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76岁的老人,亲手杀了44岁的儿子
作者:易读心理网 2019-10-28 08:23:45 心理健康

“我杀儿子,是不想给社会添麻烦”不久前,日本一起命案轰动一时,杀人的,是76岁的日本前副部级高官熊泽英昭;死者,是他44岁高调啃老的儿子。

那个76岁的老人,亲手杀了44岁的儿子

熊泽英昭的儿子英一郎,人到中年,没有工作,靠父母养活,

这个高龄啃老族的日常,除了玩游戏,剩下的时间,就是挥霍着父母的血汗钱,

由于长时间宅在家里,英一郎有极严重的暴力倾向,

在他的Twitter中,甚至曾以初中时期殴打过母亲为荣。

那个76岁的老人,亲手杀了44岁的儿子

作为资深的啃老族,他在社交媒体上,留下过这样一段骇人的话,

“为什么把我生下来?既然自作主张把我生了下来,那就到死前最后一秒为止都替我负责吧。”

显然,啃老被他啃出了优越感。

当一方无尽索取,一方拼尽全力给予时,矛盾的激化成为必然。

这样畸形的亲子关系,本身就是致命的毒药。

于是,悲剧发生了。

被问及杀子动机时,这位76岁的老人只说了一句,

“川崎市发生的20个小学生的死伤事件当时在我脑海中浮现,我觉得他可能会伤害到其他人,我不想给社会添麻烦。”

儿子的又懒又丧,加上父母无节制地包容,成了导火索,被迫杀子的背后,是绝望的亲情枷锁。

其实,日本的“啃老问题”由来已久,几乎成了社会的隐疾。

就在前段时间,微博上出现了一条热搜,叫做#日本超百万人口家里蹲#。

根据日本政府相关调查,日本“家里蹲”的总人数可能已超过百万人。

筑波大学医学系教授甚至警告称,

若无恰当对策,若干年后,全日本的“家里蹲”人数会超过1000万人!

按日本厚生劳动省的定义,闭门不出的状态至少持续六个月,才会被定义为“家里蹲”。

当然,这个来自邻国的社会性问题,也将中国的“啃老”问题的遮羞布,彻底掀开。

那个76岁的老人,亲手杀了44岁的儿子

去年,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

我国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养小”现象,30%左右的成年人,至今仍靠着父母养活自己。

在社交媒体上,随便用“啃老”的关键词搜索,就能看到不少匪夷所思的新闻,

“占父母房产赚租金,啃老族将父女逐出家门榨干年迈父母”、40岁啃老男子对八旬老母拳打脚踢,警察7次将其刑拘”、“啃老女子要钱遭拒后用水银杀母”......

这些看似荒唐的标题,却是真实存在的社会现象,无不在反复强调着一个血淋淋的问题——

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啃老变得如此理直气壮了?

02

“啃老族是佛转世

有受供养的福报”

在中国,啃老族这个群体很庞大,也成了难堪的社会现象。

有个臭名昭著的“啃老吧”,大家听说过吗?

这里面,栖居着一群自称蹲子的神奇物种。

只要随便翻进一条帖子,扑面而来的,是一片颓废。

类似“父母去世的时候,我40岁。继承遗产后,应该能再啃十几年。啃完遗产,再去找个工作混几年,到65岁就能领取退休金!”之流,比比皆是。

这群人号称当代阿Q,借助网络世界,构筑起“啃老万岁”的全新世界观,报团取暖;

为了标榜自己啃老无罪的观念,蹲子们更擅长自我催眠,甚至还扯出了不少匪夷所思的理论。

什么“啃老族都是佛转世的,前世有修福报,有受供养的福报”;

那个76岁的老人,亲手杀了44岁的儿子

还有“我十分佩服啃老族,如今世间太污浊,这些贤人避世之举实乃国家青年。“

那个76岁的老人,亲手杀了44岁的儿子

等等......

就是这样一群蹲子,一边压榨着父母的剩余价值,一边大肆宣扬着“老子有资本啃老,你们想咋地”的魔幻理念。

他们更像是蛀虫,蹉跎着自己的人生,最后混吃等死。

看过这样一篇报道,

29岁的徐青,是个典型的窝家“啃老族”。

大学毕业后,因为吃不了工作的苦,他一直闲在家里等吃喝,甚至还把一名女网友带回家同居。

那个76岁的老人,亲手杀了44岁的儿子

面对父母劝说他,找份工作,养活自己,他振振有词,“父母有义务养自己”。

甚至到后来,徐青更是对好心劝说自己的父母,大打出手。

迫于无奈,他的父母只能把儿子告上法庭。

而这个被告上法庭的巨婴,唯一能想到威胁父母的话,竟然是一句,

“你们不给我钱,就让你们断子绝孙。”

这种人是昏了头,竟把传宗接代当做要挟父母的筹码。

那个76岁的老人,亲手杀了44岁的儿子

徐青的肆无忌惮,恰恰是捏住了自家父母“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三寸,而后肆意妄为。

这明显又是一个宠坏的巨婴。

广州话里有句方言,“生块叉烧,好过生你。”

说的大概就是这种人吧。

03

那些被吸血式啃老

迫害的父母们

在中国,养儿防老的观念一直都有,所以到最后,就演变成绕不出去的死循环。

父母辛苦大半辈子,存下了一笔钱,买了一套房子,干嘛?为了养孩子。

然后,养孩子干嘛?防老啊。

到头来,父母存下的钱,沦落成不成器儿女赖以寄生的资本,

于是,在某些社会新闻板块,时常会看到这样匪夷所思的一幕,

八十岁的老母亲,顶着风吹日晒,在外面捡拾废品赚点小钱;

镜头一转,家中四肢健全的四十岁儿子,刚打完麻将,转身把母亲辛苦挣到钱,一扫而空。

这样的局面,让那句“为了老了有个照应”,变得格外讽刺。

我就看过一段类似的采访,心里发酸。

有个记者采访时,碰上一个大爷,顶着烈日工作,问他,

“你这么老了,怎么还在工作?”

老大爷解释说,“没办法,我孩子失业,没经济来源,得靠我养着,不给他多攒点钱,就怕我死后,他也得饿死。”

弹幕里一片唏嘘。

学者张鸣曾经谈过吸血式“啃老”,

“我们这一代家长,小时候大多经历过吃不上穿不上,早早就帮家里干活的苦日子。我们只知道,那样的生活,对孩子是一种痛苦的磨难,却不知道,优裕生活环境下的娇惯,实际上也是一种戕害……

被娇惯坏了的孩子,长大之后,看到父母挣钱很容易,轮到自己了,则百事不顺,未免高不成低不就,能磨出来的,还算好的,磨不出来,就基本上废了。作为一个人,来世上走一遭,最后两手空空,白活了。”

中国人习惯了血浓于水的亲情,血脉之情大于财帛。

这就间接造成一个现象,有点能力的父母不舍得孩子遭罪,总是有求必应,也让孩子误认为,钱来得容易,没钱了就找父母要。

长大了,到了自己挣钱糊口,孩子就有了落差感,

那个76岁的老人,亲手杀了44岁的儿子

于是,他们又习惯性地向父母伸手要钱,来填补这部分落差。

朱熹曾说,溺爱者不明,贪得者无厌。

这种吸血式啃老的背后,更像是父母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中国人的集体心理年龄,没有超过1岁,还停留在口欲期。

这些钟情于啃老的成人们,实际的心理年龄,不过是个婴儿罢了。

集万千宠爱养一个孩子,最终养出来“成年而不自立”的废物。

04

父母给你钱,

不是为了养巨婴

主持人涂磊曾经在节目中,听过一位父亲为自家孩子辩解,

我们挣钱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孩子,不给他们花,给谁花?难道我们带到棺材里去吗?

父母怕孩子受苦,无可厚非,但总不能让孩子误认为这份爱来得理所当然,失了分寸。

英国心理学家西尔维亚说:“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中国式父母的悲哀,在于不懂得放手,以至于养出了一群废人,成年而不自立。

但这其中也有极为现实的问题,一大批在职场拼搏的90后,甚至80后,他们也面临着“啃不可啃老”的两难局面。

我听过身边的朋友抱怨过,现在社会生活压力大,不啃老,我要怎么活?

的确,刚毕业的90后,一出校门,等着他们的,是押三付一的高额房租,还有高昂的生活成本。

这种情况,其实有所不同,与其把目光放在花呗、信用卡,甚至是网络贷款上,不如先向父母求助。

那个76岁的老人,亲手杀了44岁的儿子

父母一方,完全可以先借钱接济孩子,然后让孩子写上欠条,等到生活稳定后,再定期还钱。

我在知乎上,就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阿晟在深圳打拼,也算有点积蓄,但是,毕竟深圳房子太贵了,

于是,他找父母支持付了首付,但房子名字写的是父母的,剩下的贷款,由阿晟月供6500元,

于是,阿晟有了足够的房产收益,只不过,房产证上是父母的名字,他没权交易罢了。

虽说是父母提供了一部分首付,但是几年过去了,月供的钱也超过了当时的首付。

提到这个故事,并不是鼓励啃老,而是想强调,啃老不是最可怕的,怕的是啃到老。

父母之所以心甘情愿被啃,是为了孩子搭起有高度的台阶,

从本质上,是为了加快孩子的独立,并非鼓励他们醉生梦死,丧失了独立的信念。

重庆邮电大学一个教授曾就中国啃老问题,抛出过一个观点,

“中国父母普遍是“老黄牛”,呕心沥血培养孩子,有求必应不图回报。”

那个76岁的老人,亲手杀了44岁的儿子

所以,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即便成年,仍不忘依赖父母的啃老族呢?

原因很简单,父母不够狠心。

爱之深,责之切,这个道理谁都懂,但是,在父母眼中,自家的娃永远长不大,

过度溺爱的父母,造了一个温床,满足孩子安逸地混吃等死,

毕竟巨婴之流,不是一两天就能养成的。

让啃老族能够独立,最关键的是父母能狠下心,

与其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渔。

最起码,别等到都四十岁了,还在父母的庇护下安然自得。

这才是最可怕的。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最新测试

  • 容貌焦虑双向情感障碍心理医生心理治疗哈利波特外貌焦虑智商测试焦虑症心理情绪管理产后抑郁测试强迫症悲观主义心理医生恐惧心理PUA洁癖孤独症心理学家桃花运绿帽情节俄狄浦斯情结安全感心理学倾诉反社会型人格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