孩子做朋友,与孩子共同健康成长。
家庭管教方式要恰当
家长要学会正确、合理的管教方式,过于宽松的管教使孩子缺乏监管,但过于严厉的管教又导致孩子的逆反。父母的过度管制、干涉,是造成青少年上网成瘾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父母对网络的过度管制,反而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这些孩子本身并不想去玩游戏,是被父母给逼的。他偶尔上网,父母就怕他在网络上玩游戏、认识一些不好的人,然后就会去监督。这样造成一种逆反心理,有了逆反心理,你越不让我去,我还越要去。
不要给孩子过大压力
有些孩子之所以逃避到网络世界中,是因为在现实世界里承受不了过大的压力。在网络成瘾青少年中,有不少高智商或从前学习成绩好的孩子,但他们的父母往往对他们的要求会更高。不少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导致他们一味地溺爱和偏袒孩子。
有些家长时刻与老师沟通掌握孩子的一举一动。当孩子在学习中已经非常尽力但仍然遇到困难时,有些家长仍然坚持自己的孩子非常聪明,但就是因为偷懒、贪玩才导致成绩下降。过大的压力使孩子不堪重负,他们就会寻找一切机会逃避这种“爱”,甚至完全放弃学习。
满足孩子的精神需求
在很多家长的认识中,抚养孩子就是要给他提供一个舒适、富足的物质生活条件,但孩子可能更多地是缺乏精神需求、情感满足,这些需要家长通过日常的关心、与孩子之间的交流沟通去满足。
网络成瘾青少年的父母在这些方面做得很不理想,他们只为孩子提供了丰裕的物质生活,却无视孩子的精神需求,比如成就感、人际关系、被他人关注等,以致于使孩子转向网络以逃避现实、寻求精神满足。
家长要学会科学上网
要让孩子健康上网,家长首先应该正确认识网络,并且能够在子女的上网活动中给予正确的引导。有些网络成瘾青少年的家长视网络为洪水猛兽,恨不得要退回到没有网络的时代,他们中有不少人从未接触过网络,也不清楚自己的孩子在网上干什么,但就是一味地排斥孩子上网。
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
部分网络成瘾青少年确实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比如冷漠、偏执、抑郁、自制力差、抗压力能力弱等,还有些孩子同时有其他的行为偏差(比如逃避现实、厌学、逃学、与社会上的不良人员交往)和认识偏差(比如道德观念、纪律意识的缺失)。
网络成瘾只是外在的表现,背后可能会有更复杂的性格和心理障碍。这也提醒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性格和人格培育,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672285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613909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74959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667697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91641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