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这样影响孩子的认知的!
作者:易读心理网 2019-08-10 10:02:34 成长心理

在孩子的眼中,父母是天一样的存在,是正确的存在,这一认知幻想会持续很久甚至终身,所以父母对孩子的评价,苛责,贴标签,都会在孩子心里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影响到他未来的人生。

婴儿来到人世睁开眼的那一刻就在学习,他们透过和父母的互动来认识这个世界,包括他自己。每个体验编织出了他的人生。

人通过体验亲密关系,在最初去建立自己的情感认知,对爱的认知,在与亲密关系的互动中感受自己所处的环境是否安全,自己是否被爱和被接纳。

两岁内的孩子自我意识还在建立之中,因为缺乏自我意识,所以这个时期的孩子大部分是用潜意识和外界交流,所以他们的心灵感应能力异常强大和敏感。

父母对孩子说话的语气态度,眼神,微笑的面容,温柔的抚摸,都会被孩子深切感受并形成自己爱的能力。

因此,幼儿是用潜意识在快速学习。

每一次的感官刺激都会在相应的脑神细胞之间形成联结,并在身体的特定区域形成感受。

一个人的人生成就与幸福快乐取决于这些联结和感受的数量与质量。三岁前这种神经联结80%完成,六岁前90%完成。所以才会有"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说法。

在这个“断崖实验” 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几个月大的婴儿就已经具备了对环境的基本判断能力。

在这个视频中可以看到妈妈的情绪对孩子的影响,孩子跟着母亲的情绪起伏,内心不断发生变化。妈妈开心,婴儿也开心并感觉安稳,妈妈情绪低沉看起来严肃并缺乏对孩子的回应,孩子也会由于过度害怕最终啼哭起来。

幼小的孩子,他们对父母的需要是相当大的,而无论父母如何做,孩子都只能选择跟随父母,爱父母,并尽可能的去信任父母。

在孩子的眼中,父母是天一样的存在,是正确的存在,这一认知幻想会持续很久甚至终身,所以父母对孩子的评价,苛责,贴标签,都会在孩子心里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影响到他未来的人生。

世界著名的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女士曾经说过: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

父母是这样影响孩子的认知的!

父母如何看待孩子,孩子很大程度上也会这样看待自己。

家长作为孩子的原生家庭,无论过去在自己的原生家庭中经历或遭受了哪些,都要学会反思,我们给到孩子的心理营养足够吗?

例如有的孩子十分胆小,人群中不敢随意展露自己的观点想法,甚至有交际障碍。

这样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在很多时候都会以

“你做不好”

“你怎么这么不行”

“你是不对的”

等理由去数落责备孩子,拒绝孩子,

剥夺孩子亲自去做事的机会。

久而久之,就像催眠一样,

把“你是不能做的”“你是不行的”等等

这样的负性信念,植入了孩子的潜意识。

孩子总是不能够自信起来,因为孩子时期的意识就是会去认同父母归属父母,

起初孩子会认为父母说的是对的,慢慢地他会发生内化,从自己的心里也认为:我就是这么不堪的。

当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带着对自己这样的认知,做事不会有信心,遇到困难也不敢去挑战,家长也会觉得为什么自己的孩子这么胆怯,不够坚持和勇敢。

殊不知,在与孩子的点滴相处中,我们已经为这一天埋下了伏笔,一切的根源不是孩子,而是父母在那一刻如何看待孩子。

假如那一刻我们看到孩子没有做好,

只是把它理解为

孩子缺乏锻炼

孩子缺乏支持和理解

孩子遇到了困难

孩子缺乏好方法,

那么给孩子时间去适应和认识,意识到这只是孩子成功之前的必经过程,允许孩子通过时间的积累来取得进步,那么孩子得到的不仅是包容、支持和方法,而是体会到了父母对他的爱和接纳,

那这个孩子就会接受那一刻不完美的自己,他从父母的眼中看到一个通过努力和调整,可以成功的自己。自信的认知也就形成了。

任何事情都有一个过程,因为播种和收获,本就不在一个季节。学习就像这颗草莓,成长也需要时间。

疗愈小沙发

有时候我们知道却不能做到,你只是需要疗愈。

来这个sofa区休息一会吧!

其实像“你真笨”

“你怎么那么不行”

“你真是够差劲了”

这类话仔细品来,最大的受益人是家长,而不是孩子。因为它帮助家长很大程度上发泄了自己心中产生的挫败感、无助感等。

这些挫败感和愤怒是成年人在自己的成长早期对自己的愤怒和不接纳,它来自于我们的原生家庭父母对待我们的方式和态度。

对我们来说,父母曾经的指责和愤怒并不会在多大程度上给予我们信心支持,而是会让人在那一刻深深地感到沮丧,失败,自责与愧疚。

我们顶住内心对自己的愤怒和不接纳,

继续向前学习和生活,不代表我们认同父母那样的方式,不代表我们的内心没有受伤和难过。

曾经的我们缺乏父母的包容和时间的给予,让自己走过了那样一场“风雪”,有人尽管之后很成功,但依然对自己有着苛求,对自己,对伴侣,对孩子,对团体和他人都有着一份苛刻。不肯给自己时间去适应和胜任,总是拿完美的高标准去要求自己,希望自己可以一步成功,越快越好,好还要更好,这样的日子尽管很多成年人习惯了,可是对于孩子来说,就是在不接纳中艰难的自我否定。我们自己未疗愈的部分,也给了孩子这样的痛苦。换句话说,孩子在复制我们的一部分人生。

只有当我们看到自己曾经的这些发生,决定要对自己好一些,我们才能不那么感到自己很生硬。

只有当我们允许有些事慢一点来也无妨,我们才能感到没那么紧张焦虑

只有当我们允许自己错了也无妨,

我们才会不那么苛求他人,他人的错误才不会轻易地惹怒我们。

无条件养育来自于我们对自己无条件的接纳和爱,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是一条深切的疗愈之路,疗愈可以使一个人能够完整的看待自己,接受自己的真实样子,并带着对生活和自我生命的热爱继续走下去,在对自己深深地爱中继续探索和认知。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 情绪管理心理学家焦虑容貌焦虑原生家庭孤独症心理健康测试心理绿帽癖源码弗洛伊德心理学MBTI测试产后抑郁亲密关系边缘性人格障碍聊天外貌焦虑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心理测评系统社交恐惧症社交恐惧症职场心理自愈能力依赖型人格男人心理职业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