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性抑郁障碍 | 不要让蓝色成为生活的底色
作者:岩读 2020-10-25 09:36:09 心理健康

研究生、博士生因压力过大选择结束生命的新闻近些年频繁听到,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持续性抑郁对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持续性抑郁障碍/恶劣心境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由于其症状不如重性抑郁强烈,患者往往会选择独自承受,从而错过寻求帮助的机会。

因此,关注心理健康、普及心理咨询,持续为心理障碍去污名化仍需要所有人的努力。

持续性抑郁障碍 | 不要让蓝色成为生活的底色

01、什么是持续性抑郁障碍?

相信大家最近都多多少少了解到大连理工大学一名研究生在实验室自杀身亡的新闻。这位同学的遗书文字不长,甚至还加入了一些诙谐幽默的比喻,可见他曾经是个很热爱生活的男孩子。看着这段文字,我相信所有人都感受到了心酸和绝望。

虽然看起来这位同学并没有经历过所谓的“大风大浪”,但在长达三年的研究生学习中,他没有一刻是轻松的,或者说,抑郁或焦虑的情绪日复一日,没有间隙的重复了三年。或许这种“日常”的情绪低落不如重性抑郁(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的症状来的激烈,但长时间内积累起来的抑郁可能要比阶段性发作的抑郁症状更加具有摧毁性。

这种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为主的轻度抑郁被称为持续性抑郁障碍(心境恶劣)(dysthymia)。

最新的DSM-5提出的主要诊断依据如下:

A.至少在2年内的多数日子里,一天中的多数时间中出现抑郁心境,既可以是主观的体验,也可以是他人的观察。

注:儿童和青少年的心境可以表现为易激惹,且持续至少1 年。

B.抑郁状态时,有下列2 项(或更多)症状存在:

1. 食欲不振或过度进食。

2. 失眠或睡眠过多。

3. 缺乏精力或疲劳。

4. 自尊心低。

5. 注意力不集中或犹豫不决。

6. 感到无望。

C.在2 年的病程中(儿童或青少年为1 年),个体从来没有一次不存在诊断标准A 和B 的症状超过2 个月的情况。

D.重性抑郁障碍的诊断可以连续存在2 年。

E.从未有过躁狂或轻躁狂发作,且从不符合环性心境障碍的诊断标准。

F.这种障碍不能用一种持续性的分裂情感性障碍、精神分裂症、妄想障碍、其他特定的或未特定的精神分裂症谱系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来更好地解释。

G.这些症状不能归因于某种物质(例如,滥用的毒品、药物)的生理效应,或其他躯体疾病(例如,甲状腺功能低下)。

H.这些症状引起有临床意义的痛苦,或导致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方面的损害。

从诊断说明中我们不难发现,和重性抑郁不同,持续性抑郁障碍一般不出现躁狂,但常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实验数据证明,恶劣心境是一种常见的,但容易被临床忽视的情绪障碍。从全球人口来看,每年约有1.5亿人被持续性抑郁障碍所折磨,并且在他们之中,有3%-12%的人会尝试自杀。但讽刺的是,直到1980年心理健康专家才命名了这种情绪障碍。

持续性抑郁障碍 | 不要让蓝色成为生活的底色

02、咬紧牙关就完事儿了?

“我可以上课,聚餐,甚至说说笑笑,但时不时的,我会抑制不住的难过并且无法感受到生活的乐趣。一些时候我可以撑过去,所以也许我不必费力去寻求心理帮助?” 这是某社交平台上一个患有持续性抑郁障碍的匿名网友对自己的描述。

如果面对持续性抑郁障碍你真的无所作为,那么你很有可能会发展出更多的症状,你的抑郁感也会逐渐加重。同时,在生理上,你也会感到越来越疲惫。没胃口、头痛、失眠或者嗜睡,这些都很有可能会变成你的日常。在更加严重的情况下,你甚至会产生自杀的想法。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因为很多处于抑郁、绝望中的人并没有认真对待自己的感受。由于症状并不强烈,很多人会认为这种抑郁状态可能就是源于自己的性格,或者说是自己本性的一部分。也许有患者会觉得,自己是个内向的人,或者自己本身就是个悲观主义者,所以自己才会时常感到绝望、抑郁。

但事实上,持续性抑郁障碍正是在你不知不觉中缓缓的腐蚀着你的生活质量,让你渐渐感到疲惫以至于都懒得去想原来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子。同时,持续的抑郁会让你为自己的 “丧“ 和 “无能“ 感到羞耻,抗拒,因而拒绝寻求帮助。

因此,不要让持续性抑郁障碍变成你生活的一种方式,不要觉得“咬紧牙关”就能挺过去,及时寻求帮助才能让你恢复原来的生活。

03、是什么导致了持续性抑郁障碍/恶劣心境?

生活事件:众多研究表明,负面的生活事件是促发持续性抑郁的一个重要因素。Harkness 2002年的实验调查了76例女性重度抑郁患者,其中21例共患恶劣心境,实验数据显示,童年时期遭遇严重的性虐待和心理虐待与共患恶劣心境有关,童年时期遭遇漠不关心和厌恶也和恶劣心境相关联。

环境因素:家庭成员之间的冷漠、疏离和拒绝会使个体产生不安全感及孤独感,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持续性抑郁障碍的产生和维持。同时,研究发现,持续性抑郁障碍与父母的低水平关怀和高水平控制程度呈正相关(Lindelow.M)。不被接受、觉得自己无用以及压抑、缺乏安全感,最终会导致抑郁情绪和持续性抑郁障碍。

大脑和生化物质的影响:神经递质、激素都和情绪问题有密切的关联。例如,抑郁和高水平的皮质醇激素以及低水平的甲状腺激素有关。从大脑来看,抑郁患者的前额叶皮层脑区激活程度较正常对照组有所减弱。杏仁体、前扣带回以及岛叶激活程度较正常对照组更强。

当然,基因及遗传因素对持续性抑郁障碍的产生和持续也有着推动作用,小编在这里就不做赘述了。

总结来说,持续性抑郁障碍是生物-心理-社会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导致的疾病,单独任何一个因素都不能完全解释持续性抑郁障碍的成因。

持续性抑郁障碍 | 不要让蓝色成为生活的底色

04、如何才能缓解抑郁情绪?

1.首先你需要认识到自己正在经历着一种“不良”情绪,然后学会接受它。当感觉到疲惫、绝望、抑郁、焦虑时,给自己一点时间,允许自己慢下来,因为抑郁随时可能给你杀个回马枪。

2.当面对失去时,人们很容易陷入思维反刍。当面对失业时,你可能会反复思考“我为什么会失业?我哪里做的不好吗,还是我就是能力不行是个loser?”

面对这种情况,你可以尝试冥想、瑜伽等一些正念训练,学会把注意力放在此时此刻可以帮助你从思维反刍(rumination)中挣脱出来。不要让抑郁和反刍思维动摇你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3.只考虑自己能掌控的事情,不要去想那些在自己掌控之外的事情。例如尽力完成作业,但不要纠结于老师的评判标准或者给分严格与否。

4.明确自己的目的,定一个小目标,然后想想下一步做什么。举个例子,如果你失业了,那就把自己的简历重新完善,然后可以定下目标,一天研究几家公司,或者给几家公司投递简历。

5.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看看我们~)

回归到这个新闻上,小编作为一名在读研究生,并且曾经也在实验室做过研究,很能理解新闻中那个男孩子的处境:三年重复的做实验,看文献,分析数据,到头来却要面临延迟毕业的结果,放在谁身上谁都会感到绝望,感觉自己无用。

但可惜的是,在这三年中,家人、学校、导师似乎并没有真真切切的关注过他的心理状况。我想但凡有人能告诉他 “研究生毕业也不过一纸文凭”,“发了几篇nature也不会高人一等”,他可能就不会觉得自己那么失败,不会以自杀的方式来表达重重的压力。

最后我想跟大家说,即使面对这样那样的委屈、困难,大家还是要好好活着,毕竟在这珍贵的人间,太阳强烈,水波温柔。

参考文献

1. Thase, M. E., & Lang, S. S. (2006). Beating the blues: New approaches to overcoming dysthymia and chronic mild depress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USA.

2.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2013).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DSM-5®). American Psychiatric Pub.

3. Vos, T (Dec 15, 2012). "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ty (YLDs) for 1160 sequelae of 289 diseases and injuries 1990-2010: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0". Lancet. 380 (9859): 2163–96.

4. 刘小溪, & 吴爱勤. (2012). 恶劣心境障碍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12 年 01), 80-82.

5. Ravindran, A. V., Smith, A., Cameron, C., Bhatla, R., Cameron, I., Georgescu, T. M., & Hogan, M. J. (2009). Toward a functional neuroanatomy of dysthymia: a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tudy.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119(1-3), 9-15.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最新测试

  • 产后抑郁心理健康职业价值观情商测试绿帽情结依赖型人格九型人格九型人格自闭症焦虑亲密关系智商测试偏执型人格心理咨询社交恐惧症心理恐惧症双向情感障碍咨询师治疗师反社会人格社交恐惧症职业性格亲子关系女人心理性取向