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上,公务员貌似是处于鄙视链较下端的职业。一说起来,总逃不脱“没理想”、“没抱负”,“贪图安逸”这样的评价。然而回归现实,“公考热”却从未降温。
自2009年算起,国考已经连续12年报名人数突破百万。今年最热门职位的竞争比,甚至达到2315:1。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阵仗背后,暗藏着时代洪流里,无数普通人的迷茫与挣扎。
还没经过社会摔打的年纪,父老乡亲劝你考个公务员。
你的反应多半是“不听不听,王八念经”。
我现在还清晰记得当年坐在教室里,和同桌谈论公务员时,自己嗤之以鼻的语气。
“我才不要过那种一眼就望得到头的人生呢。”
“一辈子被铁饭碗拴住,没意思。”同桌很是赞同。
在对公务员的共同鄙视中,我们仿佛看到自己的未来:
投身于热爱的事业当中,燃烧青春,挥洒热血。早上被梦想叫醒,晚上又枕着梦想入睡。
可事实上,工作两三年,辗转过几家公司,见识过凌晨四点的夜晚以后,再谈起体制内的铁饭碗,很多人的态度都变得暧昧起来。
北漂学姐叶蓁半年前辞掉工作,回老家找了份清闲的差事,养活自己的同时,专心刷题备战国考。
“幸好这些年攒了点钱。等笔试过了,我就花几万块报个面试培训班。”
在微信上,她说起将来的打算。
“这算是向生活低头了吗?“我调侃她。
“我之前连生活都没有,低啥头啊。”她发了个笑中带泪的表情。
学姐前公司号称弹性工作制。说白了就是上班时间固定,下班时间无限拉长。
每个披星戴月改方案的夜晚,她都在崩溃的边缘疯狂试探。
有时候朋友圈刷到那个在老家当公务员的同学,看到人家和爸妈一起做饭,逛花鸟市场,周末学学绘画,跳跳舞……叶蓁的心头难以遏制地涌上一阵酸涩。
她想到自己冰箱里发霉的水果,想到弹了两次就废弃在角落里的尤克里里,想到隔天才回复爸妈的微信消息……
种种细节都证明,生活中那些具体而细微的幸福感已经被工作挤压得荡然无存。
曾经她相信撕裂般的成长,可以换来一个光芒万丈的未来。
可后来目力所及范围内,尚有可能抵达的未来,或许就是像主管那样,背上高额房贷,陀螺般高速旋转,一日三餐都在便利店随便糊弄。
永远紧崩,永远兵荒马乱。
每个寻求靠岸的人身上,都背负着实实在在的危机感。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这个时代对年龄的包容度越来越低了。
打开招聘网站,至少七成以上岗位要求应聘者“35岁以下”。
随着年龄增长,体力和脑力都在走下坡路,如果认知没法到达一个新的高度,你的竞争力可能远远不如新鲜出炉的职场小白。
拿我所处的新媒体行业来说,远有“00后做自媒体月薪十万”,“95后主播融资千万”这样的案例挑逗神经。
近有新鲜血液不断涌入,97、98年的已经开始崭露头角。
25岁,作为资深从业者,没有混成部门领导,进度似乎就落后了。
30岁,如果还是基层员工,从世俗标准看,我们简直不配为人了。
或许你会说,那就趁着黄金时期玩命工作,打怪升级,站到一个不可撼动的位置上去啊。
以前我也以为年轻人的奋斗是垒方块,不论速度快慢,成果都会叠加得越来越高。
可当我把目光聚焦到那些不怎么幸运的个体身上时,我发现他们的奋斗更像是玩俄罗斯方块。
到达一定高度后,上不去了,甚至还可能一夜清零。
前阵子,网易裁员事件闹得沸沸扬扬。
当事人是上海交大的高材生,2014年以游戏策划的身份入职。
5年来,绩效一直名列前茅,加班时长达4000多个小时。
迟到早退一次都没有,感冒发烧也要强撑着上阵。
长期超负荷工作的结果是,今年一月底,他被确诊为扩张型心肌病。
这病有多可怕呢?
简单来说,就是「死亡可发生于疾病的任何阶段。」
运气好的话,靠药物可以支撑几年,但后期也只能通过心脏移植续命。
屋漏偏逢连夜雨。
3月,公司给他评了最低等级的绩效考核,要求他尽快离职,并且不给N+1补偿。
他不接受,于是一连串噩梦上演了。
公司撤掉他的工位,将他踢出工作群、派人监视他、叫保安把他撵出去……
就连住院期间,HR也不依不饶地电话威胁,说要把父母牵扯进来,甚至还诬陷他有反动和自杀倾向。
作者的自白中,最让我心酸的是这一句:
“人生总要有一个点,你无法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前途和命运,使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好了。”
曾经他觉得加班是很有成就感的事,
可现在回过头看,自己无限度透支的健康,大多数时候不过是为主管们的错误决策买单。
马云告诉年轻人,996是一种福报。
刘强东说,混日子的人不是我兄弟。
可事实却是,当你为了福报和兄弟情谊抛头颅洒热血,掏空身体以后,企业往往会迫不及待地把你淘汰。
对你来说,这是理想的幻灭,是信仰的崩塌。
可对老板而言,不过是换一颗螺丝钉的事。
体制外的世界,像个活色生香的大舞台,每个角色都有被聚光灯照耀的机会。
但它的残酷性就在于,“高光时刻”往往需要你牺牲私人空间乃至健康去换取。
20来岁用命换钱,30来岁倾其所有也续不了命的故事我们已经见了太多。
有一期圆桌派探讨年轻人的择业问题。
里面蒋方舟的一句话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对现在的很多年轻人而言,父辈们那种一眼望到头的生活都已经成为奢望。”
在这个像泡沫一样瞬息万变的时代,并不是人人都能练就一身钢筋铁骨,时时刻刻保持狼性。
如果你觉得自己奔向中年的身体支撑不起少年的心,害怕将来被潮水吞没,想要待在一个能保证下限的岗位上继续耕耘。
这实在是无可厚非的事情。
但不知道为什么,近几年整个舆论环境都充斥着把追求稳定妖魔化的观点。
好像年轻人只有置身高淘汰率的行业里,挤最拥挤的地铁,见最深沉的黑夜,才算对得起青春。
一旦退回二三线,吃体制内这碗饭,那就是浑浑噩噩,浪费生命。
催人奋进没问题,但我实在反感这种优越感爆棚的论调。
现如今,公务员早已不再是喝茶看报的刻板形象。
他们像齿轮一样,在看似琐碎庞杂的工作中,推动着社会的正常运转。
体制内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但这并不意味着,你的人生会变为一潭死水。
看似平淡的日常中,其实暗涌着鲜活生命的另一种可能。
1992年出生的淼葶,是一个非典型自媒体写手。
因为恋家,她毕业以后回三线小城考了公务员。
单位比较清闲,每天基本五点半到点下班。
干了一段时间后,她利用业余时间开启副业——写作投稿。
淼葶大学读的新闻,对社会事件敏感度高,文字功底不错,又沉得下心研究各大公众号的调性。
一年下来,她已经成为很多平台的常驻作者,前不久还开了线上写作课。
尽管副业收入快要超过工资,但她从未想过辞职。
体制内的工作,就像一块安全气垫。
提供物质基础和长远保障的同时,让她可以兼顾家庭和文字爱好
说到底,真正僵化的不是体制,而是世人的刻板印象。
人生选择没有高下之分
常常有这样的感觉:
虽然早已离开校园,但大家心里依然装着隐形的排名表。
那些退出主流晋升路径的人,似乎总免不了要被定义为loser。
朋友W,为项目连轴转了一个月,终于成功晕倒在地铁上。
事后,想起那些“过劳死”的新闻,恐惧密密麻麻爬上心脏。
她辞了职,回老家休养。两个月来,每天早睡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时间慢下来以后,她找到了久违的平和,也动了留在小城考公务员的念头。
对于她的想法,男友表示无法理解。
“你是打算就这么消沉下去吗?”
对方俨然一副成功学导师的姿态。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你现在打退堂鼓,以后跟别人差距会越来越大。”
“那个大专毕业的XX都混到主管级别了,你一个名校生,面子上过得去吗?”
“我活着就为了面子吗?”
男友的鄙夷让W委屈又愤怒。
成长路上,似乎总有声音不断在耳边提醒:
为了成为一个符合社会期待的人,你要学会阉割掉身心的愉悦。
W的处境让我想起《俗女养成记》的女主陈嘉玲。
她生于台南,漂在台北。
39岁的年纪,顶着董事长特助的头衔,干着私人保姆的活,24小时随时待命。
与男友交往4 年,激情全无,性生活甚至成了负担。
临结婚前,她发现男友妈妈过于强势,连选婚纱礼服都要干涉。
像个被五花大绑的人,喘口气都困难。
负面情绪积攒到顶峰时,陈嘉玲做了一个外人看来很蠢的决定。
辞职,悔婚,回台南老家。
和曾经设想的功成名就,衣锦还乡截然不同。20多年混下来,自己好像一事无成。
但陈嘉玲的幸运之处就在于, 那个承载着童年所有鲜活记忆的老家,到了不太成功的今天,依然充当着温暖心灵的归属。
她问妈妈:“你会不会对我失望?”。
妈妈说:“你不会我就不会,你开心我就开心,你幸福我就幸福”。
后来她遇到一次重返台北、拿高薪offer、牵手高富帅的机会,
可当面试官问出:“你觉得什么是快乐?”时,
陈嘉玲无比清晰地意识到,前半生,自己已经花了太多时间迎合别人的喜好。
她再度回到台南。
和第一次返程不同的是,这次她真正卸下包袱,确认了“快乐”二字在心中的分量。
最后,陈嘉玲拿出所有存款,买下村里一处荒宅,重新装修,准备在这里开启40岁的新生活。
小时候梦想成为淑女的她,承认自己长成了一个泯然于众人的“俗女”。
这难道是可鄙的吗?
披荆斩棘收获名利场的鲜花掌声,并不是活着唯一的方向。
有人把人生当奥林匹克竞技,也有人觉得人生就是乘兴而来的郊游。
世俗成功的规训,实在不该用来绑架所有人的快乐。
就像剧末那句台词说的一样——
这辈子其实很长,长到你可以跌倒再站起来,做梦又醒过来。
这辈子其实很短,短得你没时间再去勉强自己,没时间再去讨厌你自己。
《新华字典》关于“前途”的示范例句里写着这样一句话:
“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无论身处体制内还是体制外,希望你们都能最大程度掌握人生主动权。
在这里,还想给大家一些真诚的建议:
1.
与其追求高收入,不如追求健康的收入结构。
死工资在收入结构中占比越低,你的收入结构就越健康,抗风险能力也越强。
比如月入一万的两种常见情况:
A. 在公司辛苦忙活一个月,扣除税费五险一金后,工资到手一万。
B. 一万块来自三种不同渠道。工资五千,投资理财收益三千,此外还有周末的兼职,开网约车之类的,加起来两千。
鸡蛋不能都放一个篮子里。很显然,第二种收入结构更稳妥。
哪怕意外来临暂时丢了工作,你的生活也不至于跌落谷底。
2.
你的一切稀缺性都建立在健康的身体上。
鼓吹996的人都会说,你是在为自己的简历打工。
但他们没告诉你,身体状况是简历的一票否决项。
一旦身体垮了,你简历上所有引以为傲的成果都一文不名。
在职业道德的范畴内,在看得到成长空间的前提下,
可以加班,但一定要量力而行。
世界上没有任何事业,值得你付出生命的代价。
3.
别把稳定当作混日子的护身符。
在体制内,只要不犯原则性的大错,基本很难被辞退。
但这并不意味你可以心安理得地划水。
就像连岳说的,“体制不缺惩罚能力,又有更强的命令属性。”
脸皮没厚到刀枪不入的地步,你真好意思混?
最要紧的是,“混”这种心态就像一针麻醉剂,会吞噬掉你在各个领域的激情与斗志。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
搞副业,当斜杠青年,也一定是建立在认真完成本职任务的基础上。
06
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和人生节奏的权利。
未来很长,有人开足马力奔跑,也有人选择走得慢一些。
在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有钱的人、有地位的人之前,请先成为一个身心健全的人,一个有独立思想不轻易被焦虑裹挟的人,一个接受不完美,但对未来依然抱有憧憬的人。
世界上只有一种成功,就是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678318 人想测
立即测试
751125 人想测
立即测试
718093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88627 人想测
立即测试
793052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