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当前,很多精神科医生、心理咨询师都积极投入工作,为受影响人群提供心理健康服务,为有需要的人群提供心理危机干预。
以下转自吴和鸣老师关于疫情心理危机干预的几点建议,包括:不确定感、疑病、歧视和崩溃等。
希望可以为大家提供一点帮助。
01、不确定感
不确定自己或周围人是否被传染?是武汉肺炎还是一般流感?属于轻症或重症?什么时候结束封城?什么时候疫情转好……
心里七上八下、没着没落,像被抛在无边无际的大海里看不到岸……
为了获得确定感,频繁关注各类疫情信息,不断地与相关人士(如在医院工作的亲友)联系,打探内部消息,为内心的各种问题寻求答案,结果心情是在确定与不确定之间快速来回变换,时而悲观,时而乐观,因为反复经历这些过程而体验到强烈的挫败感、无助感等。 工作策略不要幻想为当事人提供确定的信息可以带来确定感。不要去扮演那个一直被期盼但不可能存在的拯救者。
试图对不确定感进行描述,此刻的描述是确定的,描述本身就可以增强确定感。描述的内容:对……不确定,感受到……为了确定感,做了……其中体验到……
了解曰常生活的安排、具体过程,让当事人在自己建立的曰常生活秩序中,体验到确定感。
对环境的描述。从远方无法确认的疫情,从身体内部无法感知、掌控的生理或疾病过程,回到现实的生活环境中,让当事人描述周围环境中的人或事,回应对当事人所描述生活环境的独特之处的发现与感受。
支持系统之确认。对当事人不确定的内容进行想象,比如,如果是重症,会发生什么?可以一起想象当事人一个人不敢去想的最可怕的情境,他一直在回避,希望找到信息摆脱这可怕的情境,这是不确定感的重要根源。在想象最可怕的处境时,当事人内在与外在的支持力量同时显现出来,并为当事人感知到。
02、疑病
疑病,hypochondria,从词源来看,是“始终放在心上”的意思,疫情之中,所有有关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躯体感受都会始终放在心上,这是再正常、自然不过的情况。也正是在这样的情境之下,疑病显现出它的积极意义:关心身体,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家人和社会负责。
疑病时注意力高度集中于身体,整个人变成一个肺,整个家庭、整个城市、整个国家都变成了一个肺,因为注意力高度集中,也就产生了精神交互作用,对于身体的感受、反应非常敏感,容易捕捉、放大一些不适感,于是注意力更加聚焦于此,形成恶性循环。虽然理性上知道不必如此草木皆兵,但就是很难从中超脱出来。
不可能打消疑病念头。谁也不能保证没事,也不会轻易相信所谓的保证,疑病时没有权威,权威的判断只是一个创口贴,只有暂时的安慰效应。注意力很难真正转移的,被努力分散的注意力会很快、很容易再次回到身体上。所以,不要去对抗疑病,进行徒劳的抗争。 工作策略因病入道,疑病是被动的正念,部分的正念,可以转化为主动的正念,完整的正念。
无论疑病背后的动力是凝聚一个完整的自体,或者是通过与身体的连接表达对亲密关系的诉求,正念都是有帮助的。
耐心地与当事人一起去觉察当下身体的感受,去形容那些感受,寻找贴切的词让那些感受有了归宿。
03、歧视
一些打心理援助电话的大学生,报告说在隔离中感受到被岐视,在整个防感染、隔离过程中,个体承受着巨大的身心压力,还不得不面对各种歧视的态度和行为。被歧视的不仅仅是来自湖北、武汉的人,还有疑似患者,甚至是医护人员。歧视来自于恐惧,这是其中可以理解和接受的部分,歧视逆转被动为主动,由此摆脱恐惧,然而,之所以是歧视,就不仅仅是恐惧,在那些异样的眼光、躲闪的反应,以及拒绝、驱赶的行为中,还包含有其他复杂的成分,都会被接受到,让人感受到被歧视。
美国一所学校写给家长关于新冠状病毒的信(来源未确认),信中最后两段中提到:“每个人都会生病,不要因此而孤立中国人和任何与中国有联系的人,更不要歧视生病的人,因为这样会让生病的人为自己生病而羞耻,从而隐瞒病情,不保护他人。我们防的是病毒,而不是中国人。越是危难之时,也需要冷静,理智,人性,团结。”
这封信写的很好,指出了歧视的后果,它让被歧视者产生羞耻的感觉,强化了躲藏、隐瞒的动机,增加了传播病毒的风险,最后害人害己,这并不是歧视者希望的结果。
工作策略歧视带来心理创伤。除了羞耻之外,歧视者还扔给被歧视者愤怒、无助等感受,这些感受混合、交织在一起,需要一一分辨出来,并被清晰地表达,这样才能有一定程度的了结,仅仅只是说“被歧视”,就仍然处于被歧视所伤害的状态之中。
在歧视的感觉中,有一个成分是,似乎被歧视者该为发生的一切负责,你的处境是你自找的,你活该,等等,这样才给予歧视正当性,这会衍生出羞愧、愤怒等感受。这不是这场灾难中的亲历者该承担的责任,但都被承担着。
在歧视的重重压力之下,当事人承担了该承担的责任,努力照顾好自己和家人。在经历上面描述诸多感受的同时,当事人是如何劝慰自己的?又是如何在被歧视的恶劣状况下,做出抉择,釆取行动的?
04、崩溃
当我们说“快要崩溃了”时,我们在说什么?快要崩溃了,不意味着真的崩溃要发生了。快要崩溃了,是说我己经处于极限状态,这种状态无以名状,它的程度是“崩溃”,我一直绷着、撑着,没有喘息的机会,没有进来的,只有付出的,我已经尽了最大努力了,己经被耗尽、榨干了,无法再支持下去,难以为继了,快散架了,快趴下了,那根弦快断了,快要疯掉了……
在第一线的医务人员,超负荷运转;漫长的隔离状态中,强烈的惶恐不安;封闭在家里,日复一日,大眼瞪小眼,重复着沉闷琐碎、纠结复杂的关系与日常生活,无法回避。这都会让人体验到崩溃的感觉。
工作策略“快要崩溃了”,是在呼唤。要努力听到这个呼唤。
在呼唤,不要只是一味地付出,要有滋养进来,尤其是心理上的滋养:你看到我,听我说,陪着我,做这些就很好了,至少让我暂时离开我不得不一个人面对的情境,可以喘口气。
在呼唤,我需要被托住,被支持、被支撑,你坚定的目光、声音,简洁明了的说法,显示了力量,成为了我的后盾。
最关键的是,崩溃,是说我绷不住了,要发泄了,需要一个允许,可以哭、大声喊叫。你可以接受、忍受这样的发泄吗?把这些天积压的、憋住的哭出来、叫出来,在酣畅淋漓的宣泄之后,我一身轻松,重新披挂上阵。你我都知道,你代替不了我,该我面对的、承担的,还是得我去面对和承担。(老吴,2020.1.30)
作者:吴和鸣,曾任武汉精神卫生中心心理科主任,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系统注册督导师(D-06-076),中国地质大学应用心理学研究所副教授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651125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668322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678284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643061 人想测
立即测试
3060205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