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简单心理WEEKLY」这里有新闻热点的心理学解读,和心理学最新最有趣的小知识,给你一些观察世界的新鲜视角,心理新鲜事。
1.失败不一定是成功之母
一项即将发表的研究发现:吃一堑不一定长一智。相比成功,人们从失败中学得更少。
研究者做了几项实验,让被试者回答一系列选择题。一部分被试只在做对时得到反馈(成功的反馈),而另一部分被试只在做错时得到反馈(失败的反馈)。
过一段时间,再把之前问过的问题重复问一遍,却发现,那些得到失败反馈的被试,做对的题并不多。
这可能是因为失败危及了自我,损害了自尊,降低了学习动机,减弱了信息加工的能力。
看来挫折教育不一定是可行的呀。
2.“性”让人更想撒谎
即将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当启动被试的性欲后,被试会更多地在异性陌生人面前撒谎,以展现更好的自己:
他们会表现出更加赞同对方的观点,在生活喜好和三观上假装和对方一致,并且向对方虚报自己的性伴侣数量(少于真实数量)。男性和女性都出现相似的结果。
启动性欲后,人会更容易将异性陌生人视作“潜在性伴侣”。然后就更容易通过欺骗和撒谎的方式进行印象管理,展现自己好的一面。
呵,怪不得人们约会时说的话都不靠谱呢......
3.情绪上的“以毒攻毒”
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生理上的痛苦能减轻负性情绪带来的情绪反刍。
当被试因为某些原因感到愤怒或悲伤时,将手放入冷水里(带来疼痛)能减轻随之而来的情绪反刍。
这大概能解释为什么有的人明明很痛苦,却还要继续自虐——
他们不是疯了,只是以毒攻毒,在痛苦中寻求解脱。
4.自我欺骗是有意识的吗?
10月底的一项研究发现,自我欺骗既可以是有意识的,也可以是无意识的。
实验任务很有趣:让被试做一张印有答案的试卷,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可以作弊。
但不同人手中试卷的答案却不一样:一部分人的答案是正着写的,另一部分人的答案是倒着写的。
显然,倒着写的答案会使得作弊更费劲,被试也因此更容易产生自己在作弊的意识,有意识自我欺骗的人更多;当答案正着写时,作弊更轻松,被试更不容易觉察到自己在作弊,无意识自我欺骗的人更多。并且如果做对一道题得到的报酬越多,越容易出现有意识的自我欺骗。
有意识的自我欺骗需要更多的认知资源,需要付出更大努力,而无意识自我欺骗类似于一种诚实行为,显得更加自然。
情境越模糊,越容易进行无意识自我欺骗。越是希望通过自我欺骗获得利益的人,越容易进行有意识的自我欺骗。
世界在发生什么
1.“双11”花掉10万,被诊断为“强迫性购物障碍”
双十一那天看到一个新闻:浙江省杭州市42岁的朱女士因疯狂购物,被丈夫送医诊疗。随后,朱女士被诊断为“强迫性购物障碍”。
“强迫性购物”是指由不可抗拒、无法控制的冲动引发过度消费,并在购物上花费大量的时间——通常由负面情感引起,最终导致社会、人际和经济上的困难。
“障碍”意味着已经被划入疾病范畴,而障碍的诊断也是需要严格诊断标准的。所以大家剁手一定要谨慎,花钱上瘾是真的会生病的.......
2.逛公园有利于心理健康,还省钱
前两天在《自然-通讯》看到一篇文章,其估计国家公园在改善游客心理健康方面每年能为世界创造约6亿美元的经济价值。
具体分析的话,心理健康状况较差会带来治疗、照顾和工作生产力低下等方面的经济成本,而花时间亲近大自然能提高注意力、认知、睡眠和压力恢复能力。
研究发现,心理健康状况较差所造成的经济成本,目前占到澳大利亚GDP的10%左右,估算数据显示,如果没有这些保护区,这一成本可能会增加7.5%。
也就是说,如果我心情不好的时候逛逛公园,还可能为自己和国家省去一大笔开支?
3.新西兰国会通过安乐死法案
据《新西兰先驱报》消息,当地时间11月13日,新西兰国会以69票支持、51票反对的结果通过安乐死法案。
要注意的是,该项法案只适用于可能在6个月内死亡的绝症患者;申请安乐死的患者必须处于不可逆转的生理衰退过程中,且感到“无法忍受的痛苦”。
虽然该项法案目前在新西兰国会通过,但还需要在2020年新西兰全民公投批准后才能生效。据2019年7月的民意调查结果,72%的新西兰人支持绝症患者可以选择安乐死。在新西兰,针对安乐死法案的激烈辩论已经持续了2年。
4.《俗女养成记》——一部温暖治愈的女性成长史
分享一部电视剧《俗女养成记》,一个以“大龄剩女”为题材,呈现真实剩女窘境的故事。目前评分爆高,收视也超越金钟奖最佳戏剧《我们与恶的距离》,成了今年第二部豆瓣评分破9的华语剧。
没房没车没工作的大龄未婚女性,很容易被定义为失败者。如果你正在承受这样的压力,不妨找来看一看,相信会给你力量。
5.迪士尼对电影中的种族歧视发出免责声明
迪士尼又发声明了,这次是针对一些经典老电影发出的“免责声明”,声称这些电影可能存在“过时的文化描写”。
如《小飞象》和《小姐与流浪汉》中有美国白人故意模仿美国黑人和东亚人的配音,《小飞象》主角的名字Jim Crow也是个用来侮辱黑人男性的嘲讽词。《彼得潘》里有对美洲原住民的种族主义描写。
哦对了,就连上世纪40年代推出的《猫和老鼠》,也被华纳兄弟发过免责声明:“《猫和老鼠》可能描绘了一些在美国社会曾经司空见惯的种族和种族偏见。这种描述在当时是错误的,现在也是错误的。”
真要去翻翻过去的影视动画作品,歧视和偏见行为大概能找出几百箩筐。怎么说呢,愿世界早日没有偏见吧。
参考文献:
宫火良, 杨迪, & 张方屹. (2019). 提问类型对自传体记忆概括化的影响. 心理学报, 51(12), 1318-1329.
钟罗金, 汝涛涛, 范梦, & 莫雷. (2019). 认知模糊程度和动机强度对有意识和无意识自我欺骗的影响. 心理学报, 51(12), 1330-1340.
Birnbaum, G. E., Iluz, M., & Reis, H. T. (2020). Making the right first impression: Sexual priming encourages attitude change and self-presentation lies during encounters with potential partner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86, 103904.
Eskreis-Winkler, L., & Fishbach, A. (2019). Not Learning From Failure—the Greatest Failure of All. Psychological science, 0956797619881133.
Harmon-Jones, C., Hinton, E., Tien, J., Summerell, E., & Bastian, B. (2019). Pain offset reduces rumination in response to evoked anger and sadnes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1192780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69790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712441 人想测
立即测试
784469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84257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