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在关系中缺乏一定的安全感,那么在承担责任时,可能就会多做或少做一些事情。但关系终究还是会受到伤害。
他和女友的关系来到了分崩离析的边缘,挽救的动力促使他于是走进了咨询室。
他伤心的询问咨询师:“我到底做错了什么?”
其实咨询师知道他想问的是:“是哪里我少做了什么,使这段感情变质。”原来,他一直都在责怪自己的漩涡中苦苦挣扎。
听到他的诉说,咨询师安抚着回应:“你可以停止责怪自己吗?你的问题不在于你少做了,而是做的太多。
从小,他爸妈开始吵架时,爸爸就会责怪妈妈:“要不是看你条件好,我怎么会娶你?”后来爸爸有了外遇,想离婚,但妈妈死活不同意。因为妈妈认为离婚会使家庭破碎,她不想拥有和面对的一个不完整的家庭。
妈妈宁可抱着一个内在已支离破碎的婚姻,也不肯放手。
当别人对你予取予求,你的感受是什么?
“那也没什么。”
“我还可以承受。”
“我的意志力很强。”
“我的承受力很好。”
如果你的回答属于这一类型,那么,其实你并没有回答出要点。因为,那是你说服自己的方法。
我换一个问法:“如果今天你看到A对B予取予求,而B是你重要的家人,你的感受是什么?”
如果你的答案是充满怜悯、恻隐之心,还有生气或愤恨,那么,我想问你,你怎么没想过要这样怜惜自己呢?
怜惜自己,不代表软弱。因为,不懂拒绝地付出,一个人只会被掏空。而被掏空之余,只能眼巴巴期待着对方可能爱你。只可惜,对方不但不会爱你,甚至还看不见你。
为什么我们总要换个角度才能看见自己?
这个答案其实很多人都一样,因为你不习惯看见自己的需求。
通常当一个人把自己的需求缩到极小时,就很容易让对方对你颐指气使。亲密关系是公平的,也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当你愈怯懦,对方就愈跋扈”“当你愈绅士,对方就愈无奈”,这不一定是个定律。
但如果你遇到对爱没安全感,对自我也感到破碎的另一半,那么就很容易被予取予求,要求无上限。甚至当你已经付出全部时,还会被对方挑剔做得不够好;而当你让出自己的一切时,对方却可能觉得这原本就是应该的。
就是这一句“应该”,你需要划出自己的底线。划出底线不代表你能力不够、承受力不足,或挫折容忍力不够,而是你找回自尊心,让对方有机会尊重你的感受的表现。
在亲密关系中,当你不习惯看见自己的需求,当你不习惯提出自己的需求时,对方就容易忽视你的需求,而且对方最擅长脱口而出的说辞是:
“你又没有说,我怎么知道!”
“你什么时候有这种想法了?你不是没有意见吗?”
“你不是说‘我说了算’吗,现在你反悔了?”
于是,你更不开口提到自己的需求,因为你觉得承认自己有需求,就好像让对方说中了,或看穿了。
但这是亲密关系,不是商场的对价关系。如果你提到自己的需求,还要担心对方鄙视你、嫌弃你或羞辱你,那么这样的情感关系或许不该继续。
我们每个人的心情和感受都有它必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当我们过去在意他人的评价时,就很容易被被人牵制且控制,进而让自己活在他人的想法和评价里。
但如果我们过去忽略,就容易否定自己的感受,否定身边也有相同心情的人,甚至否定自己有这样的感觉,然后使自己陷入这个怪圈,跳脱不出来。
如果你现在身为父母,那么最先要做的事是从自己开始,将属于自己的感受找回来,无论是不好的、肮脏的、坏的、不被允许的,我们都要相信,那就是我们,也请跟这个部分的自己说:“我接受你,无论你是怎样的,我都接受你。”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682804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90473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80406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193794 人想测
立即测试
727885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