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力量才能撕裂人们的内在神经呢?
作者:易读心理网 2019-08-14 10:51:04 人际心理

网上有一段著名中医心理学家肖然老师的TED演讲,很受欢迎。

他在演讲中提到一个案例:

有位心衰的女士找到她,她当时病情很严重,已经心脏束支断裂,肖医生不禁想:是什么样的力量才能撕裂人的内在神经呢?

医生在她的左侧肩胛以及脊椎之间,摸到了一块特别僵硬的地方。

于是问道:

“阿姨,是什么让你这么伤心?你能告诉我,你发生了什么吗?”

阿姨留着泪说:“医生,大概有6年了,没有人让我流眼泪,自从我妈妈去世的那天,到今天,我都没有哭过。”

原来,6年前的那天她本来和妈妈在小区门口遛弯,紧接着来了一辆汽车,把妈妈撞死了。

一切发生得毫无征兆,这种撕心裂肺的痛苦没有让她恸哭,大悲无言,她根本没有、哪怕一点点力量流出一滴泪水。

在医生的指导下,她才开始流泪,把对母亲压抑了6年的思念倾泻而出。她觉得自己从来没有这么舒服过,从来没有感觉到内心这么敞亮过。

什么样的力量才能撕裂人们的内在神经呢?

每个人都有情绪,这份情绪链接的是一份相对应的情感。也许我们会因为在亲密关系受到对方的无视而感到伤心难过,也许我们会在和父母的沟通交流中获得温暖与轻松,也许我们会在人生道路受阻时感到沮丧而迷惘。

我们总是习惯对一些情绪显得有包容力,但又同时会无情的压抑一些伤心和委屈,以及逃避因过度承担而产生的压力。

可惜被压抑的情绪并不会消失,它会像树木的年轮记载在我们的身体上,记载的形式很特别,比如:疾病。

身体除了记忆我们的情绪,还记忆着被我们遗忘的、我们无法想起来的、过往的创伤。

所以,疾病它除了破坏身体的机能外,它还是一种语言,它在提醒和表达,表达着过去、表达着事件的始末、也表达着对未来期待。

现在的人们非常容易熬夜,或许熬夜在意识层面是被我们不需要的,但为何明知熬夜损伤身体,却依旧乐此不疲的睁眼等天亮?

夜晚睡觉在潜意识中具有死亡的象征性意义。人死后的模样就是平躺着一动不动,所以我们内心潜意识会产生死亡焦虑,因为害怕闭上眼睛后再也醒不来了,所幸干脆就不睡觉。很多人说熬夜是给心灵予以轻松自由的空间,但我却想说,这更像是逃避焦虑的借口,防御着面对它的所产生的痛苦与感伤。

生存压力让很多人越来越“理智”,有些情绪连自己都没意识到,但我们的行为和身体却早早地发出了“报警信号”。

每个人都能活得更加健康

有科学家提供了一个很有价值的突破,研究认为:那些包含情绪的分子分布在人体全身。

这项科学上的突破,让我们认识到情绪分子储存在全身各处。

例如:

● 皮肤上的各种红疹,犹如一座座小火山的爆发,是想告诉你,我很生气,请看看我的愤怒,听听我的声音;

● 而胃里的阵阵扭痛,一方面是在提醒你要按时吃饭,更深层次则是告诫你,没必要让自己每天都活得那么紧张。

● 更简单的例子,日常生活中,遇到难办的事,我们往往会说,“这件事真让人头痛!”

常见的紧张性头痛和偏头痛背后包含的是当事人的高度焦虑情绪。所以,那些性情急躁和完美主义的人比一般的人更易患上偏头痛。

所以,当你遇到身体的某些症状时,与其跟它对抗,倒不如试试按下面的步骤跟它沟通:

1、充分地感受它、体验它;

2、聆听它的声音,问它究竟想告诉你什么;

3、感谢它;

4、向它承诺,按它的提醒去做。

当然,如果你能按这几个步骤去做,症状一般都会消失,有些疾病也会神奇般的不治而愈。

身体是一个高度智慧的系统,疾病有时候只是身体受到某些不公平对待后的呐喊。

一开始它只是传递一个信息给你,所以症状通常比较轻微。

如果你一直拒绝接收它的信息,它只好透过加重症状来不断提醒你,直到你收到为止。

伟大的哲学家尼采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他说:

不洞悉生命智慧的文化不是文化,那只是在重复表演别人的技巧。

我们生而为人的功课中,学会认识自己是一门值得我们终生探索的学科。许多人为了成功倾注了全部的心血,但最终却以失败收场;许多学生在学习上非常勤奋刻苦,但考试成绩总是离自己所期待的样子相距甚远。面对失败的局面,我们往往会单纯的认为自己不行,不够优秀,责备自己无能,并因此感到愧疚。但很多时候,也许这并不是我们的错,而是我们对自己并不了解,不清楚自己真正渴望的是什么,想要的是什么。所以,如果我们可以重新读懂自己、重新了解自己、重新洞悉自己的身体、自己的生命、读懂身体智慧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每一个失败或疾病的背后都有它的真相。

当我们看到疾病背后真相的时候,疾病就完成它的使命,便不复存在了。我们终有一天会接纳隐藏在身体的负面情绪,就像我们会善待我们的正面情绪一样,因为发现自己,成为自己,本身就是一条接纳与超越的道路。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最新测试

  • 九型人格EPDS心理效应冥想情商测试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自卑心理治疗师双相情感障碍性取向心理学心理咨询恋母情结自闭症容貌焦虑职业价值观易怒症心理咨询边缘性人格障碍MBTI测试心理医生思维反刍回避型人格障碍亲密关系负面情绪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