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人好,对家里人不好的心理现象
作者:孙平 2020-10-25 19:26:08 人际心理

一、对外人好,对家里人不好的两种典型情况

最近频繁听人控诉一些人——对外人好,对家里人尤其是孩子不好的态度,引发我自己的思考。

a. 第一种情况:很多人这样做,其实并非因为真心关照外人,并且看轻自己亲人。实在是一种“情绪对象转移”:对外人的一些东西看不惯,但是“又不好说”,所以就通过指责自己家人来一定程度上“提醒”外人。

被指责的家人,在这种状态下实际上是一种工具,一种用来提醒或者警示外人的工具,ta本身的个体性甚至尊严, 在这个时候已经被剥夺了。

b. 第二种情况也很多,它经常发生在家长、老师和孩子身上:老师指责孩子,要惩罚孩子,而且喊家长.......这种情况太熟悉了,那么最坏的结果是什么?

(1). 最坏的结果是:家长过来,碍于老师的权威和面子,完全不听孩子这边的解释,劈头盖脑就站在老师一边指责孩子。

这是最坏的情况,我经历的所有咨询中,这种情况一概会在孩子心中留下创伤,长的几十年不忘。

因为在"出厂设定"情况下,父母是孩子自尊的保护者。在一般情况下,孩子受到家庭系统外的攻击,会下意识地希望父母和自己站在一起,守护自己的自尊。当然也有很多例外,很多孩子很小年龄对父母就已不抱希望。

因此,如果父母因为碍于老师的成年人权威和面子,问都不问直接就教训甚至惩罚孩子——在孩子的世界中,他只会体验到“背叛”——本应保护我的人,却和外在攻击者一同来伤害我。这会形成一种比纯粹外在攻击痛苦得多的体验。

所以如果你想失去孩子的心,那么你就这么做。

(2). 你可能会问第二糟的情况是什么:我会说是父母过来,不问青红皂白就说孩子没错。这强化了孩子的全能自恋,不利于ta的社会化。

(3). 第三糟,其实是完全不糟的情况当然是——家长过来,既听老师的说辞,也听孩子的解释,然后就事论事地判断是在老师面前捍卫孩子,因为老师说法自己并不认同,也伤害了孩子的个性;还是以说理的方式(记住是说理的方式!)让孩子接受惩罚,因为ta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二、第三种情况的一个漂亮例子

给个例子:一个小学三年级孩子参加数学考试。整个考试只有五道题,老师要求只能错两道,而这个孩子错了五道。

老师发飙,要罚做题,还要孩子请家长过来。爸爸来了,我们看看他的应对过程:

a. 问老师发生了什么,老师陈述五道全错,全班倒数第一。

b. 问孩子发生了什么,孩子说:每道题都是这种形式:一个人一天可以做n双鞋子,题目问我一周他可以做多少?第二题一个人一天可以摘n个苹果,问一周可以摘多少?

我认为一周是五天,因为我只上五天课你也只上五天班啊!所以我每道题都乘以5,但老师说一周是七天!所以我都错了......

对外人好,对家里人不好的心理现象

c. 爸爸了解情况后,跟老师说:我孩子有自己想法,ta认为一个人一周只工作五天,而不是七天。我想请老师看看,ta乘以5最后计算出的数字是不是对?如果对了,我不希望ta接受惩罚,因为ta只是想法不同,不是数学方法错了。如果ta乘以5还错了,我会劝ta接受惩罚.

d. 核查下来乘以五全对,爸爸把孩子接回家,老师也不想把事闹大,接受了这个协调。

我在这里想为这个爸爸鼓掌、他既有边界意识,又用合理的方法捍卫了孩子的尊严;既讲成人世界中的道理,又在内心倾向于保护孩子天然的个性。我想不到比他更好的处理方法。

三、昨日的受虐者,今日的施虐者

总结一下,我们经常说最糟心的事,就是一个人把最好的态度和微笑留给了外人,而最糟糕的脾气留给了自己的家人。

而这个被最糟糕脾气波及最深的人,经常是孩子,或者是其他家庭/关系金字塔底端的弱者。

我的一个同事曾说:孩子是孩子,但他们更是人。

孩子是孩子,是因为他们小,在行动上需要我们的辅助、指导和保护;

他们也是人,是因为婴儿观察研究表明:孩子基本上从生命第二年开始,就已经有了明确的自我意识self-awareness——从这以后,他们会开始体验和实行自己的权利,学习自己的责任,建立自己和他人之间的边界意识。

(1).所以我们作为家长,应该在行为上保护和辅助孩子,尤其是学龄前的孩子。要看到他们是孩子,在物理层面上的客观脆弱性。

(2.)与此同时,我们作为家长,也应该从很小就开始就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正在成长的个性——经常蹲下来,问ta怎么想的,然后再结合实际情况,看要不要实行——要把孩子的想法,当成一个人的想法算进来,作为其中一环算到最终的决策中去。

要看到哪怕他们是孩子,也有一个人的个性和思想性——而且你越尊重他们的个性和思想性——他们将来就会敢用自己的个性,表达自己的思想主见。

最后我再来看一看那些经常把最坏的脾气留给自己的亲人,尤其是是孩子,和亲密关系中的另一方;而好的态度展现给外人的人们。

在我的临床经验中,我看到他们经常自己也曾是这种模式的受害者——在家长和老师的三角对峙中,经常被家长问都不问直接一巴掌扇过来的那一个;

在和外人的互动中,总是被拿来做工具的那个,在指桑骂槐中被用做“桑”的那个;

家庭系统中最弱的那个,经常出了一点小错就被家人狂骂狂指责的那个,因为他们要借着骂ta指责ta来卸掉自己在外面积累的心火。

自己的个性和作为人的尊严,经常被忽略掉的那个......

很多很多曾经的“那个”,最终成了此时此地传递此模式的“这个”。

It's time to change.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最新测试

  • PUA原生家庭负面情绪产后抑郁测试依赖型人格障碍心理恐惧症社交恐惧心理测试智力测试双向情感障碍倾诉心理学情绪管理职场心理自闭症自卑分院测试九型人格亲密关系爱情挽回抑郁症反社会人格偏执型人格绿帽情节易怒症正念心理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