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姚颖
表面上看来,《少年的你》是一部关于校园霸凌的青春片。
高三女生陈念,大部分时间一个人生活。为了带自己和常年躲债的母亲离开这个城市,她把高考当成唯一的出路。所以,当受霸凌的同学向她求助时,她选择了回避。然而最终,她还是成了下一个被霸凌的对象。求助无门的她,让街头的混混小北保护自己。两个孤单的少年一前一后的走在路上,想靠着对方带来的一点点光,走出自己的困境。
影片有一种肉眼可见的压抑和疼痛感,从镜头里传递出来,到眼睛,再从眼睛,到四肢,到神经末梢。
这种疼痛感,来自我们这些成年人埋在记忆深处的经验,我们都曾经体会过,电影只是用一个更极端的故事外壳,放大了它。
霸凌,只是一条明线。而暗线是我们都曾经走过的那条路,成长。
走出去,是走去哪里?
青春的困境
陈念挂在嘴边的话,是“走出去”。
她要走去哪里?
“北京”是最表层的回答,“摆脱当下的生活”是第二层的回答,最深层的隐喻应该是,走到“大人的世界里”。
这个隐喻多次在片中被回应。
年轻的警官说,“长大就像跳水,闭上眼睛,往水里跳,什么都别想。我们都这么长大的。”
老师说,“高考之后,你们就是大人了。”
片子的最后,警官问,“自由的感觉怎么样?我是指长大。”
大人的世界,才是少年们挣扎着要去的地方。
因为现代社会处理青春的方式,痛苦而尴尬,不太体面。这并不是事实孤儿陈念和小北的个体遭遇,而是绝大部分青少年的整体遭遇。传统意义上的好父母们,也不能带来什么本质的改变。
影片中的学校,方方正正,三面包围如同深井。阳台被钢筋焊死,红色条幅神经质的挂满墙。无论是从上面俯视,还是从下面仰视,都有一个鲜明的意向——笼子。
少年们就是被囚禁在这个枯燥、焦虑、乏味的笼子里。
我们对此已经习以为常——青少年时期,就是知识储备期,唯一需要做的,就是为进入成人世界做好准备。但是殊不知,这并不是人类历史的常态。
不需要劳动的、漫长的青春期,始于工业大革命。从那时候开始,雇用童工和学徒被命令禁止,而这个规定很大一部分是为了保护成年人的工作岗位,不会被更廉价的童工抢走。因为在那之前,青少年,始终是参与社会劳动的。换言之,他们是能真实触摸到社会,也能真实感受到自身价值的。
另一个和一般信念不太一样的点,是青少年已经具有了与成年人相近的能力。研究显示,青少年的体力、灵活性、精力以及认知水平都趋于巅峰状态。虽然他们大脑中的额叶皮质仍在发展,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和成年人相似、甚至更多的社会需求。
但现实是,他们只能坐在焊起来的教室里,学习,日复一日。他们所做的事,全部价值都只体现于几个月或者几年后的一场考试结果中,这是一个漫长的反馈。陈念和她的同学们,好像精力旺盛的野兽,被困住笼子里。有的人用残忍的方法来消解自己多余的精力,例如魏莱(当然她的问题不止于此);有的人只想尽快逃离这里,离开少年的自己,成为大人,例如陈念。
如果说陈念是关在笼子里的兽,那么小北,就是一只迷失在丛林里的兽。他想用丛林的规则,成为大人。欺负人和被欺负,都是他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对大人的拙劣模仿。
拥有和成年人接近的身体条件,却没有得到更多的尊重和机会,只是被更严厉的惩罚和限制着,这是一个根本的困境。
怎么才能成为大人呢?
陈念说,“从来没有一节课,教过我们如何变成大人。”
陈念的敌人,真的是另一群少年么?
孤独与无助
霸凌团伙每次出现在银幕上,都让我浑身发紧。但是,那并不是我最恐惧的时刻。
陈念关上灯藏起来听着追债的拍门,警察明知道是谁害死胡小蝶却做不了什么,两个少年各自在审讯室里咬紧牙关硬撑,还有,高考考场里的标准钟滴答声,和监考老师用毫无感情的声音发卷和收卷。这些时刻都让我心里发凉,特别是最后一个,简直营造出了恐怖片的氛围。
那种面对着沉重、巨大的外部世界,少年的孤独和无助感。
当胡小蝶、陈念她们遇到困难的时候,谁能帮助她们呢?
同学不敢。
大人呢?
大人一直在嘶吼着想要帮他们,但是大人真的帮得了么?
老师表示关心,然而他改变不了什么;报警,警察调查之后也只能不了了之;
那求助于家长总可以吧?而家长是缺位的。
陈念的妈妈,连自己也照顾不好。她能做到的,就是离开家不连累陈念。偶尔回家,她敷面膜陈念刷碗,看起来,妈妈倒更像是女儿;
小北的妈妈,自己没有生存能力,又因为儿子的拖累嫁不出去,只能痛打儿子出气。13岁的小北照顾她的方式,就是离开她。
这些大人,在少年面前,是苍白无力的。
他们当中,有的自始至终,就没有长成大人;有的则是在长成大人之后,失去了自己的力量。
所以,陈念只能请求一个小混混保护自己,更荒谬的是,欺负过陈念的少女,在自己也变成霸凌对象之后,居然会寻求陈念的保护。
你可能说,这两个破碎的家庭是个例,绝大多数父母给孩子提供了足够好的养育。那么,看一看家境优渥的魏莱。她接受良好的教育,权力的庇护。在学校里,她始终是个施暴者,但是在家里,在她的父母面前,她又何尝不是被霸凌的对象?她不惜代价求陈念不要告发,因为她绝对不能再复读了,她的爸爸为此已经一年不和她说话了。这个模式我们就比较熟悉了,来自“为你好”的约束和敦促。
少年们的周围,有层透明的玻璃罩子,隔开了他们和大人的世界。大人们勤奋的在罩子外浇水施肥,然而这只是一种一厢情愿的帮助。
而少年们企图破坏罩子的种种努力,像是用血肉之躯撞击墙壁,发出闷响。孤注一掷的逃离,有多渴望,就有多绝望。
本片中关于霸凌的求助,依然只是大语境下的表达方式之一。这个语境是,无法获得的支持,和无法排解的孤独。
BBC广播曾经发起过一个孤独实验(The LonelinessExperiment)。结果表明,各年龄层中,16至24岁的人最容易感到孤独,他们中有40%表示自己非常孤独。而这些感到孤独的人,也更容易共情到社会疼痛。因为他们体会过类似的痛苦。
所以后悔没有为胡小蝶做点什么的陈念,会打110帮助素不相识的小北,而从来没有得到过关心的小北,愿意把命交给第一个问他疼不疼的人。
他们为什么叛逆?他们为什么残忍?
缺位的大脑额叶
学界主流认为,青少年的大脑发育情况决定了他们的一些行为特征。他们的叛逆、冒险和残忍,都是有生理基础的心理现象。
首先,青少年特别关注自我,特别在意外部评价。相应的,他们也更易怒,对敌意更敏感。
青少年是通过别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的。这是因为大脑内的一组奖赏神经元在这个年龄阶段特别活跃。来自外部的重视与肯定让他们多巴胺分泌加剧,欢欣雀跃;反之亦然。
易烊千玺在这一点上的表演,是非常到位的。上一秒,小北还带着一种刻意的潇洒不羁的笑容,建议陈念雇自己保护她;下一秒,陈念的回答就能让他的眼神怨恨和警惕起来。
陈念说,你连自己都保护不了。
第一次带陈念回家的时候,小北压着忐忑问,你是不是喜欢我呀。陈念出于自保的反问,我喜欢你什么呀?这句话里传递出的否定意味,同样让小北瞬间炸毛。
敏感的青少年,对敌意和蔑视有超出事实的嗅觉。这意味着,与青少年沟通时,态度或许比沟通内容更加重要。
其次,青少年会低估风险,并且难以正确感知自己对别人造成的伤害。
魏莱的恶毒与残忍让人心悸。她总是笑的,甚至被审讯时提到自己逼死的女孩儿,还能笑着说,“她死了不好么?她不死的话,她妈妈哪儿能拿到那么多钱啊。”
在我们的印象里,这种恶毒应该是在黑暗的社会阅历中浸泡出来的,少年应该自带光明的翅膀。但事实上,虽然一般到不了魏莱这种程度,但天真的残忍也是广泛存在的。
黄觉饰演的老警官,是全片中最像成年人的一个符号。他问年轻警官,
“你还不是这样过来的?”
“你没欺负过人?”
“那你被欺负过吧?”
他说,“人长大了才学会同情”。
这句话,是有理论基础的。
前文提到,青少年的智力水平是接近甚至超越成年人的,但是,其中掌管理性的大脑额叶,在这个阶段并没有成熟,这会表现为,青少年评估一件事的后果时,只能看到正向结果,而低估危害。
与之同时,他们特别需要点新鲜的奖赏,那些日常的奖励,对他们的多巴胺分泌一点刺激也没有,所以,他们必须尝试一些新东西。
另外,青少年的心智化(mentalization)水平很低。就是说,缺少用对方视角看问题的能力,这造成了,他们有时候会因为感受不到对方的痛苦而随意伤害一个人。
冒险、尝新和缺乏共情能力,这三者结合起来,可以解释青少年那些残忍的、在法律边缘游走的行为。
那么,我们该如何帮助他们成为大人?
救赎的隐喻
《少年的你》之所以区别于之前的所谓青春疼痛电影,本质是因为,他表现的痛苦,不是来自爱情、学业等等选择的困扰,而是来自没有选择。
青少年想让自己有价值,想要回对自身的控制权,他们,想成为大人。
陈念用压抑的努力去靠近大人,小北用暴力去摆脱自己无力的少年身份。但是他们选择的方法,都不能把他们带出笼子,陈念嚎啕说,走出去怎么就这么难啊!
但最终,一明一暗、一前一后的两个人,在剃了相同短发的那一刻,对彼此做出了坚不可摧的承诺。因为爱而迸发出的一往无前势不可挡的力量,终于将他们带出困境,这是影片为观众允诺的光明结局。
而在现实中,作为大人,我们能帮他们做些什么呢?
我们没法改变教育现状,但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把青少年的愤怒和躁动,都推给大脑发育和激素分泌,恐怕是一种认知上的懒惰,和责任上的推卸。我们应该更多理解他们的困境,很大程度上是社会造成的,研究者把这叫做“无尽的青春期”。有了理解与接纳,才能确保他们不会与大人切断链接,玻璃罩子不会合拢。
把作为成年人的傲慢和控制,放低一些。听听他们的声音,关注他们需要什么,而非自己需要他们怎么做。青少年有和我们一样的心智水平,只有尊重与信任,才能换来尊重与信任。
给他们接触社会,找到自己价值的机会。他们在试图寻找通往大人世界的路,如果我们不能提供这条路,他们会自己践踏出一条。所以,允许他们用更多的志愿活动、社会实践或者有偿工作的方法,去探索自己的价值和大人世界的规则,而不是把学习作为唯一的使命强加给他们。
少年自带光芒,他们比成年人更有力量,但我们并不想听到“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这样的动人台词。世界和你,都交给少年自己保护了,还要大人做什么呢。
作者:姚颖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而这只是我十八个副业中的一个。”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665817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723597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59915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99272 人想测
立即测试
766875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