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容易吃醋是怎么回事?该怎么改? 6个回答

    比如说我玩游戏,然后看到我的好友和她的其他朋友玩我就有点不高兴,我觉得这样很不正常,因为本来就不能只有我一个朋友,但是我不知道为什么会不高兴。 还有我家的猫,我觉得她更加喜欢别的人我也会难受。不知道什么原因,难道这就是所谓的占有欲?感觉也太强了,要怎么改啊? 我记得我四年级的时候,那个时候有点抑郁,每天都觉得不开心,跟家庭的交流是很少的,所以没跟父母说,然后看到别人家的小孩来我家玩,我妈就很热情,很高兴很喜欢的样子,跟他说很多话,我就觉得是不是如果我是别人家的小孩我妈才会对我这么关心这么热情,因为她一直问那个孩子问题,很关心的样子,我觉得我妈就算去问别的孩子也不愿意问问我高不高兴。 之后过了两三年我还是不开心,而且变得特别内向,不知道怎么跟人交流,看到朋友跟别人聊得很开心我就难受,因为我感觉我不开朗也不知道怎么回话才导致这种局面,我看到自己的不足难以接受。

    匿名网友 2023-02-14 20:59:38

杨玥龄
559 人倾诉 好评率 99% 婚姻感情情绪压力两性情感心理健康
找他倾诉
  • 严熙文 向TA咨询 打赏

    你好呀,给你一个360度的拥抱。


    喜欢吃醋,本职上我认为是缺乏安全感,缺乏对不确定性的掌控感。


    比如,跟朋友玩游戏,如果朋友只跟你玩,你会觉得很安全,她在陪着我,我很有掌控感。但如果朋友跟同其他人玩,你大概会想,我不是唯一的,她可能会不再跟我玩。你对这段关系未来可能出现的变数,会觉得很恐惧。


    你说四年级,别的小孩来家里,你妈很热情,你不高兴。甚至觉得如果你是别人家的孩子,你妈可能也会对你关心热情。说实在的,对偶尔来的别人家的孩子更热情,这是一种成人社交的套路。越是热情,越是有距离。越是随意,距离越小。


    我家娃也会抱怨我对我侄子外甥比对她好。侄子外甥就偶尔来,他们来了我会给拿玩具,会给买好吃的,会陪着玩。其实这些事,我也给她做。但肯定不能天天就没陪着她做这些,玩具在哪里她知道,她随时可以玩。好吃的她也知道在哪里,不限制她吃。陪玩的话,好吧,我没办法一直陪她玩,因为要干活,要工作。小孩子不懂这些,她就觉得你没有陪我玩,你不爱我了。每次都跟我哭闹,你就是不爱我了,你就是爱XXXX,搞的我很崩溃。


    我说,你看,你去了舅舅家,舅舅舅妈也给你拿好吃的,给你玩具,弟弟有老东西也愿意给你。为啥他们来我们家,我就不能给他们点还吃的呢。好说歹说都不行,最后我吼一顿,她哭一顿,这件事才能过去。结果到了下次还是一样,我不得不说,那以后我们也不去舅舅家了,也别让舅舅来我们家来,这样也就不存在我爱他们不爱你的问题。


    这类的事情随着她年龄的增长,稍好一些了。有了好东西,我说分给哥哥姐姐弟弟一些,她虽然会给自己占多一点,但还是愿意分出去一些了。我现在只能寄希望她长大了能懂。


    我觉得小时候类似的事情,小孩和大人站的角度不同。大人应对别人的孩子来家,是社交礼仪,因为是外人所以更客气。但小孩子看到的是,父母对他人很热情。因为这种热情是集中体现出来的,但作为父母子女,这种热情和关心是分散在日程生活中的。但在那个场景下,小孩子是想不到父母平时的关爱,不开心就很难免了。


    本质上还是危机感,不知道如何应对可能发生的不确定性。


    这个有些扯远了。我们说回你的吃醋。你可以去想一想,如果真的失去了这个朋友,你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会有那些灾难性的后果呢?这些后果会如何影响你的生活,你有没有应对的方式?


    如果想了之后的结果是,很害怕,那多半是你不知道如何应对这些可能出现的问题。不确定性是安全感的答敌。


    如果拥有应对不确定的能力呢?一个是从认知上去接受,另一个是提升能力。


    从认知上接受,就是要接受不确定性是主流,这个世界上没有完全确定的事情,唯一确定的事情就是这个世界是不确定的。比如,会地震,天上不会掉馅饼却可能掉陷阱或者高空抛物等等,就是说,有很多我们不可控的事情。这些事情是我们作为个体完全没办法的。除了接受没有其他的办法。


    就像朋友觉得跟你分手,你可以去挽回,但不能强迫被人不能走。


    所以,接受人和事的不确定性。


    从能力上来说,就是学会给自己安全感。有足够的能力应对小概率时间的发生 。比如,朋友分手了,你想,我还可以找其他朋友,即便是没有朋友,我还有我自己。


    就像很多人害怕失业,本质上是应对失业带来的后果,失业了,没有收入了,要重新找工作,面试会不会被嫌弃等等。总之没有足够的心理韧性和工作能力迅速从失业中走出来。


    安全感是自己给的,别人能给你也能拿走,只有自己给的才会长久。对于你来说,接受自己害怕他人的离开,接受自己害怕不确定性,然后从认知和能力去提升自己,让自己可以坦然应对生活中的不确定性。


    好也罢,坏也罢,多是生命的馈赠。


    你也可以找心理咨询师聊一聊。


    我是经常又佛又丧,偶尔积极上进的心理咨询师,世界和我爱着你。

    0评论 2023-03-26 10:10:25 回复
  • 许叶华 向TA咨询 打赏

          嗨~你好呀~看到你因为自己的觉察而产生了思考很为你高兴呐,由于发现自己爱吃醋,联想到了自己小学时父母对待自己和对待其他孩子的差别引发了自己对妈妈的情绪,这是一个很好的联想和觉察,而你也因为这样的联想和觉察发现了自己为什么吃醋的源头,那这件事情就很好化解了~



          不知道心里想着妈妈不愿意和自己多沟通这件事对于你意味着什么?


          在我看来不知道怎么和人交流在你这里是由于你被妈妈忽视的经历在影响你,一到和小学时期那次相似的情景你就会回到那时候的自己,不知道要怎么做才能让妈妈注意到自己,妈妈注意不到自己自己就不开心,但也不知道要怎么和妈妈说,这件事情影响至今。


          其实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让你和妈妈做一次沟通,也许这件事情开始会很难,但对于和家人的关系来说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你可以和妈妈表达自己不喜欢在小学时期她对其他小孩子太过热情,而在和妈妈沟通的过程中你也可以看看自己在关系中间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这也间接的练习了自己如何与别人交流的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好了~以上就是我的全部回答,希望你可以在源头化解自己吃醋这件事儿,把自己想问的问题还给妈妈,或许就不会觉得自己不会沟通,不会回应了~祝好呀~~


    0评论 2023-03-26 10:10:25 回复
  • 王丁高 向TA咨询 打赏


    题主,你好!

    感觉到你在朋友,猫,妈妈对别人好时,你的痛苦难过,甚至有些嫉妒;也能感受到你的困扰和迷茫,似乎在说:我到底怎么了?

    不知道你多大了?是否还有其他的兄弟姐妹吗?在同胞中你排行第几?你是如何被养育大的?父母之间如何相处?他们与朋友和同事如何相处?你和父母之间又如何相处?问那么多,主要想理解你为什么有这些困扰。

    在猜测的基础上,做如下几点分析:

    1.从你遇到的困扰看,你似乎处于"二元关系"。
    精神分析流派认为,一个孩子在六岁前发展按照三种关系分成三个阶段。6个月之前是一元关系_母婴共生阶段,这个阶段,婴儿觉的自己和妈妈在身体上和心理上是一体的。

    6_36个月属于二元关系阶段,这个阶段,孩子能够意识到另一个人和自己一样的独立存在,有自己的感受和意志。意味着孩子与妈妈分离的开始。
    这个阶段关系的特点主要是:控制,谁说了算,彼此忠诚。

    在二元世界中,为了保持和妈妈的关系,孩子把妈妈想成更好的存在,对妈妈好,而把坏投射到父亲身上,所以父亲是所有孩子"敌人"的原型,这时候作为父亲,需要足够的包容,需要向孩子传递足够的善意,孩子才能慢慢整合对父亲的看法_父亲有好也有坏,似乎自己也是有好有坏,当孩子能够整合的看到自己与父母的三元关系中,三方都是有好有坏,但是基本是好的,同时又都有自己独立意志,这就意味着孩子真正进入了三元关系阶段。

    总结一下:

    当你觉的,世界上只有你是好的,这是一元关系。

    当你觉的,你和另外一个人基本是好的,这是二元关系。

    当你觉的,你,你所爱的人,和与你竞争的人,都是基本好的,这就是三元关系。这个阶段的基本特点是竞争与合作。这个阶段的人,拥有丰富饱满的人际关系,呈现鲜活的生命力,有热情,有感染力,这是每个人最理想的关系模式。

    在二元关系中张力会很大,难以容纳其中"坏"的部分,所以需要找一个第三者去投射这个"坏"的部分。在你的人际关系在中,这个第三者就是朋友的"其他朋友",猫更喜欢的"其他的人",妈妈热情招待的"别人家的小孩"。

    你不高兴,或许是因为你似乎无法控制这些关系,朋友,猫和妈妈似乎背叛了你们之间的忠诚。

    2.不知道你的家庭环境如何,你是如何被养育长大的?

    (1)有可能,在你的成长中,父母一方是你的主要养育人,这个人一般是妈妈(以下以妈妈为例),爸爸在你的养育中边缘化,在这样的环境中,你常常成为解决父母矛盾的借口,或者在三人关系在不得不被迫经常需要选边站队,有个心理学术语"被三角化"。

    (2)还有一种可能,父母双方至少有一方很控制,或许本处于"二元关系阶段",要求孩子向ta表示忠诚,孩子也习得了这种关系模式。

    3.若想从"被三角化"的关系中跳出来,必须具备和别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因为三角化其实只是在借助三元关系,来消化二元关系乃至一元关系处理不了的坏。当你觉的你,你爱的人或猫以及与你们相关的第三方都是好的的时候,你自然从"二元关系阶段"进入了"三元关系阶段"。

    4.提几点建议,希望对你有帮助:

    (1)观察反思自己在家中的关系模式,建立自己独立的边界,不选边不站队,把他人的关系交给他人处理,独自处理好与自己有关的关系。

    (2)多与不同的人交往,一方面可以观察学习其他人在关系中的模式和思路,提高自己心智化的能力,即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上思考。二方面,丰富自己的人际关系,帮助自己从单一的二元关系中跳出来。

    (3)如果条件允许,可以找一专业心理工作者,陪伴你成长。
    0评论 2023-03-26 10:10:25 回复
  • 苏灿柯 向TA咨询 打赏

    亲爱的题主:

    你好!

    ♥️首先给你一个温暖的拥抱,轻声地告诉你:你值得拥有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一切,值得拥有你想要的爱。

    ♥️其次,梳理一下你所谓的问题:

    0评论 2023-03-26 10:10:25 回复
  • 郎平季 向TA咨询 打赏

    可能你从小时候到现在,情感需求没有被充分地满足,但是家人认为你已经得到了满足,所以你们之间存在信息差。如果他们知道你想要他们多关爱一些,多照顾一些,应该就会来满足你的,至少也能给你个解释。

    如果你表达出了自己的需求,想想别人会怎样反应呢?

    0评论 2023-03-26 10:10:25 回复
  • 冯健瑜 向TA咨询 打赏

    题主你好!看到你在提问中,发觉由于自己喜欢吃醋,而对自己进行了一系列的猜想,比如你会怀疑是不是自己占有欲太强了?其实这里,我能感受到你会因为别人的忽略而伤感失落,心里挺不是滋味的吧?但是你把这种伤感失落转化成了吃醋,这大概还是因为对情感需求的满足不够。
    能感觉到你是比较能够进行思考和自我觉察的。这里你谈到了小时候与妈妈的互动,妈妈似乎对别家的孩子更感兴趣更关注,导致你觉得妈妈对你不够上心,可能在此之前情感上就有所缺失,在你“觉得”妈妈对别的孩子比对你更感兴趣更关注的时候,这种缺失得到了强化,甚至是放大。小时候的你没有能力抵御这种失落和缺失,也没有及时跟妈妈沟通,讲清楚,说出你的需求,表达你的感受。所以,这种对妈妈的依恋缺失就形成了。
    长大后,由于各种原因,你还是未能在情感需求缺失的时候适时表达真实感受,导致你与更多人的亲密关系里加剧了依恋缺失,其实就是延续了童年对妈妈依恋不完满的缺失。只是,长大后,你的情感丰富起来,不再只是无助的失落和伤感,你有了情绪把控的能力和条件,你有力量去对抗无助和失落,所以你把这种失落转化成了愤怒,表现为“吃醋”。
    想要改变,其实也不难。只要你追根溯源,找到了你情感需求的来源,适当地学会表达感受,说出来,让对方感受到,知道。能够知道你的感受,你被知道,被看到,被关注,你的情绪得以释放,就能及时化解不满和吃醋了。
    所以从今天开始,学会说出来,比如“我有点不开心,我觉得你离我太远了,我需要你对我更多一点关心。”之类的,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以上,希望对你有帮助!
    0评论 2023-03-26 10:10:2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