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看见一个热搜:专家建议不要在1月制定新年计划。突然就楞了一下,好像也到了立2020年flag的时候了,虽然知道这是逃不掉的事情,但总是会想试试。但还有一些可以偶尔逃避的事情,下面一起来看看。
临近冬日,天气开始变冷的同时,行动力也仿佛被上了枷锁,抽空重温了日剧《逃避可耻但有用》,和一年前看已是完全不同的状态和心境,也对逃避这个词有了不一样的理解。
一直以来,“逃避”都被看作是一个贬义负面的词,不仅可耻还有害,常常与“失败的人生”挂钩。然而现在的我却觉得,适当地逃避好像也没有那么糟糕。它不仅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从另一方面来说,也是对当下和未来的尊重。
今天就来跟大家聊一聊“逃避可耻,但有用”的话题。
在社交如此频繁和发达的现代社会,社交能力成为生存的必须项。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免不了与人事打交道。
然而,对于性情较为内敛的人来说,过多地社交却会成为一种负担和消耗。因此,工作了一天回到家,最需要的不一定是唠叨和陪伴,反而是一个可以静下来独处的空间。
不需要刻意跟谁搭话,也不需要勉强维持开心,几十平方米的小窝包容每一场痛哭和每一寸懒惰,又给予足够的空间积攒能量和治愈自我,这,大概就是独自生活最大的好处。
工作中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失意难捱的时刻,过去在每一个濒临崩溃的关头,我都会告诉自己要加油,要坚持,逃避不能解决眼前的苟且,是一件可耻的事。
但是后来我渐渐发现,这样“强撑”的方式并不能使我振作,反而会导致更长时间的消沉和颓废。与其强扭着向前,倒不如顺其自然,适当避一避也不错。
在崩溃的边缘不要喊加油,越是浮躁难安的时刻,越需要的是停下来思考和充电。读书观影,又或是看展画画,选择一种更加佛系和安静的“逃避”法,于我而言,是对现实的小小抗议,也是用这样的方式和现实达成和解。
要问我随身必带的一件物品,除了手机,其次必定是耳机。
一个人在喧闹的人群中走路时,一个人逛街吃饭坐车时,工作遇到烦心事想要立刻沉静下来时,我都会习惯性戴上耳机,用音乐塞住耳朵的瞬间,感觉一个人就是整个世界,周遭的环境都成了世界外与我无关的背景和画面。
小孩子用吵闹回怼的方式宣示主权,成年人则用耳机隔离出一个新的世界,独自消化一些情绪。
越长大好像越擅长“逃避”,学会把时间都留给自己。
我很喜欢东野圭吾在《沉睡的人鱼之家》中说的那句话:“人类并不是光靠逻辑活在这个世界上。”所谓“七情六欲”,每一种都自有它存在的道理。
逃避是生存的本能,感到不舒服的时候,如果不能把世界隔绝出去,就暂且按下“暂停键”,把自己隔离一会儿又有什么关系。
逃避并不一定是一个坏词,它也分不同的程度,生活中我们总是在经历各种小小地逃离和逃避。
用凉爽的空调逃避酷暑,用温暖的被窝逃避寒冬,用虚拟世界的短暂欢愉逃避现实的崩溃寂寞,用偶尔的静心养性逃避尘世的浮浅喧嚣。
当然我们都知道,所有的问题都不可能通过逃避的方式得到解决,但生活已经如此不易,我们总是需要给精神和大脑一个缓冲的时间,鼓足勇气调整好状态,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逃避又何尝不是为了更好地面对和出发呢?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1566312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48497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803060 人想测
立即测试
757041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206394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